劉天文 許昌職業技術學院
在2014年,國務院針對會計行業提出高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方針和計劃,計劃中明確提出要將會計專業的學生培養成達到國際化水準,專業素養和實際操作能力都過硬的專業化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會計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且學生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的實踐操作能力是檢驗和衡量會計專業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大專院校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將實踐能力與理論教學放在共同重要的位置。
近年來經濟發展迅猛,在經濟新常態下,國家下發了對于會計專業的新要求,并詳細規劃了會計學生必須具備的三項能力。第一項能力便是會計學生的任職資格。由于會計行業需要從業人員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和資格證書,專業資格證書也是會計專業學生專業能力的保障[1]。第二項能力是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會計專業學生不僅需要具備過硬的專業能力,使得其在今后的工作中保證完成企業的財務相關工作。此外,比專業能力更加重要的是學生需要具備的職業素養。近年來,一些企業的財務人員所犯的刑事案件不絕于耳,這都是會計人員缺乏相關職業素養的體現。因此,相關院校應該重視對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使其能夠遵守相關的規則,保障工作的廉潔性。此外,還有一項能力便是會計學生的管理能力,會計專業的學生不僅需要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因為會計工作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會面臨繁雜的工作內容和需要進行嚴謹對待的數據,且對于今后的職業規劃學生也應該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因而學校應該通過一些方式對于學生的這些能力進行相關的培養,使其在今后的工作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能夠靈活應對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并通過自身所學進行應對。
在國家提出的對于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方針的指引下,學校也格外重視對于學生相關能力的培養。但是在培養的過程中,會出現較多問題,其中首要問題便是師資隊伍綜合能力不足。在大專院校的會計教師隊伍中,多是一些從高校剛畢業的大學生或研究生,因而他們的實踐經驗和實踐能力也相對匱乏。因此大專院校在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學時,多是注重相關理論知識的教學,對于實踐操作相關的能力教學存在一些疏忽。大專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師缺乏會計從業經驗,直接導致他們在教學時只會進行一些書面上的教學,注重理論。但是會計專業又是一個要求實踐操作能力的學科,因此大專院校需要革新教師隊伍,引進新鮮血液。
另一大影響大專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原因便是大專院校的教學考核方式落后。大專院校的考核方式是“課堂表現+期末考試成績”,這樣傳統的考核方式也使得大專院校教師忽略對于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不僅如此,還會滋生一些不良的現象,例如導致學生形成“唯成績論、唯分數論”的思想,只想要取得一個好成績[2]。在上課時,學生專注于課堂簽到,忽略對于課堂內容的學習,當自己有事不能上課時,學生甚至會尋找人替自己簽到。長此以往,這樣的現象也更為常見,嚴重擾亂了課堂秩序,導致學風混亂,學生忽視上課內容的學習。
在我國的大部分大專院校中,實踐操作課程的開設較少也是導致學生實踐能力薄弱的原因。會計專業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較高,需要學生進行相應的實踐訓練,只有在學校期間,學生能夠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夠得心應手,靈活應對一些金融問題。但是在大專院校,由于院校的師資匱乏,且開設會計專業的部門對于實踐操作課程缺少經驗,雖然已經有的院校開設了相關課程,但是仍然是在摸索階段,缺乏一個系統的管理經驗。院校實踐操作課程的開設較少也直接導致學生對于實踐課程的重視不夠,且缺乏興趣。學生對于實踐課程的興趣不高和重視不夠以及高效的實踐課程較少導致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一般[3]。
對于大專院校師資隊伍的匱乏一問題,大專院校校方應該引起重視,在進行教師招聘時,不僅要注重教師的學歷背景還應該重視教師的實踐經驗。此外,對于現在高校的會計專業教師,學校還應該組織相關的講座和學習活動,邀請會計行業的專家學者來大專院校進行演講,使會計專業的教師精進自己的學術能力,且能夠學到一些會計從業經驗。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能夠進行相關的案例教學,使得學生不僅僅是進行一些書面上的學習,還能夠從實踐案例中進行學習,也能夠有效激發會計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滿足國家新下發的對于會計專業學生的教學方針。教師的實踐經驗和操作能力的提升對于提高會計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4]。
在傳統的大專院校會計專業考核中,教師通常采用課堂表現加上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考核方式。這樣的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的問題,例如,學生為了取得一個好成績,會專注于一些形式上的小事,如上課答到,且如果某一天學生有事不能及時簽到,甚至會出現學生找人替自己答到的情況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會嚴重擾亂教學秩序,不僅達不到課堂教學的目的,還會滋生一些不好的習慣,使得學生根本學不到相關的學習內容,反而會形成一些不良的學習方式,“唯分數論”等。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學校應該大力改革教學方式和考核體系,將一些實踐操作課程作為主要的教學方向,加大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期末的考核過程中,學校需要改進考核方式,將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考核的重點,組織一些會計相關的技能比賽來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5]。
此前,大專院校對于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以往只注重學術理論方面,但是這樣的教學形式會造成許多問題,例如會導致學生缺乏實踐操作能力、學校教學方式的單一以及課堂教學活力的缺失。因此,大專院校應該改進教學方式,積極開展一些實踐活動,例如安排學生去一些企業進行實習、搭建會計實驗室和隨堂展開實訓等。學校可以根據會計專業的特點,積極與一些企業展開長期合作,安排會計專業的學生在企業進行實習,不僅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時間操作能力,還能夠為企業培養儲備性的人才。此外,學校應該建立相關的會計實驗室,引入一些硬件和軟件設施,為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供設備保障。在隨堂實訓練中,教師可以采用Excel的財務管理應用或財務管理課程設計等,綜合實訓可采用高級財務審計或ERP沙盤實驗等。在一些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電腦做賬,使得學生能夠有效運用相關的電子設備。以上的一些實際操作機會,能夠有效為學生提供一些實踐操作平臺,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6]。
近年來,企業的會計詐騙案頻發,國家對于這類案件也十分重視,且對于會計專業學生頒發了具體的培養方案,其中要求學生具備專業能力、職業素養和管理能力。但是在傳統的大專院校會計教學中,學校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較為疏忽,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是學校的專業師資隊伍匱乏、課程開設較少以及學生對于實踐能力的重視不夠。基于以上的問題,學校應該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通過更新教師隊伍,培養教師的專業能力、增設相關的實踐課程以及改革學院的教學評價機制來應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