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書敏 樂陵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傳統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領導擁有絕對權力,對于廣大職工的管理過于嚴厲,在一定程度上會對職工工作積極性造成不良影響。人力資源管理柔性化,其最大優勢在于領導和職工之間會形成互補效應,并且激發職工的潛能,為單位各項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支持。也就是說,人力資源管理柔性化,不僅會推動職工進步,也會助力單位良性健康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環境發生重大改變,無論是企業還是事業單位,在管理上均存在一定的不確定因素,增加運營風險。而人才是競爭的關鍵,如果人力資源管理滯后,必將產生嚴重后果。傳統人力資源管理一般是結合單位運營模式而確立的,各級崗位職能雖然明確,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管理,導致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在此基礎上,人力資源管理不夠規范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僅會導致大量人力資源被浪費,同時也會增加單位負擔。
所謂“人力資源柔性管理”,是指開展更為人性化的人力資源管理,在滿足職工工作需要的基礎上,促進單位更好發展。開展柔性化管理,不僅會將職工核心素質激發出來,也營造出一個以人為本的工作環境,使職工能夠在更為舒適的條件下發揮自身價值。實際上,人力資源柔性管理,除了能夠產生上述效益外,也能在滿足職工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考量其工作能力。可以說,柔性化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是適應新時期事業單位發展模式的新型管理方式,為職工創造更多精神和經濟效益。基于上述分析認為,人力資源柔性管理很有必要。
單位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大量現實問題,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管理工作不夠規范,導致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被浪費,進而顯著增加運行成本。因此,為解決上述矛盾,需要對人力資源進行規范化管理,建立更具柔性的組織結構,為人事管理提供更多依據和幫助。在此過程中,對組織架構及職能進行明確,使各級職工能夠主動參與到柔性管理中。在具體操作和執行時,柔性組織架構需要具備扁平化結構,并且具有網絡化性能,使人力資源管理數據、信息傳遞更加高效,進而保證人力資源管理維持在較高水平。與此同時,加強各部門及各級職工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透過大量良性互動,及時發現管理工作中的問題,采取必要措施和手段進行靈活改進,進而降低管理難度,發揮柔性管理的最大作用。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傳統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單位發展之要求,并且沿用傳統模式的后果是造成管理工作遲滯、落后,對綜合管理能力及水平的提升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需要對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進行轉變,在應用柔性管理的同時,也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對柔性管理模式進行不斷創新。只有創新,才能有所改變,作為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應該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參與到柔性管理實踐創新中來,為人力資源管理提供更多必要支持。從本質上來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比較煩瑣,加強創新力度,滿足目前實際工作需要,為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在運用柔性管理模式的基礎上,也要結合單位實際情況,及時找出與單位現實不符的因素,并及時加以調整,充分凸顯柔性管理的價值所在。
人力資源要想達到柔性管理,制定相應的柔性激勵制度,也是其中尤為關鍵的措施。在柔性激勵制度下,對于有潛能和發展空間的職工,應給予一定的獎勵,無論是物質激勵,還是精神鼓勵,都會發揮出意想不到的結果。一旦強硬地要求職工,必將對職工創造性發展帶來嚴重阻礙。從物質激勵看,可以通過分紅、提成和增加福利措施來激勵職工,精神鼓勵則可通過更多地關注職工自身生活作為切入點,通過雙向的柔性激勵,除了能夠幫助職工成長外,還能有效改善其生活,使其能夠在身心健康且愉悅的條件下不斷進步。對激勵制度進行完善,改進績效評價機制,利用柔性激勵制度,采取更為多元的管理方法,使每個職工均能在自身崗位上發揮最大優勢,進而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也不斷降低人力資源管理的執行難度。
實際上,無論身處什么行業,均要對內部相關管理制度進行優化,管理人需要的是智慧,在柔性管理制度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會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柔性管理制度確立后,不意味著各級職工的工作行為會被忽視,而是在制度框架內對其進行柔性約束,使職工能夠做好分內之事,愛崗敬業、恪盡職守,進而避免出現道德風險。隨著我國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事業單位內部組織架構也在悄然改變,建立更加柔性的管理制度,才能確保單位各項活動更加規范。在實際操作時,應該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需求,制定與之相符的內部管理制度,并且加大職工培訓力度,加強思想道德素質培養,不斷強化各級職工工作能力及管理水平,為人力資源管理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日常管理難度比較大,采用傳統管理模式,不僅無法滿足職工工作需要,同時對單位而言也是一種損失。如何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是應該重點思考的問題。為促進人力資源管理平穩推進,柔性化管理模式應運而生。融入柔性化管理,需要關注柔性管理所能發揮的關鍵作用,對組織架構、管理模式、激勵措施及管理制度進行柔性化處理,進而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加以完善,及時調整策略,優化管理方案,發揮人力資源管理柔性化的優勢與價值,為各項管理工作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