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飛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電子科學研究院
企業達到一定規模時,對物資的需求量會大幅增加。為了保證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需要做好物資采購工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利益驅使或者操作不規范等原因,會影響招標工作的規范性,致使企業遭受一定經濟損失。因此,要規范物資采購招標管理工作,優化采購招標程序,加強監督管理,維護市場秩序。
供應鏈管理在當前企業生產管理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物料流動和資金信息流動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企業的運行發展。供應鏈是指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零售商以及最終消費者等成員,通過與上游、下游成員的連接(linkage)組成的網絡結構。從總體上來看,整體供應鏈是包含從采購到供應,再流向需求客戶端的物流。供應鏈管理是在一定時間范圍、成本范圍內,保證貨物的數量、質量可以滿足實際要求,并提供較好的服務。
健全的招標管理系統是物資采購招標工作規范運行的重要依據。企業應健全招標管理系統,依法建立相應的采購標準,規范采購招標評價體系,切實推動物資采購招標工作規范化運行。企業還應該擁有完善的物資采購招標管理制度,細化采購招標工作中的崗位職責,切實貫徹國家規定的標準。在采購招標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確保采購招標工作公開、公平、公正。加強對采購招標整個過程的監督管理,防止暗箱操作,對招標過程實施透明化管理,避免違法違規行為。
根據企業自身特定的需求,設定具有企業自身特色的招聘門檻,同時擴大招聘的渠道,可以通過特殊招聘來招攬卓越的專家人才。因為一個企業從初創開始要想做大、做強,一定需要由創造性的外來人才來幫助企業轉型。真正好的人力資源管理并不是把人才招聘進來,就不進行實質性的培養。對于達到一定體量的企業,投入精力和物力進行人力投資,雖然無法馬上帶來投資回報,但就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來說是對企業最重要的人力資本投資。針對采購人員需制定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從職業素養、個人職業道德、專業技能等方面著手,全方位進行培訓,做好采購的人員基礎建設。從人力資源管理長遠的角度來看,專業的采購人員可以最短的時間掌握最精準的信息,對接供應商和業務部門,以專業降低企業成本[1]。
計算機技術持續更新和進步,對于現代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產生重要影響,企業開展采購管理工作,發揮供應鏈的優勢和作用,需要注重強化信息化建設活動。信息化技術在現代企業采購管理中的應用,能夠顯著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現代企業可以引進ERP系統,作為采購管理的重要軟件支撐,這是集成化管理系統,具有較高的綜合性,企業能夠從自身具體情況出發,構建起完善化的信息管理平臺,將供應鏈管理、質量管理以及成本管理逐步滲透在物資信息管理環節之中,推進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到實處。企業應用ERP系統開展采購管理,要注重針對信息流、資金流以及物流情況進行綜合集成處理,還可以作為與外部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經過信息化建設活動,企業采購管理過程中可以充分傳遞和共享相關信息與數據,針對企業運行的各方面信息資料加以分析和把握,增強采購管理活動的實施效果。
為了進一步規范物資采購招標工作的規范性,還應該加強對采購招標過程的監督,確保招標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能夠按照規范的流程操作。首先,科學設計招標文件,明確物資采購的預算、技術參數和性能標準等內容,控制好供應商的資質,降低招標風險。其次,加強對招標過程的監督管理。在公開招標過程中,確保招標公開透明,讓優質的供應商入圍,避免出現串標、圍標現象。招標過程以及招標結果應該公開,參與招投標的各企業都應該接受監督。審查招標評審專家的資格,檢查招標流程的規范性以及合法性,確保各個環節規范合法。再次,對中標企業進行全面審查。審查供應商是否具備相應資質以及供應的物資是否符合規定要求[2]。
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其部門分布多數為職能式結構,且部門與部門之間無法做到協調統一。采購部門是作為中間連接部門,對接業務部門,為業務部門的業務開展提供物資保障,對接財務部門與供應商,進行款項的支付與報銷。企業業務財務一體化面臨多種風險,有財務風險、操作風險、內控風險和業務風險。公司業務部門、財務部門、采購部門和供應商作為一個價值鏈條,應該緊密聯系,一環扣一環,確保整個鏈條的順利運行[3]。
在供應鏈基礎上,企業采購管理發生較大變化,主要體現在了采購依據和庫存管理模式方面。現階段企業采購管理工作實際開展過程中,需要發揮供應鏈的優勢和作用,采用科學合理的實施手段,其中不僅要精細化管理庫存,還要強化信息化建設活動,同時搭建起和諧共贏的協作關系,并建設高水平采購管理人員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