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飛 乳山市融媒體中心
20世紀90年代末期,大眾生活報設置了新文聯動欄目,以全天開放的監控模式,從廣播到各級報刊均成為大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對象,讀者可借助大眾生活報及時掌握不同的媒體信息,這也成為報紙與電視臺媒體融合聯動的開端與起點。
不同類型的媒體使用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手段有所不同,媒體間的差異日益顯著。報紙是典型的視覺媒體,具有鮮明的選擇性和保存性,可傳遞深度信息。但是報紙的實效性顯著,與電視相比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對讀者的文化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而這也是限制報紙發展的主要元素。電視實現了視聽的深度融合,具有較強的時效性,電視畫面主要以動態畫面傳遞信息,可直接利用人的視覺和聽覺打造身臨其境之感。
電視媒體能夠更加鮮活地再現形象和過程,電視傳播更加直觀,電視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極強。但是電視在保存性和選擇性方面存在明顯不足。電視以橫向選擇為主,只能在同時播出的節目當中選擇一種節目。電視信號轉瞬即逝無法展現復雜性較強的內容。再者,電視符號的畫面直觀,無法捕捉事物的內在聯系及人物的心理活動。但是其具有良好的展示和告知功能,無法詳細地分析、解釋,而電視與報紙各自的特點則能夠做到優勢互補。
電視與報紙優勢和劣勢有所不同,在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應做到優勢互補。不同的媒體定位有所不同,對自身傳播的性質、任務和傳播對象均作出了詳細規定。所以,不同的傳播媒體均具有特定的受眾。不同媒體的專版和節目均以潛在的受眾為對象。傳媒的潛在受眾十分明確,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拓展受眾范圍,吸引受眾。比如,團結報與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及天涯共此時的節目定位大體相同,主要目標是宣傳愛國統一戰線及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媒體。二者雖然潛在受眾存在明顯差異,但是如果能夠將二者有機結合,則潛在受眾也會隨之增多。二者融合后,一方面能夠更好地展示各自優勢和特長,另一方面也可實現潛在受眾向真實受眾的轉變,以此拓寬受眾面,滿足高效傳播的要求,促進傳媒市場的發展,為社會創造更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科技發展,媒體競爭也更為激烈,媒體融合背景下也需要培養大批優秀的跨媒體編輯記者。跨媒體一方面指媒體的融合,另一方面也指媒體功能的深度融合。在未來新聞編輯部門可能是媒體融合的重要載體,既要具備制作報紙版面的能力,又需具備制作電視新聞、廣播新聞和新聞網站的能力。現階段,報紙編輯記者和電視臺的編輯記者對彼此的業務內容和業務要求并不十分熟悉,故而對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產生了較大影響,無法保證信息傳播的效率。例如兩個媒體稿件共享傳遞的方式、報紙編輯加工電視文稿的方式、電視畫面轉變為報紙照片的處理方式。二者可共同策劃和采訪新聞,也可探討制作節目過程中的相互配合。在版面美化的過程中,也存在著理論和實踐的問題,需要相關部門大力培養跨媒體編輯記者。
媒體聯動是媒體競爭的重要產物。現如今,獲得獨家報道權的難度日益上升,在多家媒體均十分重視信息量實效性的今天,媒體聯動也成為媒體傳播發展的重要形式。但媒體聯動并非簡單的組合與功能堆疊,而是一種雙方長期穩定的合作與聯動方式。其是在長期合作關系基礎上的一種優勢互補,同時也是一種相互協調與相互促進的關系。為此,有必要采取相關措施做好組織策劃工作。
報紙和電視臺聯動合作組織策劃的過程中,需明確相互提供新聞線索、聯合采訪的方式,合理利用媒體的傳播優勢,展現傳播效果。采取有效措施共同策劃新節目和新欄目,利用社會活動塑造媒體形象。
報紙與電視可合理應用自身的傳播優勢組織開展立體報道,從而形成輿論合力,這也是媒體聯動十分重要的目標。報紙與電視聯動報道的過程中,電視能夠傳遞生動的畫面,也可引導受眾更加快捷地了解資訊,進而使受眾得到感性且直觀的認知。報紙能夠彌補電視轉瞬即逝的不足,合理利用報紙可重復閱讀且可發表文字報道、評論的特點,引導人們深度思考,從而使讀者在了解事件發展現狀的同時,也可掌握現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建立理性認知。二者在優勢互補的同時,增大傳播的廣度。
報紙與電視臺的媒體融合是大勢所趨,二者的高度融合可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加大受眾對新聞媒介的認知,進而推動融媒體的深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