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飛速發(fā)展的網絡時代背景下,現(xiàn)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都順應時代在產生著極大的變化,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老師必須要著眼于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現(xiàn)實情況,對網絡道德教育的運行機制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及研究,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來實現(xiàn)學生的正面成長和發(fā)展。文章以中學生教育研究為基礎和前提,首先了解了網絡道德教育的運行機制以及相關要求,在理解和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再通過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來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發(fā)展。
關鍵詞:中學生;網絡道德教育;有效運行機制
一、 前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的影響體現(xiàn)在中學生教育的諸多方面,對中學生的學習、思想道德和未來的發(fā)展產生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與此同時,各種網絡道德問題也隨之而來。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道德教育面臨著新問題和新挑戰(zhàn),網絡道德教育的任務艱巨,過程持久,所以我們教師應該善于運用智慧來探索新的方法,才能解決當代中學生網絡德育工作中出現(xiàn)的種種新問題。
二、 目前中學生上網狀況調查
中學生網絡道德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教育,所涉及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復雜,為了便于學生的理解,老師教學負擔和教學壓力的減輕,在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之前老師需要了解中學生的上網狀況,分析中學生的網絡使用要求以及對待網絡的具體態(tài)度。結合相關的實踐調查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的互聯(lián)網技術應用頻次較高,他們也清晰地了解到網絡非常的便捷,能夠更好地滿足他們對所需信息的需求,通過互聯(lián)網來獲取信息以及資源非常快捷和方便,同時也比較全面。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網絡為學生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難以避免的負面影響。首先,網上資源和信息的質量參差不齊,無法保障信息的真實性,有可能會嚴重影響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行為方式,同時有不良信息沖擊學生原有的思想道德觀念,導致學生自豪感和自尊心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響。另外,網絡具有虛擬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學生的社會生活行為,導致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呈現(xiàn)不斷下降的趨勢。特別是對于一部分自控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往往會沉迷于網絡無法自拔,最終導致神經衰弱以及視力下降等負面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使個人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受到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在開展中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過程中,老師需要將倫理道德觀念與行為規(guī)范教育融入網絡道德教育環(huán)節(jié),鼓勵和引導學生在網絡使用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教育和自我調整,主動規(guī)范個人的言行舉止。
三、 學校重在引導,家庭輔以監(jiān)督,社會責任在監(jiān)管
(一)在學校方面
學校應該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互聯(lián)網德育教師隊伍。現(xiàn)在的中學的德育教師隊伍難以適應互聯(lián)網時代出現(xiàn)的一系列道德問題。主要問題有:利用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意識淡漠:互聯(lián)網知識不足和電腦操作技能不夠;缺乏對網絡法規(guī)、網絡道德的了解等。只有教師自身的網絡道德素質提高了,才能變被動為主動,才能有效地開展網絡道德教育。可以先從中學生人人有信箱,班班有網頁,全校各個教室互通網絡做起,主動占領網上陣地,變堵為疏,增加教育信息儲備量。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的支持、多媒體良好的表現(xiàn)力來展示教育內容,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更好地提高中學生網絡道德的知識水平。
1. 組織學生參加公益活動
通過組織多種活動,學生可以積極參與雷鋒活動、社區(qū)服務、社團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2. 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學校可以舉辦多種活動,如藝術長廊活動、不定期舉行籃球比賽、堅持唱國歌升旗儀式、邀請各行業(yè)家長到學校演講、每周舉行主題班會等活動,陶冶學生的情操,為他們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更有利于學生自我道德感的提升。
(二)在家庭方面
中學生上網本不是一件壞事,所以家長要以平常心看待互聯(lián)網。互聯(lián)網就像是二三十年前的電視機,不能一味認為其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而全盤否定,更不要“談網色變”,把個別極端的案例造成的嚴重后果看成是網絡帶來的全部,應該讓孩子輕松而有節(jié)制的上網,讓孩子在良好的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健康成長。同樣也不能一味地限制孩子上網,選擇高質量、適合孩子閱讀的健康內容才是關鍵。條件許可的家長應該鼓勵孩子上網,但是不能任孩子為所欲為,要指導、教導、適度,讓孩子正確上網,做到網絡、學習兩不誤。
1. 關愛他人,組織家庭活動
現(xiàn)實生活中迫于生活壓力大部分父母干自己的事,沒時間陪孩子,大多孩子就在網絡世界里尋找一絲安慰。因此父母應該想發(fā)設法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溝通,可以領孩子旅游或者參加一些樂于助人的小活動,從而避免孩子對于網絡世界的依賴。
2. 辯證看待網絡,讓學生自己慢慢認清網絡的優(yōu)缺點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家長總認為只要學習成績好,進入名牌大學,孩子的前途就會一片光明。因此強迫孩子整天學習,要求孩子成為班上的學霸,從而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導致厭倦情緒越濃,各種各樣的問題層出不窮。父母應該特別注意孩子的教育方法,也要正確引導孩子上網,不應該認為只要他們的孩子玩電腦和手機,就不會努力學習,認為網絡只會耽誤孩子的學習,這是錯誤的想法,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正確上網,而不是完全控制孩子。
3. 父母應該為孩子樹立榜樣,當好孩子的向導,以身作則,加強網絡學習
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所作所為直接影響著學生道德素質的高低。家長要提高自身素質,還要掌握必要的網絡知識,學會使用網絡的正確方法。
(三)在社會方面
政府要對互聯(lián)網加強監(jiān)管,制定有效的網絡服務法則,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中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違反道德活動或獲取不良內容。例如廣州市番禺區(qū)“關工委”就做得非常好,常常義務巡查網吧,舉報黑網吧,盡可能地保護青少年上網的安全。同時,開展各類社會活動,如制作愛國網站等活動形式,既提高中學生網絡水平,又使他們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自己的愛國思想。
對于網吧,希望經營者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損害學生。按照政府的規(guī)定,經營者應當合法經營,限制中學生不健康上網,堅決不提供不利于中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服務。另外,拒絕為逃課的學生提供服務。為此,政府應當制定合理完善的網吧經營準則,鼓勵合法網吧的開設,取締非法網吧的經營證件。
四、 中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有效運行機制
為了盡量解決上文中所描述的各類不足,在進行中學生網絡道德教育之前,老師也需要注重理論教育與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結合。道德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意識,對社會成員有著重要的約束以及團結作用,老師需要了解網絡德育教育的具體內容和形式,關注對學生心理品質的教育以及思想道德的教育。其中網絡教育主要以局域網和無線網為切入點,從而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教育實踐活動,網絡德育教育與學校德育教育存在極為緊密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能夠有效彌補學校德育教育工作所存在的不足。老師可以結合網絡德育的教學條件,充分利用在線討論、網上咨詢、虛擬社區(qū)以及德育課堂的形式順利實現(xiàn)目前指定的德育教育目標。
(一)抓住網絡道德教育的原則
首先,網絡道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復雜,老師需要抓住德育教育的重要特點,才能分析實踐教學原則。網絡德育的開放性比較強,屬于一種開放性的教育活動,在網絡時代背景之下,學校的界限不再明顯,可以通過建立數(shù)據(jù)庫等形式真正地實現(xiàn)開放式的德育教育實踐活動,老師也需要抓住這一時代發(fā)展趨勢來調整教育教學策略。其次是交互性,交互性是作為網絡德育的重要特點,它能夠實現(xiàn)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交流,老師可以將在線指導、網絡論壇引導相結合,主動鼓勵學生發(fā)表個人的真實意見和想法,通過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形式來實現(xiàn)對話,有效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最后,老師需要注重德育教育的趣味性,將圖片、文字、視頻、音頻相結合,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多良性體驗。
(二)注重學科德育滲透
道德教育與學科教學實踐活動之間也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老師需要將這一教學內容融入學科教學環(huán)節(jié),真正實現(xiàn)學科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其中德育內容的分析及研究尤為關鍵,在制作網絡多媒體課件之前,老師需要關注學生思想教育的現(xiàn)實狀況,通過簡單模擬教學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保障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改善傳統(tǒng)學科教學模式所存在的不足,讓學生既能夠輕松掌握學科學習的技巧,又可以主動接受優(yōu)秀思想活動滲透,以此從整體上提高個人的學習能力和道德水平。
(三)開展網上主題班團活動
班團活動是網絡道德教育中的重點以及核心,為了體現(xiàn)這一道德教育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價值,老師可以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網上主題班團活動,分析不同情況下的教學場景之間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盡量避免傳統(tǒng)媒體環(huán)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學習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網絡實踐活動,從而產生對網絡道德教育的深刻認識。
五、 結語
隨著網絡等新媒體平臺的不斷發(fā)展,學生的道德教育備受關注,為了加強素質教育必須強化網絡道德教育。對于老師來說,在開展教學實踐之前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網絡道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復雜,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為了改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老師需要探討和深入挖掘網絡道德教育的有效運行機制,才能夠從整體上提高網絡道德教育的質量及水平。
參考文獻:
[1]趙軍.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的探究[J].陜西教育(教學版),2005(5):14.
[2]劉立豐.中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對策探究[J].考試周刊,2012(51):179-180.
[3]馬艷萍.中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建構原則及路徑探究[J].民營科技,2012(8):100+167.
[4]劉雨菲.當代大學生網絡誠信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為例[D].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18.
作者簡介:
王正坤,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