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鋒
摘要 在諸多氣象技術與服務的支持下,現代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治理的難度大大降低,對提升智慧農業的風險管理能力與生產效率有十分大的裨益,可以助力于改善生態環境。重點分析了氣象服務在智慧農業與生態環境中的作用。
關鍵詞 氣象服務;智慧農業;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S1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9–0078–02
氣象服務可以將公眾氣象服務、決策氣象服務、科技服務與專業氣象服務巧妙地結合起來,構建出全覆蓋的氣象服務網,為行業發展提供所需要的氣象服務。新時代以來,在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支撐下,氣象服務的水平更高,在智慧農業和生態環境這兩大領域中獲得了更為廣泛的應用,所發揮出的作用是非常值得肯定的[1]。具體來說,氣象因素對智慧農業與生態環境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借助現代氣象技術和服務可以很好地將氣象因素的制約性轉變為優勢,從而助力智慧農業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
1 氣象服務在智慧農業中的作用
與傳統農業有很大的不同,智慧農業可以將信息與知識作為基礎,并借助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來實現農業信息感知與決策,大大提升農業生產的信息感知能力、智能控制能力、個性化服務能力、定量決策能力。氣象技術與服務是智慧農業的一大支柱,可以發揮出趨利與避害的雙重作用,對促進智慧農業發展有十分大的裨益。
1.1 趨利方面的作用
氣象服務可以將多種相關信息數據加以綜合,繼而結合農業生產的特點來制定出管理模型,從而對農業生產實施精細化的監測與管理。氣象服務在智慧農業趨利方面的作用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1 為設施環境智能化控制與管理提供依據 以當前的設施農業為例,“智慧”之處體現在物聯網、氣象服務可以與設施農業巧妙地結合起來,實施精準服務。可以在大棚內設置數據采集箱,以此來實時采集到棚內的空氣質量、濕度、二氧化碳含量,并上傳到物聯網平臺,這樣可以為精準管理農作物提供依據。另外,可以完成大棚內作物生育進度與氣象指標、噴滴灌等氣象指數的實時性監測,從而確保大棚內的濕度、溫度、光照等要素始終滿足作物生長需求。
1.1.2 可提升農作物的生產效率與經濟效益 在農作物的整個生產過程中,氣象服務均可以發揮出很好的效果,提供全程化的服務。比如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可以開展溫度、光照、土壤、降雨等要素的實時監控,為農業生產提供氣象情報服務[2]。在農作物的收獲前,依然可以借助氣象技術和服務,尤其是可以進行農作物產量預報,掌握糧食產量動態,以此來合理安排收獲作業。
1.2 避害方面的作用
在智慧農業的生產過程中,落實好風險保障工作是尤為關鍵的。氣象服務是智慧農業風險保障工作中的重要一環,能夠為智慧農業的安全提供技術保障,可實現氣象災害預警和補償。
從氣象災害預警和補償這一角度來說,當智慧農業的土壤肥力、農業政策、作物品種、生產管理能力這些要素處于穩定狀態時,農作物產量的變化便會只受到一個關鍵因子的影響,即氣象條件。我國農業氣象具有頻率高、強度大等特點,智慧農業生產過程中會受到較多的氣象災害影響,如旱災、澇災等,進而嚴重影響糧食產量。為了確保農作物產量的穩定和提升,必須認真做好氣象災害預警和補償。
從當前智慧農業所開展的氣象災害預警和補償來看,氣象服務可以重點完成3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進行氣象災害預報預警,預知智慧農業中的風險因素;二是進行病蟲害發生發展預報,預判出智慧農業生產中所存在的病蟲害風險[3];三是提供專家知識庫服務,讓氣象災害預防、病蟲害防治、農作物栽培更加簡單、有效,并做到因地制宜和精細化的防御指導。
從智慧農業保險這一角度來說,依托于氣象指數保險可以大大提升智慧農業保險的智能化水平。在智慧農業中,可以憑借氣象風險區劃技術來識別承保風險,在此基礎上確定出氣象指數型險種,始終確保智慧農業得到保障和賠償。從近年來智慧農業中的氣象服務發展來看,“氣象服務+智慧農業+數字農業保險”的模式正在形成,能夠讓智慧農業災害風險的“預警”“響應”“補償”結合起來,共同助力智慧農業的發展。
2 氣象服務在生態環境中的作用
十九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并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了社會建設、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這些方面,極力凸顯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氣象服務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有著緊密的聯系,依賴于諸多的氣象技術和服務,可以高質量落實生態環境監測、保護與治理工作[4]。總的來看,當前階段氣象服務在生態環境領域中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借助科學有效的氣象數據,可以為生態環境建設服務工作來賦能。
從農業生態環境這一角度來說,借助于氣象技術與服務可以盡早獲悉天氣情況,并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危害,確保農業生態環境的安全穩定。
我國的水資源較為匱乏,必須嚴格控制水資源過度開發,做好防污染和保護工作。氣象服務在水資源與濕地生態保護這一方面所發揮出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可以為相關部門提供較為精準的水資源與濕地監測信息,為制定保護方案和治理方案提供數據支撐。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大背景下,城市建設過程中的一些行為對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的危害,如何開展有效的應對是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在氣象技術與服務的支撐下,可以精準獲悉城市化過程中的一系列自然災害,如風沙、水土流失等[5]。
3 “互聯網+”下氣象服務的發展前景
在“互聯網+”這一背景下,氣象服務與“互聯網+”之間的聯系愈發緊密,已經形成了“互聯網+氣象服務”的發展格局,這對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十分有利的。當前“互聯網+氣象服務”已經展示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集中體現在以下幾點。
3.1 氣象服務將越來越精準化
當前階段氣象部門愈發注重“互聯網+氣象服務”的應用,多利用互聯網技術來開展氣象服務,必須進行農業氣象數據的采集與分析,并形成數據庫。可以看出,在諸多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氣象部門可以向智慧農業提供更為精準化的服務,尤其是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技術有著更好的應用優勢。
3.2 氣象服務將越來越多元化
在“互聯網+”的支撐下,氣象部門積極開展了氣象服務理念與模式的優化,可以向智慧農業提供更多優質性的服務。比如氣象部門可以將氣象服務與農業、林業等結合起來,實現深層次的融合,以此為智慧農業提供更多的智慧化服務。
3.3 氣象服務將越來越融合化
在“互聯網+”時代,氣象部門要想為智慧農業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必須注重與相關部門的戰略合作,這要求氣象部門要逐步推動氣象服務走向融合。比如依托于“互聯網+”技術,氣象部門與應急救援部門可以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同為智慧農業提供災害預防和保障性服務,最大限度降低農業生產損失。
4 結束語
氣象服務對智慧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治理有十分大的裨益,今后所發揮出的作用與優勢會越來越大,氣象部門要不斷優化和創新氣象服務,使氣象服務更好地助力智慧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治理。
參考文獻
[1] 吳丹,單軍,孫麗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的應用研究[J].農業工程技術,2020,40(27):2.
[2] 尹東昊,郝禹.淺析氣象科技信息服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J].生態環境與保護,2020,3(8):117-118.
[3] 祁卓平.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10): 13-14.
[4] 耿雪.基層智慧農業氣象服務與生態環境保護策略[J].綠色科技,2021,23(16): 147-148,152.
[5] 王月,褚永偉.生態環境與基層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研究[J].農業災害研究, 2021,11(7):127-128.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