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霞
摘? ? 要:現在人口增長速度較快,對小麥等糧食生產的需求不斷增加。眾所周知,小麥是生活中必備的糧食作物,可滿足人們日常對糧食的高需求。因此,種植優質無公害小麥具有重要作用,通過運用高產無公害優質小麥技術有助于生產出優質的、無公害的小麥。采用高產栽培技術生產優質小麥,在種植的過程中具有極強的復雜性,而且時間較長,該技術仍在改進中,本研究對此進行深入地分析。
關鍵詞:高產栽培;無公害;優質小麥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21-0033-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12.1? ? ? ?文獻標志碼:B
無公害優質小麥是一種高產優質的糧食作物,但它的栽培技術要求較高,操作難度較大。優質小麥種植技術在實際應用中,涉及面比較廣,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相關技術部門的專業指導和當地農民的支持。配套的技術設備,可以解放更多的勞動力,讓小麥種植和收割更方便,使農民得到更多的收益。因此,推廣無公害優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意義重大,可以促進當地經濟快速發展。
1? ?采用無公害優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加,農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影響著國家整體發展的速度和方向,農業水平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無公害優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其有助于轉變我國農業結構,使各產業發展更加合理、健康[1],大大提高糧食產量,幫助中國農業升級,促進農業經濟效益快速增長。
2? ?無公害優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2.1? ?良好的種子選擇和種子處理
(1)種子選擇。小麥種子必須具有良好的遺傳性,這是后期利用自然和生長條件的關鍵。優質小麥的無公害栽培和管理必須選擇適應性強、抗病力強、高產穩定的種子,以滿足實際生產需要。此外,小麥種子的選擇必須結合氣候條件、生長條件、產量水平并且符合以無公害生產為基礎的農業系統特點。
(2)種子處理。小麥種子在播種前必須經過良好的處理。較大的種子和較飽滿的谷物含有更多的營養,有助于小麥幼苗的快速生長,根系更加發達,可獲得更好的耕作效果。因此,播種機可以使用機械分選來精細選擇種子及其涂層。對于未包衣的種子,在進行播種前,可以使用小麥專用的拌種劑,混合后堆放3~4 h,曬干后再播種,以更好地預防病害暴發。
2.2? ?確定合適的播種時間和播種量
(1)決定播出時間。為了種植優質、無公害的小麥,必須結合種植地區的地理位置、氣候、溫度等條件,確定最適宜的播種期,一般選擇在春季進行播種。
(2)播種密度的確定。必須堅持科學群落結構的原則,目標是讓小麥生長得更健康、更強壯,在入冬前達到理想的基苗以及分蘗數,這對小麥的最終產量有很大的影響[2]。播種的密度需要結合選擇的種植品種,一般種植密度在3 000/667 m2株左右。
(3)優化播種質量。在播種小麥之前,播種者必須依次執行3項任務:施基肥、處理土壤和夯實土壤。要種植優質、無公害的小麥,土壤必須肥沃、結構良好,這是提高小麥產量的關鍵;需要確保土壤的耕層深厚、養分充足、透氣保水性好。播種時使用機械播種為最佳,如不具備條件,可用窩或鉆頭播種。必須充分發揮光照和區位優勢,確保個人和群體和諧穩定發展,為優質小麥生長奠定堅實基礎。
2.3? ?科學進行施肥
肥料可以更好地促進小麥生長,進行無公害栽培需注意肥料管理,應遵循以下原則。
(1)優先使用有機肥。生物有機肥的使用可以有效彌補天然有機肥在無公害小麥栽培管理中的不足[3]。生物有機肥包括溶鉀菌、溶磷菌、固氮菌等,其中所包含的氮能夠為小麥提供充足的養分,有利于增加土壤的肥力,從而抑制化肥的使用,確保小麥種植管理,更好地滿足質量要求達到無污染標準。
(2)合理運用無機氮肥。氮是小麥需要的主要元素之一,小麥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氮。但氮肥使用過量也會對環境、農產品甚至人們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要合理控制無機氮肥的用量,實現優質、無公害生產。如需補充無機氮肥,可連續施復合草酰胺、尿素異丁醛等氮肥。
(3)做好基肥的施用。種植和經營優質無公害小麥需要適當提高基肥比例。這不僅有助于健壯幼苗的生長,而且還可以通過控制表土減少污染。如果追肥太晚小麥就會成熟,營養物質不能有效吸收。
(4)運用配方施肥方法。為使生產基地的土壤養分能正常投入并達到均衡狀態,需要進行氮肥、鉀肥、磷肥、微肥的均衡供給。
2.4? ?提高田間管理水平
田間管理包括綜合管理措施,相應的田間管理措施也因水稻品種不同而表現出較大差異[4]。因此,場地整體管理的關鍵是著眼于當地土壤的差異,使場地管理真正實現因地制宜。尤其是目前實踐中的無公害小麥種植,應注重以下現場管理。
(1)春季管理。從麥田管理的角度來看,麥田管理重點在于春季的全面管理,要對肥水進行綜合管理和科學分類。晚春農民要勤澆水,耐心等待。一般來說,小麥的施肥可以使用10 kg尿素來完成。特殊情況下,部分越冬小麥越冬苗條件差,需要采取充分施肥促濕措施。
(2)冬季管理。當前仍有部分農戶忽視冬小麥田間管理。在這種情況下,小麥作物增產的可能性較低。實施冬季水田管理措施有利于保證小麥整體高產,因此要特別注意前期的壯苗處理。
同時,要大大提高小麥幼苗的分蘗,這就強調了冬田管理的重要性。小麥播種前,不要施過多的肥料或水,以免損壞小麥的根系。小麥作物不及時播種會對大型小麥作物造成凍害。因此,進行合理的早播處理是重點。小麥播種時間過早容易遭受凍害,反之,時間過晚又不利于小麥的健康生長。因此,小麥幼苗的播種一般會選擇在10月左右進行。同時,農民要堅持適度播種的原則,避免播種較大的小麥作物。如有特殊情況,可適當提高現有播種量。
(3)綜合管理。首先,照顧好小麥弱苗。研究表明,小麥幼苗弱是因為有機肥不能充分分解,碳氮失衡導致其肥力不足。如果小麥在越冬前變黃,幼苗弱,不及時施肥,即使到了春天,小麥幼苗也會繼續變黃。春季要注意施用碳酸氫銨,施肥后要及時灌水。播種過晚會使小麥幼苗弱化,因此應適當控制水肥,并通過大田栽培提高地溫和土壤保水性。其次,小麥幼苗護理。如果小麥在越冬前生長過于旺盛,就會造成養分流失,春季寒冷會導致小麥幼苗凍害,出現死亡。這就要求早春打理好田地,越冬前適當澆水施肥,早春增加水分,采取保溫措施。對于春季開花的幼苗,要嚴格控制水肥供應,適時栽培,適時節制,避免倒伏。對于高生長、高密度的地塊,在小麥長大后必須使用化學品來控制生長。莊豐安乳油可通過適當降低株高和與水混合來控制生長,提高小麥的抗倒伏性。再次,麥田中后期管理。小麥的開花期和灌漿期對小麥的品質和產量影響較大,也是一些不利因素易發時期。小麥的中后期管理應與稻谷水分同步進行,如因連續降雨造成稻谷積水,應及時排水,防止過濕,造成病蟲害。
2.5? ?病蟲害防治
首先,需要堅持預防為主和綜合防治的原則,以物理和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實現病害的無害化防治[5]。其次,在對小麥品種進行選擇時,需要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通過推廣均衡施肥技術和群體素質栽培技術,提高小麥群體的整體品質和抗逆能力。土壤循環換茬,合理管理田間濕度,清理溝渠和土壤水分,適當使用高溫秸稈堆肥技術,減少病蟲害發生。
3? ?無公害優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與推廣
目前農業栽培技術水平雖然不斷提高,但在部分地區的應用還比較少,小麥栽培技術需要不斷推廣,以提高小麥的整體品質和產量[6]。首先,要積極建設小麥產區示范村和示范戶,利用示范效應提高栽培技術水平。通過建立示范村和示范戶,相關種植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種子選擇和技術講解,組織生產技術培訓活動,充分保證小麥種植質量。同時,在小麥收獲前,相關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可以到試驗場或養殖場聽取現場觀察和講解。其次,擴大無公害優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推廣范圍。在建立試點村和示范戶的基礎上,增強大多數農民的種植積極性,進一步提高無公害優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速度,擴大宣傳范圍。通過種植前調配技術人員、開展知識講座、印發種植材料等方式,鼓勵農民建立小麥種植各階段管理計劃,加強對無公害優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的運用,提升小麥品質。
4? ?結束語
對于無公害優質小麥,應著力改進源頭栽培技術,充分引進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在相關小麥種植實踐中,技術人員仍需總結自己的經驗,將多種綜合性小麥栽培措施充分運用到目前的小麥作物栽培中,提高小麥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參考文獻:
[1]霍克光.綠色優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探討[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8):184-185.
[2]董永.探究優質強筋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信息周刊,2020(12):1.
[3]周媛媛.綠色優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探析[J].農家參謀,2020(10):89.
[4]孫運秀.優質強筋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村實用技術,2020(3):62.
[5]王洪國.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種子科技,2020(24):32-33.
[6]張九柏.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及推廣模式[J].種子科技,2021,39(17):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