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英治 朱丹
摘? ? 要:我國東北平原利用自身獨特的地理優勢,其玉米種植技術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由于玉米本身營養價值高、市場需求大,年產量較為可觀,所以在世界上分布廣泛。從當前我國東北地區的玉米種植現狀來看,玉米種植受各類病蟲害威脅較大,導致玉米種植質量和產量都受到影響。本研究探討了東北地區玉米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控問題。
關鍵詞:東北地區;玉米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控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21-0037-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5.13? ? ? ?文獻標志碼:B
穩定糧食生產對維護國泰民安、促進經濟增長,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東北地區作為我國主要的玉米種植基地,要想提高玉米的質量和產量,有關部門要不斷推進統防統治相結合的工作,及時跟進病蟲害防控工作,尤其玉米種植重大病蟲害的防治更是相關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
玉米有豐富的營養價值,且符合民生需要,是人民群眾飲食習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提高玉米種植的質量和產量,本研究從多個方面對東北地區玉米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控問題進行探析,為加強病蟲害防控,提高玉米的產量、質量及種植技術提供參考。
1? ?東北地區玉米種植技術現狀和推行意義
1.1? ?當前東北地區玉米種植現狀
玉米作為適應性較強的農作物,在全世界的種植面積都比較廣。玉米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經濟作物,在東北地區有悠久的種植歷史。玉米是重要的糧食經濟作物,因此加強東北地區的玉米種植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對于東北玉米種植加強管理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玉米高產量種植技術的探究,另一方面是玉米種植的病蟲害防控工作[1]。
當前我國玉米種植的經濟價值比較高,據有關部門的數據顯示,我國的玉米種植面積僅次于水稻種植面積。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玉米作為經濟型作物,年產量處于較高水平,同時市場對于玉米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消費者購買力強,因此提高我國東北地區的玉米種植產量對于東北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1.2? ?推行東北地區玉米種植技術的意義
玉米在我國的糧食構成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食物需求,還可以作為工業原料和飼料滿足市場需求。
玉米是農作物中產量比較高的一類,在推動東北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2]。因此,為了促進東北地區乃至全國玉米產業的發展,必須加強高產玉米種植技術的推廣。
2? ?東北地區玉米種植技術分析
2.1? ?玉米種子的選擇及處理
東北地區在進行玉米種植選種環節時,要充分考慮多個因素,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土地情況,比如土地的軟硬程度和酸堿程度等。這樣才能保證玉米的生長周期在預估范圍內,提高玉米生長的穩定性和抗蟲害性,生產出高質量和高產量的玉米。
在選定合適的種子后,還要進行玉米種子的篩選環節,玉米種子篩選工作主要是把種子里殘缺發霉、生病有雜質的剔除掉,留下優質的種子,確保玉米種子后期生長狀況良好[3]。
在挑選和篩選環節完成后,還有曬種的環節,在種植前7 d要對玉米種子進行暴曬處理,暴曬過后種子的出芽率會更高且更齊。最后一步就是包衣環節,這是指在種植的前2 d選擇多功能種衣劑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嚴格遵守以上對玉米種子的選擇和處理原則,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種植的產量和質量。
2.2? ?定期科學施肥
對于農作物種植來說,施肥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化肥對玉米種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能盲目施肥,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施肥的種類、次數、分量,地區不同和玉米種類不同都影響施肥的具體情況,所以相關部門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4]。
施肥并不是單一地使用某一種肥料,而是要使用一些輔助肥料,比如氮肥、磷肥、基肥等。施肥方式也要具有科學性和規范性,玉米在不同的生長時期有不同的肥料需求,對于提苗肥、葉面肥、孕穗肥、花粒肥要采用非層追施的方法,保證肥料的效果最大化,從而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
2.3? ?科學及時灌溉
相比于其他類型的農作物,玉米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大。玉米的整個生長過程都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灌溉是玉米種植技術中的重要環節。玉米種植人員要密切注意玉米的生長情況,定期適量澆水,保證及時灌溉,滿足玉米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于水分的需求[5]。
玉米后期生長階段是需水量最大的時期,這一時期的灌溉要求更高,一旦出現干旱缺水的情況,會導致玉米成熟后出現禿尖缺粒的現象,嚴重影響玉米的質量和產量。因此種植人員要密切觀察玉米的生長情況,保證充足的水分,在玉米生長各個時期合理灌溉補水,提高玉米生長發育的水平。
3? ?東北地區病蟲害種類及其防控措施
3.1? ?玉米空稈現象
玉米空稈現象是指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雖然會長出果實,但是會發生出穗少籽的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玉米的整體產量[6]。當前大多數的玉米空稈問題都表現為同一種現象,主要是葉片呈現圓形、葉脈間有斑點、葉片微微發紫。
玉米空稈問題的防治必須通過人工處理的方式才能解決。具體解決措施如下:當玉米長出雄穗時,要隔行拔出,營造玉米生長的通風透光環境,使玉米能夠最大限度地進行光合作用。
除此之外,還要控制玉米種植的密度,根據實際的土地情況和種植條件確定播種的數量,確保疏密合理,降低玉米空稈現象的發生。
3.2? ?青枯病現象
在玉米生長過程中產生青枯病現象會對玉米的根莖部產生很大的危害。這種病蟲害在世界范圍內的發病率都較高,屬于比較常見的玉米病蟲害現象。對玉米來說,患上青枯病基本是滅頂之災,會導致玉米植株在短時間內徹底死亡[7]。
青枯病的主要發病環境是在濕熱天氣,當種植密度較大時也容易發生青枯病現象。防控青枯病要從源頭抓起,在選種時要選擇具有較高抗性的種子,通過種衣劑對種子進行處理,最后使用微量元素進行防治[8]。施肥也是防控青枯病的有效措施,在玉米生長過程中加入對應肥料,能夠有效地提升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
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種植人員要及時處理患病的玉米植株,并且集中銷毀,有效降低病蟲害的傳播數量和范圍,從而提高對青枯病的防治水平。
3.3? ?玉米螟現象
在東北地區的玉米種植過程中,有一種經常出現的病蟲害現象叫做玉米螟。由于玉米螟幼蟲的抗寒性比較強,所以冬季低溫無法解決玉米螟現象[9-10]。玉米螟的幼蟲大多寄生在玉米秸稈中,長大后會對玉米的生長產生很大影響[11]。對于這一病蟲害現象,種植人員要提前做好農業防控。
玉米螟是一種帶有趨光性的昆蟲,所以可以采取燈光誘發的方式對其進行消滅。針對玉米螟現象還可以在玉米生長期間進行防治,在玉米種植區釋放赤眼蜂可有效阻止玉米螟的蟲卵孵化[12]。最后還可以通過化學防治的手段消滅玉米螟幼蟲,把對玉米生長無害的化學農藥與細土攪拌均勻,灑在玉米心葉內,可以有效地減少玉米螟幼蟲的孵化,減少對玉米生長狀況的影響。
4? ?結束語
玉米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對國家糧食安全的保障和農民經濟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玉米種植技術非常有必要,推廣玉米高產種植技術,不僅能夠大幅度提高玉米生產的速度,還能有效地改良生產方式。
要做好玉米種植的病蟲害防控工作,充分利用物理防治、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種防治措施對玉米病蟲害現象加以控制。在保護玉米生產和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提高玉米病蟲害的防治水平,提高我國玉米種植的質量和產量。
參考文獻:
[1]陳迪,修晨,韓曉燕.東北玉米種植戶農業生產性服務采納行為差異研究——基于兼業異質性視角[J].玉米科學,2021,29(2):179-185.
[2]譚國波,邊少鋒,楊曉輝,等.東北半干旱區玉米輕簡化滴灌栽培技術模式研究[J].玉米科學,2020,28(1):137-141.
[3]李艷馨.東北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探究[J].南方農業,2019,13(35):17-18.
[4]李明文,王振華,張廣勝.東北玉米種植結構調整與糧食高質量增長——基于全要素生產率視角[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9,40(5):745-754.
[5]宋芳艷.東北地區大壟雙行玉米種植技術及效果評價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9(14):9.
[6]付之義.寒地玉米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與推廣[J].農民致富之友,2019(11):5.
[7]楊金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在玉米種植中的應用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9(7):29.
[8]焦自宣.水稻直播滴灌種植技術走進東北:水稻也能旱作,“玉米黃”變成“稻花香”[J].中國農資,2017(32):17.
[9]孫雪梅,李亞瓊.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及田間管理研究[J].農家參謀,2021(20):28-29.
[10]王麗葵.玉米種植技術探究[J].廣東蠶業,2021,55(10):88-89.
[11]陳曉林.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分析[J].河北農機,2021(10):137-138.
[12]尚占江.淺談東北玉米種植栽培技術——以黑龍江省玉米種植為例[J].農民致富之友,2017(1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