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林
摘? ? 要:銀杏樹屬于重要栽培作物之一,為確保銀杏樹栽培能夠達到最佳效果,應當對應用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進行探究,明確技術細節并了解執行方式,為未來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打下堅實基礎。文章主要針對銀杏樹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進行深入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銀杏樹栽培;病蟲害防治;應用技術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21-0117-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792.95? ? ? ?文獻標志碼:B
在銀杏樹種植過程中,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的應用效果會對生長質量與速率造成影響。為確保銀杏樹價值能夠得到正常發揮,需要從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角度出發,對應用方案進行深入探究,為后續進一步推廣銀杏樹栽培打下堅實基礎。
1? ?銀杏樹價值簡述
銀杏樹又被稱作公孫、鴨掌樹,其類別屬于銀杏科落葉樹,在樹木中具有長壽的特征[1]。為確保銀杏樹能夠達到理想栽培效果,需要結合相關技術方案,對整體栽培流程進行改進。同時,還需要落實病蟲害防治措施,為后續進一步推廣種植提供理想條件。
2? ?銀杏樹栽培技術分析
2.1? ?合理選擇栽培區域
在栽培技術中,園地選擇對銀杏樹生長速率影響較大,若園地選擇存在問題,則會導致栽培生長速率減緩,甚至引發枯死問題出現。常規情況下,銀杏樹種植區域應當避免同時移植馬鈴薯、茄子等植物。這些植物存在攜帶病原體的可能,同時還會產生大量具備抑制作用的分泌物,對銀杏幼苗產生負面影響。在土地質量篩選過程中,需要保證基礎運輸條件符合需求,并盡可能選擇排水速率優秀、土壤酸堿性適中的區域。在選擇過程中,可將成熟耕地或灌溉條件完備的區域作為銀杏樹栽培位置,確保其出苗率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2.2? ?重視品種篩選
在銀杏樹栽培階段,品種選擇與樹苗質量檢查是較為關鍵的。在檢查過程中,應當保證樹干處于筆直狀態,避免彎曲部位過多,同時表面應當不存在蟲蛀或機械損傷現象。樹苗葉色澤需要偏常綠,同時根系發達程度符合標準[2]。樹冠體積應當大于土球體積,同時需要利用草繩對土球進行包裹處理,防止出現異常問題。在栽培過程中,若土壤濕度較低,則需要在出苗前進行灌溉,并根據實際條件完成修剪操作。品種選擇應當符合抗惡劣環境、無病蟲害、健壯程度高的苗木進行栽培,同時保證采種活動在9—10月底完全成熟的條件下進行。在采種完成后,需要進行清潔處理,使飽滿狀態的種子能夠立即沙藏,避免出現水分蒸發現象,提高后續栽培效果。
2.3? ?進行催芽處理
在栽培過程中為確保苗木生長效率與質量達到理想標準,應當在播種開始前先進行催芽處理。實踐過程中,需要利用溫度達到60 ℃的水浸泡種子48 h。浸泡結束后再移動至40 ℃溫水內進行浸泡48 h。在浸泡過程中,需要每隔1 d更換1次水源,等待種子完全洗水后,再移動至竹筐內,加入沙土在溫室條件下進行催芽處理。催芽過程中需要每隔1 d進行1次水源灌溉,并保證溫度超過20 ℃,濕度大于80%。催芽時間需要控制在15~20 d內,避免過長或過短的問題出現。
2.4? ?規劃種植時間
常規情況下,種植時間選擇對銀杏樹栽培具有重要影響作用。種植時間影響因素較為復雜,包括地理位置、環境氣溫、氣象條件等。不同地區的種植時間存在顯著差異,在我國較為溫暖的地區進行栽培時,可選擇秋季末期作為種植時間。在這種條件下土地即使進入冬季仍然留存一定程度的熱量,可以使銀杏樹在栽培移植后出現的根系細微損傷得到有效修復。同時,需要在一年中的早期時間進行種植,可選擇春分時節后作為栽培時間。在這一時間段內種植,可以避免土地溫度過低導致的根系損傷問題,有利于銀杏樹正常生長。
2.5? ?處理種植穴區域
在銀杏樹栽培階段,應當對種植穴位置進行科學處理,確保其能夠為種植流程提供理想環境條件。實踐過程中,可根據種植土壤特性與地下水位狀態判斷銀杏種植穴應當采取的處理措施。例如土壤條件為沙土時,種植穴規模相對較小,因此需要利用保水措施進行處理。同時,銀杏栽培還需要結合根系情況對種植穴進行處理。如需要進行密植,則應當保證坑穴規模達到較大級別,通常為銀杏根系大小的2倍[3]。在完成種植穴處理后,還應當加入固定量的基肥,如農家肥、有機肥等,確保栽培效果達到理想標準。
2.6? ?保證栽植科學性
在栽植過程中,需要對行距等關鍵部分進行科學處理,避免種植出現負面問題。通常情況下,栽培行距應當設置為4.5 m,若需要進行密植則可適當縮短基礎距離。高密度栽培情況下,行距可縮短為1 m,盡可能提高種植效果。在需要擴大行間距的情況下,則可以將其設置為6~8 m,使樹冠規模進一步擴大,形成較為良好的觀賞景觀。在移植過程中,需要盡可能避免根系受到意外損傷,防止恢復速度慢導致的不良問題。
3? ? 銀杏樹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
3.1? ?莖腐病
莖腐病屬于常見銀杏樹病害之一,其發病初始階段會導致幼苗根基位置呈現褐色,進而使葉片枯萎并下垂,莖腐病會導致葉片下垂,但不會引發脫落現象,因此需要注重鑒別相關細節,避免出現誤判問題。出現莖腐病害的樹苗患病區域會迅速擴張,最終引發整體枯死現象。在防治莖腐病的過程中,必須首先治理蟲害問題。蟲害會引發根莖損傷,導致銀杏樹苗感染病菌的概率增加,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殺滅蟲害,保護銀杏樹苗根系的完整性。同時,還需要避免對根系造成機械性損害,重點關注栽植、松土除草過程,盡可能提高保護效果。若莖腐病已經產生,則需要利用50%多菌靈600倍液或75%百菌清溶液進行治理,通過噴霧或灌根等形式,保證病菌得到完全殺滅,有效治療莖腐病問題。
3.2? ?枯葉病
枯葉病發病較為迅速,在病程進展過程中,銀杏樹外表可能會出現大量斑點,斑點形狀可能為圓形,也可能為不規則形狀,外表斑點范圍會逐漸擴大,進而導致樹皮層面出現裂痕,通常為縱向狀態。枯葉病產生的主要原因與澆水、施肥、管理存在密切聯系,如氮肥釋放量過高、環境流動性差、積水過多等因素均會導致枯葉病發病率上升。在防治過程中,需要保證銀杏樹病株得到徹底清除,避免進一步擴散導致其他樹木受到感染。在病害斑點第一次出現時,采取刮除方式可以有效防治枯葉病問題。在刮除過程中需要保證力度適中,避免損害外皮導致不良情況出現。在刮除時還可以輔以多菌靈或波爾多液噴灑治理,進一步提高防治效果,為銀杏樹正常生長打下堅實基礎。
3.3? ?超小卷蛾
銀杏樹與其他樹種相同,經常會受到蟲害影響,導致枯萎情況出現。常見蟲害包括銀杏超小卷蛾等,此蟲害會對樹木產生嚴重負面影響,不利于經濟效益進一步提升。在防治此蟲害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人工處理、農藥噴涂等方式操作。人工處理需要在4月成蟲進入羽化階段的過程中,針對樹干中下部粗皮區域進行處理。處理流程可利用人工捕殺或噴藥滅殺的方式,防止卷蛾再次大量繁殖。同時,人工處理還需要對落枝與枯葉進行清掃,并利用集中燒毀的方式治理蟲害問題,避免幼蟲生長為成蟲。農藥噴涂治理方式需要將2.5%敵殺死乳油500倍液和50%殺螟松乳油250倍液以1∶1配比,隨后將其噴涂于樹干基礎區域以及主干枝芽位置。在完成噴涂后,需要采用塑料材質薄膜進行密封,使羽化成蟲能被有效殺滅。
3.4? ?大蠶蛾
銀杏大蠶蛾屬于常見病害之一,此病蟲屬于體積較大的蛾類,一年僅產一代。幼年期蠶蛾以銀杏葉片為食物,通過群居方式在葉片邊緣位置進行蠶食,整體食用規模相對較小。在進入4齡期后,蠶食范圍會逐漸分散化,同時食量也會迅速增加,在進入5齡期后能夠快速蠶食所有葉片,進而導致銀杏樹受到嚴重損害[4]。在治理過程中,可采用黑光燈誘殺方式,使幼蟲能夠在3齡期階段得到全部滅除,避免進一步生長損害銀杏樹木。在蟲害較為嚴重的情況下,可采用50%敵百蟲150倍液進行噴灑,使幼蟲得到完全殺滅,實現防治目標。
3.5? ?豆莢螟
除超小卷蛾與大蠶蛾外,豆莢螟也是為害銀杏樹種的蟲害之一。主要在幼蟲階段侵蝕銀杏樹種核,在極端情況下會將核仁全部吃光。豆莢螟主要通過鉆入土壤化蛹的方式進行繁殖,其繁殖效率與土壤濕度、類型存在密切關聯。若土壤堅實程度高、降水量較多,則蟲害繁殖速度相對較低。在治理過程中,可大量噴灑90%敵百蟲800倍液或50%敵敵畏,并在10 d后進行第二次噴灑,以達到徹底殺滅豆莢螟的目標。
4? ?結語
在銀杏樹栽培過程中,應當重視種植技術的應用,并采取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盡可能提高整體產量,并維持樹木成活率。通過分析相關技術細節,能夠為進一步開展工作提供重要參考,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秀輝.銀杏樹種植栽培技術探討[J].現代園藝,2018(8):27.
[2]馮坤喬,周語軍,丁學農,等.探析銀杏樹栽培技術[J].林業科技情報,2019,51(4):25-27.
[3]石從廣,陳雅靜,沈泉,等.切根和施肥對銀杏大苗生長的影響[J].浙江林業科技,2019(2):102-103.
[4]金桂香,劉海軒,劉瑜,等.基于葉片反射光譜特征的銀杏健康量化評價技術[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8,38(4):19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