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嵐 汪李丹

武漢市二橋中學多年來秉承陽光教育理念,讓每一個孩子在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陽光下健康成長,這一理念與國家“雙減”政策不謀而合,旨在引導學生成長為具有陽光心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精細管理,立體減負,讓作業設計走向賦能
學校統一思想、明確方向、凝聚力量,制定了《規范管理,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工作計劃》等多項方案與制度,為當前切實減輕作業負擔這一重要工作奠定了基礎,確立了主題,搭建了理論框架。學校通過人人通家校群、告家長書、家長會等多種手段向學生、家長宣講相關規定和政策,得到家長和社會的理解、支持,力求形成家校合力,共同讓此項工作落地落實。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學校嘗試從作業設計、作業布置、作業評價、作業管理四大環節確立整體而全面的設計導向,以期實現更加科學而立體的減負效果。
作業設計的好壞能夠影響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學生的一些能力、習慣、品質都主要從作業中培養,作業的價值不只是鞏固知識那么簡單,所以,作業設計在當前顯得尤其重要。
學校成立作業設計研究課題小組,加強作業設計研究;把作業設計研討作為集體備課的重要內容之一;開展優秀作業設計和特色作業展示活動,通過種種舉措不僅更新教師的作業設計觀念,提高教師作業設計的能力,同時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發揮更多積極的作用。
比如語文組、英語組自由積累素材、課外書自主閱讀;數學組的闖關游戲;理化組的器材制作及實驗;德育紅色景點打卡、重陽節關愛老人、“夸夸我自己”、觀看《長津湖》電影作業的設計,等等,以豐富多樣的作業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
課堂筆記的整理、各科錯題集的整理等作業的設計,除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堅韌。
以學校陽光課堂“一二四”模式為載體,學校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強調“聽說讀寫”作業設計的分享表達,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表達能力;以項目的形式策劃作業,在作業完成中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非統考學科的課堂作業展示,提升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通過作業設計,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培養,能力培養才是未來教育的核心競爭力,二橋中學的作業設計真正走向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人。
讓作業過程增值,走向全方位育人
讓作業布置走向育人。陽光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成長為具有陽光心態的人,學校的作業布置就要滿足不同學生的作業需求,讓學生能夠以陽光心態完成作業。本著低入、開放、高效的作業布置原則,開學初,教務處把陽光課堂名片之一的教學案進行升級,在學案編寫中體現作業分層,預習和課后鞏固作業分為必做、選做和創新三個層次,便于學生根據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合理選做;其次在開學初,以年級組為單位各班各學科進行統一的學情調研,讓教師能夠根據調研情況具體明確不同學生的作業要求;第三是把分層作業布置作為檢查教學常規的重點和反饋的內容,把適度適量、分層布置、靈活處理作為考評主要原則。
如過于簡單的、學生易于掌握的內容不必再留作業;學習能力強、態度認真的學生可以不留或少留作業;學習能力薄弱、態度不夠認真的學生可適當增加作業;鼓勵自留作業,學生互留作業;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時有特殊原因的,以家長簽字免作業的方式等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需求;同時要求書面作業盡量在課內、校內完成,背記作業分批分次完成,家庭作業以勞動、體育鍛煉、動手實踐等作業為主,讓作業過程增值,讓作業布置走向全方位育人。
讓作業評價走向豐富。要求老師以陽光心態全方位、多角度評價學生的作業,作業可以從正確率、創新性、書寫質量等方面多維評價,也可以自評、互評多元評價,更要提倡鼓勵性、期待性、商榷性評語。一是在作業的評價上,老師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有評必講,嚴禁家長批改作業;二是,利用抽查、面批、優秀作業分享等多種方式給予學生評價反饋;三是給學生豐富的展示機會,利用課前的時間,讓學生能夠充分交流自己的作業成果,提升他們完成作業的興趣與動力。多元作業評價對促進教師的作業研究和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必將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讓作業管理走向精細。學校建立了一套作業的長效管理制度,切實解決長期以來司空見慣的作業問題。一是從班級內部建立學生家校聯系本、課代表、班長反饋制度,班級學生課業負擔檢查表,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和作業時間;二是學校增加對備課組的考核項目,把作業檢查整體評價作為考核指標,多角度、多層次切實提高作業質量;三是教務處不定期抽查并加大反饋的力度,讓作業布置亂象無處遁形;四是規定統考學科老師每班每天在家校群反饋學生課堂、作業、輔導等其中一方面的情況,讓家長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緩解家長因“雙減”帶來的教育焦慮,徹底改變了以往作業管理中有廣度無深度、有設計無實踐、重形式輕內容的狀況。
從“減”到“轉”,提質增效,進一步提升陽光教育品質
減負工作實現從“減”到“轉”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途徑。在堅持“減”“轉”兼顧方針的指導下,當前要把減負工作的重心從“減輕負擔”轉移到“提質增效”上來,進一步提升陽光教育品質。
摒棄傳統的“時間+汗水”質量觀念,教師要從“盯學生”轉到“練內功”上來,不斷提高作業設計的能力,讓完成作業成為學生身心愉悅的事情,回歸教育本質。
加強學習和研究,改進教學教法。本著“減負”不“減質”的原則,上課做到目標精準、內容精選、設計精心,讓課堂真實、有趣、高效、科學,從而促進教師的教學教法更為多樣化和創新化,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保證課程教學質量。
要建立家庭教育引導和協調機制。通過家長課程、父母大講堂等方式,以線上線下等形式,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咨詢和輔導,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助力學生全方位成長。社會是教育的大環境,要發揮各方資源力量,為學生開拓視野、全面發展、實踐鍛煉提供重要平臺,營造良好的社會育人氛圍。
“雙減”政策的重磅出臺,主張將教育“主陣地”還給學校,將教育公平還給社會,讓教育回歸“立德樹人”的本質。而學校既要做好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減法”,也要做好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加法”,從課堂的主陣地到課后的大陣地都需要守住,學校作為連接學生與家庭的一座橋梁,必將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