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昊

“雙減”之下,如何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武漢市第三初級中學將構建科學有效的校本作業體系納入整體育人中,將“好習慣成就好品質、好品質奠基好人生”的辦學理念滲透到作業的設計和管理中,精心設計校本作業,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優化作業設計,提升學科融合力
作業是課堂的延伸,和其他課程一樣,作業設計應該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作為價值追求。學校把“作業”作為一項特殊的課程來實施,以“作業課程”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
具體到各年級,七年級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目標,注重書寫、閱讀、表達、審題、獨立思考和反思習慣的培養;八年級以催動學生持續的學習動力為目標,注重價值觀的確立、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意志的培養和心理素質的調適;九年級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標,注重通過學習方法的改善,提高學生的記憶力、理解力、注意力、觀察力和判斷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作業應具備檢測學情、鞏固知識、發散思維、提升能力的功能,因此必須加強與學習過程的關聯度。學校要求各備課組進一步加強作業內容的設計和研究,當天作業必須和學習內容高度吻合,即“講什么就練什么”。
學校強化了大單元的作業設計,從學習的環節出發,設計了課前、課中和課后作業三種類型,分別加強與課前導學、課中研學、課后練學的關聯度。課前導學導出學習的興趣、導出學習的增長點;課中研學研出學科的本質、研出學習的探究點;課后練學練出學生的信心,練出學習的落腳點。
課前作業強調基礎性和趣味性,從學生的經驗認知出發,設計聽讀感受類、實踐操作類、問題啟發類的作業;課中作業強調實效性和探究性,學生通過探究性活動,培養自身學科素養;課后作業強調自主性和延展性,學生通過自主選擇適合自己層次的學科作業,從而提高學習的信心。
創新作業完成方式,撬動課堂變革
傳統的作業方式注重書面練習即“寫”的方式,忽視了“聽”“說”“讀”和動手實操、綜合性學習等作業方式,從而產生了一些問題。一是學科核心素養沒有得到全面發展,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需要通過跨學科的綜合性學習才得以培養;二是單一的作業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要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加強生生合作、家校合作、師生共研并進行社會實踐等;三是如果僅通過書面練習完成作業容易讓學生陷入題海,也會讓一些教師遠離對作業本源的追求,缺乏對校本作業整體化設計的思考。
基于以上問題,學校開展了作業方式設計展示活動,鼓勵教師積極思考,將傳統的書面練習作業轉變為重點關注學科核心素養、多感觀調動、多元素融合、多對象參與的“一重三多”作業。語文學科圍繞“品經典、評人物”培育學生閱讀素養;數學學科編輯體現知識與思維的數學小報;物理學科開展知識融入生活的項目化學習活動;道德與法治學科關注時政素材與知識結合,體現“時評時感”……無不體現出教師的積極轉變與思考。
作業布置是教學環節中最需要考慮學生個性化需求的環節。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做充分的學情分析與調研,加強對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與效能感的研究,設計出學生喜歡且有挑戰性、有利于知識鞏固與實踐的作業。
學校按照布魯姆目標分層理論將作業分為三個層級:A層級的能力要求為識記與理解;B層級的能力要求為運用與分析;C層級的能力要求為綜合與評價。三個層級的作業量之比約為5∶4∶1,其中A層級的作業量約為10分鐘,要求在課內完成,課后作業主要為B層級作業,單科作業量控制在10分鐘以內。對不同層級的學生也有不同的要求:課內A層級作業完成不好的學生,課后經面對面輔導后需完成同等次的補償性作業,對B、C層級的作業不作硬性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完成C層級的作業;其他學生需完成B層級的作業。這樣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能鞏固知識、收獲自信。
轉變作業評價方式,增強學生自信心
調查發現,大多數作業評價是及時的,但存在評價方式單一、缺少實質性評價、缺乏師生間情感交流、對思維過程的評價不夠重視等問題。學校提倡教師面批和集體講評,使用指導性和激勵性評語,增強學生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
目前,學校提出了作業評價的“三個結合”。量性評價與質性評價相結合,除了等級和分數,應開展語言評價、積分評價、同伴點贊等多種評價方式;積極評價與問題引導相結合,除了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也應該及時肯定和鼓勵學生作業中的亮點;整體目標與學科特點相結合,無論哪個學科都要關注三個年級的作業整體目標,將整體目標納入學科的作業評價中。為了更好地引導教師做好、做實作業評價,學校制作了作業評價維度表,維度表包含及時性、科學性、激勵性和目標達成性四個方面,包含15個具體指標(如下表)。
“雙減”背景下,學校如何減負增效是所有教育人都在思考的問題,其中作業是撬動這個問題的杠桿。面對當下教育的新環境、新要求,武漢市第三初級中學力求教學要實、設計要巧、作業要新。唯有吃透教材、了解學情、掌握規律,設計科學的校本作業,才能引導學生鍛煉能力、提升素養。
責任編輯/李慕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