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學生作業負擔問題一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減負工作,多次作出專門部署。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對作業管理、設計、批改、輔導等環節提出明確要求。2020年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暨教學工作會議和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抓好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2021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提出“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作業指什么?作業有哪些功能?如何進行有效作業的設計?本文將以小學數學學科為例,談談如何切實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有效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大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作業的作用
作業,作為提高教育質量的抓手和育人的載體,發揮著智育功能、德育功能和評價功能。
一是智育功能。以小學數學學科為例,作業的智育功能體現在促進學生理解概念、掌握法則、形成技能和激發潛能等方面。
理解概念。概念是知識的細胞,是進行邏輯思維的第一要素。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是學科教學中的重要任務。概念學習之后設計理解概念的作業,能有效促進學生強化和運用概念。以小學數學“萬的認識”為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萬以上的數”“結合現實情境感受大數的意義,并能進行估算。”
掌握規則。 學生對于規則的掌握絕不應該是靠死記硬背結語,而應該體現在理解規則,并能運用法則、定律、公式等規則合理簡潔地解決問題。
形成技能。數學技能包括閱讀材料的技能、畫圖的技能、實驗操作的技能、運算的技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技能等。如下例3通過顯性的操作程序去完成的數學操作技能,例4體現以思維為主要活動成分的數學心智技能。
例3.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45×12,6.8×4
例4.小東是一個一年級的學生,他對二年級同學學習的乘法很感興趣,想知道3×5=15是什么意思。你能畫圖向他解釋嗎?
激發潛能。作業內容除必需的“雙基”訓練,還應關注激發學生潛能。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計算之后,可設計讓學生運用面積概念、多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等知識、技能進行設計、創造的活動。
二是德育功能。如要求學生作業認真,書寫端正,仔細計算,養成自主管理時間的能力;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能培養學生學習責任心和堅持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
三是評價功能。作業的評價功能反映在作業上具有反饋診斷和結果評定的作用。作業能向學生提供學習情況的反饋,幫助學生強化正確,診斷錯誤,調整學習行為;作業能向教師提供教學情況反饋,幫助教師積累經驗,發現不足。作業反映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反映學生數學能力發展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及情感體驗,從而成為學生平時學業成績評定的重要內容。
作業的本質更多體現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因此作業設計要從關注“雙基”訓練到關注“三維”目標的全面達成,以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有效作業的設計
作業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領域,是衡量課程改革成效的關鍵尺度,更是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教師可根據一定的目的,通過選擇重組、改編完善或者自主開發等多種方式進行作業設計。作業設計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明確作業設計的要求。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需要綜合思考各個相關要素,包括作業目標、作業時間、作業類型、作業難度、作業差異性、作業可理解性等各要素情況,做到目的明確、數量適當、形式多樣。
目的要明確。作業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突出重點、難點,并對應核心素養的不同表現。
數量要適當。題目的完成時長要控制,留給學生進行其他有益活動的時間;要避免因過度練習造成熟而生厭、生笨。
形式要多樣。作業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可分成不同的類型,如書面作業、操作性作業與口頭作業,短作業與長作業,自主性作業、菜單式作業與分層作業,封閉性作業與開放性作業,以及實踐性作業、項目式作業等。
比如游戲作業。學生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后,教師布置“利用家中物品數100”,學習了四則運算后“跟父母玩算24點”的游戲作業。
實踐性、探究性作業。認識了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后,設計“尋找生活中的質量單位、長度單位”的作業,認識了100米和1千米后設計的找“從學校出發,到哪里是100米和1千米”的作業。
項目式作業。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引導學生開展“對酒精的研究”“體溫與身體健康狀況的研究”等,讓學生有多元的學習體驗,發現和探索現實世界的問題和挑戰,提高學習驅動力。
長作業。長作業的特點是涉及的知識在學習時間上有一定跨度和聯系,它們形式豐富多樣,主題趣味性,內容探究化。如學生在學習了“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單元后,讓學生用思維導圖形式反映分數乘除法之間的聯系。
菜單式作業。用共性和個性作業,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自主選擇。菜單式作業常分為復習鞏固、綜合運用與拓展提升三類。
(二)了解作業設計的方法。教師應在研讀課標、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班上學生學習情況,通過改編、重組或者自主開發等多種方式進行作業的設計。
改編。通過改情境、改數據或改換條件和問題形成作業。
重組。依據學情、教學重難點、學業質量水平要求,對已有作業題進行判斷、選擇,重新組合,形成作業。
新編。圍繞學生表現或教學重難點或學業質量水平要求,形成指向某方面目標達成的針對性作業。
作業設計的走向
注重聯系生活。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活情景中的學科問題,用學科知識和學科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感受學科價值,培養應用意識。
注重學科思考。通過設計理解性或設計性任務,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進行分析和表達。
注重實踐操作。 重視學生運用學科工具和學科材料進行動手實踐的能力,展示根據實際情況和自己的理解、經驗,進行獨立思考、判斷,做出合理解釋等能力。
注重閱讀理解。學生閱讀能力是學科能力、學科素養的重要內容,閱讀理解問題是給出一段閱讀文字材料或圖表描述,讓學生在閱讀理解中獲取信息,進行數據分析、處理,進而解決問題。
注重問題解決。數學中的“問題解決”問題具有現實性、開放性、挑戰性、需要數學化的過程、不能運用常規的方法立即得到解決等特點。不是那類專門為復習和訓練設計的問題,也不是僅僅依靠記憶題型和套用程式去解決的問題。
作業,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負擔和成績的關鍵點,直接影響教育質量的提升。作業,是折射教育價值觀和專業水平的名片,決定學校教育內涵建設與專業發展。“雙減”政策在重塑全民教育價值觀,在切實發揮學校作為教育主陣地的作用。每一位教師應當把作業設計與評價作為未來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和載體,實現作業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自主學習的目的。
責任編輯/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