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 蔡李
在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與《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中,明確提出要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要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務,推動建設一批承擔指導功能的示范托育服務機構和社區托育服務設施,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依托社區提供普惠托育服務,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3歲幼兒,制定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等。公安縣梅園幼兒園是一所新辦園,為縣示范性托育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單位。近年來,梅園幼兒園通過實踐探索,不斷總結科學托育經驗,通過教育創新賦能幼兒成長。
呵護“最柔軟的群體”
讓孩子們自己主動嘗試穿外套,練習飯后自主飲水并拿小毛巾擦手,認識幾何圖形……在梅園幼兒園托育部里,幾位年輕老師正趁著午休時間準備下周的教學活動計劃。幼兒園針對1歲半以上的孩子開展了美食課程,如簡單地擇一片菜葉或者給雞蛋剝殼;在戶外體驗活動中,“來,老師給你擦擦鼻涕。你告訴老師,紙巾在哪兒呢?”說話間,老師拿著紙巾盒,耐心地讓孩子幫忙拿出紙巾,并引導幼兒將用過的紙巾丟進垃圾桶。幼兒入園兩個月就有了許多改變,有家長說不必追著孩子喂飯了;有家長說孩子開朗多了,不再動不動就“哭鼻子”……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原有“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基礎上,增加了“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兩項。“幼有所育”是一項重大的民生議題。梅園幼兒園作為一所新辦園,通過組織教師“大學習、大走訪、大調研”專項活動發現:一是根據居住區人口密度變化的發展形勢發現托育服務需求巨大。公安縣城常住人口從以前的幾萬人增加到現在的30多萬人,全縣0~4歲的兒童約14.7萬人,縣城區0~3歲的兒童約5.3萬人。當前,公安縣托育服務沒有設公立托兒機構,民營機構所辦的托兒所則收費較高,而且難以滿足大眾的需求,托育服務的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
目前,許多雙職工家庭面臨幼兒無人照料的難題,即便家中有老人照看嬰幼兒,但多數這樣的家庭仍有托育的需求。如今,少數附屬于幼兒園的托兒所,歸屬性質不明確,或歸屬于教育部門,或完全無人管理。轄區群眾渴望享受優質托育教育的需求十分旺盛,0~3歲幼兒成了社會十分關切的“最柔軟的群體”,急需解決這個難題。
因此,梅園幼兒園決定在發展普惠性托育服務上求突破,在“養教保”三位一體上精益求精。如今幼兒園已經高標準地完成了前期硬件設施各項建設任務,為全縣公辦園建設起到了示范作用。由于定位準、師資強、作風實、服務細、管理勤,幼兒園很快得到家長及社會各界的認可。
踐行“養教融合、養保結合”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曾經調研了全國4000多名家長:“你們選擇托育機構首要考慮的因素是什么?”超過70%的家長回答的是“安全”,超過50%的家長回答的是“衛生”。可見,對于托育機構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抓好安全和衛生兩件大事,才能給幼兒營造出安全、衛生、平安、舒適的學習環境,才能讓家長放心、寬心、安心。
在安全細節上,園所精心設置,從小處著手,以預防為先。比如為避免幼兒意外傷害,在園區內的每扇門的門縫處都附著一根約1米高的立體防夾條,避免幼兒開關門時夾手。又如在進門洗手池的每個水龍頭上,都套著一個卡通動物造型的護套,方便年齡較小、身高較矮的幼兒也能夠用得上。在托育部,配備有專業的課程和專門的教師,同時還設有專門的消毒室,對幼兒使用的毛巾和其他生活用品均用高溫蒸氣消毒。特別是對幼兒使用的毛巾,按功能劃分為晨檢毛巾、盥洗毛巾、餐用毛巾、墊背毛巾等區域存放,做到“一用一消毒”,并分為不同顏色晾掛,讓幼兒能準確地取用。
幼兒園里辦托育,“養”“保”“教”“學”分別是什么標準,還有環境設置、評價體系、安全標準等難題,對于這些,園所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園領導班子一直堅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有群眾的熱情關注,有教師的艱苦奮斗,把眼前的難點、堵點視為練就本領的突破點。作為示范園,必須向最薄弱的地方攻堅,必定會獲得新成果,闖出一番新天地!”
突出“以師為本、以研促教”
梅園幼兒園作為全縣首家“養教保”三位一體的托育中心,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為全縣托育服務供給提供新模式、新經驗。托育作為全縣幼教的一個“新生事物”,硬件易解決,難在師資培訓、管理理念等“軟件”。為此,我們摸索出“以師為本,突出園本研究,以研促教”的模式,凝聚教學智慧,辦人民滿意教育。
在公安縣教師發展和教學研究中心的幫助下,幼兒園成功申報了湖北省教育廳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托育服務體系本土化研究》。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幼兒園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健全了研究制度,完善內、外統籌機制,搭建了園內外教育研究交流平臺,為保障教育研究各項任務的順利開展建立了各項保障、激勵制度。二是拓展了研究空間,校、園聯動謀發展,與竹溪小學聯手,各取所長,優勢互補,在健全機制、保障聯動上積累了經驗。三是豐富了研究內容,教研、科研不搞“兩張皮”。以課題為平臺,以日常的教學研究為抓手,推行“教學做合一”管理,全園開展了“亦生亦師”教學改革,多元整合,同時打造和構建“三三三”課程體系,即“入門課程+顯性課程+隱性課程”“選修課程+必修課程+實踐課程”“幼小銜接課程+托幼銜接課程+鄉土特色課程”。通過省級課題引領全園教師在“問題—研究—成長—問題”螺旋式上升的道路上快速成長。
“初出茅廬”的梅園幼兒園通過系統研究,解決好托育服務設施規范化、服務水平標準化進程慢以及專業人才短缺等突出問題,走上科學化、規范化、高質量發展的道路,為破解“幼有所托”“幼有善育”等難題提供“公安經驗”。目前,托育服務還存在一些問題,還需要在實踐中大膽嘗試,改革創新,拓展教育視域,對幼兒園進行整體規劃,深化發展主題,實現從特色活動或特色課程向幼兒園整體優質發展和體系形成跨越。
如今,梅園幼兒園不斷提升服務質量、聚焦新問題、凝聚真思想,主動適應群眾的各種需求,重視家長提出的每條建議,開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實踐探索,讓幼兒能快樂成長。
責任編輯/李慕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