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源
(沈陽市教育研究院,遼寧 沈陽 110031)
教學評價是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學生自我評價可促進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發展健全的自我意識,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并將各種知識有效地納入自我的認知結構中去。因此,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要關注評價的主體,即學生的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是指主體對自己的思想、愿望、行為和個性特點的判斷和評價。心理學家通過實驗證實,那些能通過給自己確定目標,并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獎賞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比那些不能做出這樣安排的學生更富有成效,學習動機的持久性超過靠別人提供條件來激發學習動機的學生。
自主學習本質上是一種言語的自我指導過程,是個體利用內部言語主動調節自己的學習的過程,華東師范大學博士龐維國認為:如果學生本人對學習的各個方面都能自覺地做出選擇和控制,其學習就是充分自主的。具體說來,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做好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后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那么這就是自主學習。
實踐證明,科學的評價活動是教育活動科學化的需要,正確地運用教育評價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眾所周知,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和態度,對信息技術的理解和信息素養的形成以及在學習進程中學生的智力發展、綜合素質以及價值觀的形成等,這些都是學好信息技術的重要因素,而這些因素無法在終結性評價中反映,因此,自我評價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夠讓學生認識自我,能夠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策略和培養良好的信息素養。從而實現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同時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也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要,隨時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進行。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要鼓勵學生創新。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學生的獨立學習活動,能夠培養實際的技能技巧,增強個性意志品質,提高在學習中克服困難的能力,樹立對自己活動的信心。如果學生能獨立地學習,這是活動的理想狀態,因為,人們將一生都要從事這種活動……”這充分說明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評價學生學習時,應讓學生開展自評、互評,而不僅僅局限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提倡評價主體和方式多樣化。在教學實踐中,我采用了下面一些方法來逐步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
1.培養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態度的評價。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學習者的情感控制。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對教學進行更好的調控,能產生更好的學習效果。我要求學生用以下表格對自己的學習態度進行評價:
表1 學生信息技術學習態度自我評價表
2.培養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的評價。為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指導學生建立個人學習檔案,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自身的學習方法有清楚的認識,并做出及時的調整。新學期伊始,我就讓每一個學生為自己建立一個文件夾,讓學生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讓學生把自己平時的活動及感觸記錄下來,把自己課堂操作和自主探究中的錯誤記錄下來,還可以收集資料等等。通過這些記錄讓學生隨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制定長期或短期的學習目標,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幫助學生建立起一種自我監督的機制,促進學生在對自己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得到激勵,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
3.培養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在評價時,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評價小組的學習方式、學習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更應該引導學生在集體共同評價或同伴互評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與評價。
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用以下表格對自己的學習態度進行評價:
表2 小組合作評價表
通過教學實踐,我體會到對學生自我評價的實施對學生產生的巨大影響。首先是改變了學生以往僅僅以考試成績來評價自己和同學的觀點;其次是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同時也促使教師更深入地對學生的各方面情況進行客觀的評價,從而更好地去調控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對學生的學習檔案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既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更能促使學生規范地做好檔案記錄,培養自我約束能力,逐步形成自我評價和自主學習能力,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