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萍 臨沭縣石門鎮經管站
新時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老齡化趨勢日益明顯。加強老齡化時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探索,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時解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的困境或問題,這樣才能切實提升農村經濟現代化發展水平。老齡化對農村經濟各個方面都帶來了諸多的影響,比如勞動力、社會發展、家庭等等。加強老齡化時代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措施探析,意義深遠。
老齡化時代通常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老年人口總數超過既定比例的時代,老齡化地區和老齡化國家的劃分標準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但是可以看到我國老齡化人口數量多,農村老年人口占農村人口總數的比例不斷上升,老齡化程度日益凸顯,老齡化速度不斷加快。之所以出現老齡化的現象,一方面和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相關,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口的高速增長,但是也減小了人口紅利,勞動力的比重不斷下降。另一方面伴隨國家素質教育改革進程的有序推進,農村地區的人口文化素質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將孩子送出去學習、就業等,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村地區老年人口居多。此外隨著國家醫療衛生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人類的壽命也在不斷延長,農村地區的人口壽命也在不斷延長,農村人口老齡群體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斷上升。隨著教育改革日益深化、國家醫療衛生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國家人口老齡化現象在未來的一段時期估計會繼續凸顯。
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對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等各方面都帶來了諸多的影響和變化,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影響農村整體社會發展水平。在廣大農村地區,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利好政策出現,對農村地區發展而言,需要把握機遇,并不斷提高勞動力素質和水平,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整體發展效益。出現老齡化現象,農村地區可以利用的勞動力數量減少,既不利于農業生產活動的有序開展,也不利于更好地推進農村產業機械化發展進程,這不利于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制約了農村地區的持續發展。二是影響農村勞動生產效率。伴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勞動力缺口不斷增大,農村地區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和勞動力數量減少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老齡群體的勞動能力弱,且受教育程度偏低,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三是對農村地區的家庭也帶來一些影響。農村地區青壯年勞動力數量少,面臨的壓力較大,他們上有老下有小,大部分時間都在努力打工賺錢,老年群體的養老問題、醫療問題以及精神關懷等方面的問題也不容小覷。另外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對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也帶來一些影響。農村地區的發展,需要高度重視農業,并不斷加強技術要素等投入,這樣才能更好地壯大基礎產業。但是目前農村地區老齡群體多,青壯年群體紛紛涌入城市,城鎮化進程時代背景下對農村產業結構優化等也帶來新的挑戰。如何更好地鞏固農業發展優勢,不斷發展壯大農業產業發展規模,是地方政府需要認真思考的重要內容。
為了更好地應對老齡化帶來的沖擊,切實提升農村經濟現代化發展水平,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完善創新:
要圍繞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從壯大農業經營規模、提高農業經濟現代化發展水平的視角出發,加強現代化發展體系的科學謀劃,要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完善產業發展規劃,充分發揮老年群體的優勢,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農業技術學習指導以及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等,強化農村產業組織發展體系的保障建設,結合農村土地改革、科技發展戰略實施等相關的內容,不斷強化城鄉一體化發展機制建設,注重發揮城鎮的輻射示范帶動作用,培育更多的特色產業、特色鄉村,實現城市農村資源全面共享。
要充分結合日益嚴峻的老齡化形勢,深化國家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在養老、醫療、社會救助、精神關懷等方面出臺更多的特色保障舉措,從而更好地提高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減輕農村家庭的負擔。另外還應當不斷優化衛生服務保障體系,健全相關的配套機制,加強村鎮服務管理,從而更好地提高服務成效。
此外還應當加強農村人才發展基地建設,結合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及相關的政策等,完善人才引進、激勵和保障機制,從而更好地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地區長期發展,形成穩定的人才優勢。還應當對老齡勞動力的剩余價值充分挖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農業生產以及社會生活等,形成穩定的資源帶動優勢,切實提升農村老齡勞動力的創造成效。
總之,加強農村經濟發展,需要正視老齡化問題,并結合地區發展形勢從完善發展規劃,強化組織管理,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及人才培養機制建設等視角出發形成更多的特色性舉措和保障政策,這樣才能有效解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等之間的一些矛盾或沖突,以此提高農業經濟科學持續發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