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銳 長城華西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工作將結合以下問題做相應分析:首先是如何基于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當前銀行內部審計工作滯緩的工作狀態,實現對審計工作方法的多元化創設與開發;第二是如何基于銀行內部審計實際工作,建立以大數據應用技術為核心的監督服務與管理體系,并借此有效擴大內部審計工作與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范圍和輻射空間;第三是如何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大數據應用技術融合的培養與教育,并借此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以及促進各項制度的嚴格落實,完成崗與責的高度匹配。結合以上問題,研究工作將對其做出一一解答與論述,并融合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改變現階段銀行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弊端與漏洞。
從銀行內部審計來看,內部審計制度的發展一直滯后于業務管理制度,如今智慧金融審計也面臨同樣問題。第一,審計制度更加側重于合規性審查,對審計監管能力的評估有待完善。雖然我國近年來不斷完善內部審計制度體系,但是針對金融審計方面的制度仍然有所欠缺。特別對于智慧金融審計這樣新的發展趨勢相關的審計制度還存在一定滯后性。第二,地方金融審計制度與中央還存在一定差距。與中央金融監管體系相比,地方還存在需要完善的方面,與實際工作需求還存在不匹配,這與地方金融審計制度的滯后性存在關聯。對于智慧金融審計來說,地方無論從制度方面和金融審計實踐方面都存在需要改善的地方。
結合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對于銀行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與建設標準來分析,大部分銀行沒有構建符合標準的、健全的、科學的內部體系審計工作指標和制度,甚至部分銀行存在嚴重的審計漏洞。基于不同類型的商業銀行對于數據信息的掌握不同,所以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不同銀行在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方面存在有較大的差異性。例如:特別是在應用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對銀行本身進行審計工作開展的時候,可應用大數據技術的銀行審計工作整體開展質量和開展效率遠遠高于部分銀行傳統審計工作開展的方法。基于這一問題我們可以發現,在傳統模式下的銀行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相比較信息技術的應用會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且對于審計的質量與效率無法做好相應的保障。
規章制度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首要堡壘,是經營管理和業務發展的先行者。“制度先行”也是商業銀行發展管理的普遍共識和發展要求。制度規定中的風險管理要求以及相關禁令,就是開展審計項目直接關注點,審計模型思路的直接來源之一。制度分為外部監管制度和內部制度兩大類。外部監管制度包括中國銀行保險業務監督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等發布的規章制度及風險提示等;內部制度包括商業銀行自身內部制定的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以及風險提示等。中國人民銀行針對洗錢行為多次下發了《洗錢風險提示》以及相關風險通知,明確指出了多種具體洗錢行為的實際表現形式,為商業銀行開展反洗錢專項審計提供了有力參考。
基于當前新時代背景,要想實現大數據技術在銀行內部審計工作中高效應用與推廣,就需要對銀行的信息技術部門進行重點建設和發展。通過該方法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銀行信息技術部門對審計工作開展的重視程度,且能夠基于現有的技術應用方法開創全新的技術應用空間和范疇。例如:在開發全新技術的時候,需要結合現有的資源對銀行審計工作開展的方法與路線展開相應的設計,以此突出審計方法的多元化應用效果。如,可以基于互聯網的基礎收集相關數據和信息;可以結合物聯網的背景構建“銀行互聯”的體系結構;可以結合云計算的方法對收集到的相關信息和情報展開深度分析與運算,借此提升審計工作開展的速度與效率,縮短審計工作開展的周期,實現審計工作開展的高標準與高質量要求;抑或者,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融合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構建一個成體系的、科學的審計工作開展配套資源應用環境,借此突出銀行審計工作開展在整體改革與發展過程中的問題與優勢,進而結合實際需求以及大數據的應用展開相應的調整與規范。
通過審計模型在審計項目開展中的實際應用,建立一套審計模型生命周期管理體系,以便對審計模型的創建、優化、退出等進行全流程管控。在審計模型生命周期的環節質量控制的基礎上,由審計部專業的團隊負責整個管理體系的運行,包括對各環節的質量控制監督。同時,對業務數據庫的底層數據表單的數據元進行整理,提升數據質量,為審計模型的效果提供更為堅實的基石。從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維度來豐富審計模型體系,基本覆蓋個人信貸類業務、公司信貸類業務、柜面存款業務、國際結算業務、渠道管理、金融市場業務等。
基于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現階段各行各業對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與開發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且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體現出了高效的服務效能和保障質量。基于此,銀行業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也在不斷的深入與擴展,且在長期的探索和挖掘中將之融入了銀行審計工作中展開運行。通過該方法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銀行審計工作開展的質量和效率,且能夠提升銀行審計工作開展的便捷性與順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