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宇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創新創業與營銷課程的融合,既能夠降低學生的就業壓力,促使學生具備自我創新創業的意識,又能夠促使我國的新興行業蓬勃發展。無論從學生個人的視角出發,還是從國家的人才視角出發,創新創業植入營銷課程實踐教學體系,都具備導向意義。學校方面應以知識的傳授打造創新創業的根基,以實踐活動打通創新創業的機會,在市場營銷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找準創新創業的切口,整體提升學生的市場開拓力、營銷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
我國高等教育逐步普及化,大學生占比例數越來越大,整體上促進了經濟發展與文化素質的提升,但畢業季的找工作壓力也在逐漸攀升,大學生就業難、就業崗位與專業不對等是當代畢業生面臨的現狀,到了2021年,畢業生總人數已經高達909萬人,相比較去年2020年增加35萬人,部分學生畢業后按部就班的進入企業基層,工作中缺乏創新意識,工作較為機械化,在學校所學的課程,只能為學生提供理論基礎,導致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較弱。在此社會背景下,將創新創業融合到課程實踐當中,可以幫助學生緩解就業的壓力,同時有助于市場人才的結構調整。
高等教育期間學生已經奠定了文化底蘊,具備了基本的學習與思考能力,他們可以自發的結合社會事件、生活案例去思考人生價值,此時只要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在創新創業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心理成熟,就能夠快速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奮斗觀,尤其對于臨近畢業較為迷茫的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幫助他們認清前進的道路,在離開校園之前找到自己的求職方向,創新創業要結合學生的專業與能力,體現出學生的個性化,將素質教育更加深入的引進營銷課堂。
營銷課程目前的生源相對穩定,該專業的課程也廣泛在高校中以引起了重視,當代社會的高級營銷缺口仍舊較大,但由于各個地區的生源、學校的資源、師資力量、社會環境等差異較大,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上,應結合自身的專業特色、課程的基本點、實踐的方向、人才培育的目標、周邊社會環境等進行創新創業設計,使得課程內容與實際情況接軌。
創新創業作為營銷課程構建的導向,可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既要有理論的基礎奠基,又要從理論出發展開實踐活動,促使學生能夠在創新創業實踐中不驕不躁的展示自我,教學體系中,應整體化的平衡課程設定,保持課程本身的特點,實踐教學計劃的設計中,應圍繞教學的綱領、社會人才的剛需出發。
營銷課程本著為社會輸出高層次的人才目的,在營銷管理、營銷策略、營銷案例分析、營銷組織等方面,分別以課程互動為基調搭建了營銷平臺,課程教育是綜合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基地,應充分的融入創新創業的思路,在教學中不斷的革新,可在學校內部成立營銷實踐教學研究小組,由專業教師進行市場調查,分析當前市場上可行的創新創業方向,圍繞原本的教材內容搭建新的教育結構。
實踐形式應多樣化,結合校內的教學條件,可分別以項目驅動教學法、任務案例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等促使學生們在真實實踐、虛擬實踐中獲得創新創業的思路。其中項目驅動是基于一個主題項目,由學生按照小組的形式,在課堂上議論項目的進度與反向,設置計劃后由課后實踐完成,驅動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題,可利用微信群等給予學生指導,針對同類型的項目,可給予學生多思路的啟發,以便于小組從不同的視角去推進項目,互相之間匯報項目情況時,可相互學習,最終找到較為合理的項目實踐形式。項目教學可聯合實訓基地、企業等,構建“雙師型”模式,避免學生們在單一教師的指導下,思路過于局限,團隊的建立后應分派任務,既要合作完成又要各司其職,及時對項目的開展情況與項目的最終結果進行評價,尤其應在教師的評價中融合企業、單位等的專業人才評價,融入一些社會的評價信息,為學生提供項目參考。任務案例教學與項目類似,是發布任務后,結合該案例設置的背景、環境、資源條件等,有所限制的去探索最大化的營銷可能,情景模擬則是在學生理論基礎還不夠鞏固的過程中,通過虛擬的實踐猜想,鼓勵學生頭腦風暴,此時不組織合作,由學生獨立提出意見,各個意見可相互穿插、銜接、統一,最終獲得結論,也可以由學生互相糾正、互相質疑,達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教學效果。
創新創業實踐競賽,可在短時間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初期可在班級中進行小型競賽,教師可結合教學的進度,組織學生們開展虛擬的創新創業比拼活動,而后可參與整個學校的競賽,不僅是營銷專業的學生,其他專業也可以在創新創業競賽中體現出本專業的優勢,這樣可以讓營銷專業學生掌握其他專業的常識等,拓展自己的創新創業思維空間,另外可聯合周邊的其他院校進行營銷專業的集中競賽,教師可參與作為指導員為學生完成競賽提供思路,另外還可以參與社會組織的營銷競賽活動,通過競賽式的實踐,一方面幫助學生消除營銷畏懼心理,建立營銷創新創業的信心,一方面通過競賽啟發學生的無限創意,凸顯出學生的個人優勢,有利于之后的營銷課程個性化傾向分析。
師資團隊是影響營銷實踐效果的根本因素,部分的營銷課程計劃中,多以學生為主體分析創新創業開展模式,反而忽視了對教師的訓練,在課余時間或者節假日時間里,可與企業聯合,由教師在企業掛職,了解企業的營銷實際情況,與企業內部的一線營銷人員多溝通,了解真實的社會狀態,這樣在進行案例任務驅動時,可將真實的社會案例作為教育內容引入課堂,同時可避免營銷教育脫離社會軌道,當今社會的營銷創新層出不窮,只有充分的跟進社會腳步,了解社會營銷實戰需求,才能夠將真實的實踐經驗引進來,促使學生走上正確的營銷創新創業實踐之路。
借助電子設備,可在校內建設營銷練習室,學生們通過虛擬的營銷電子場景,來分析現有的營銷問題,進行電子化的營銷設計,最終由電腦評分、指錯,電子化的營銷實踐容錯率較高,部分學生在營銷實踐中存在社恐心理,經過電子化的實踐訓練,可基本建立營銷自信,學生們可在電子模式下一次次的重復設計營銷計劃,最終獲得經驗。另外學校還可以設置商務談判實驗室等虛擬場景,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進行營銷實踐嘗試,為它們的創新創業提供興趣。除此之外,應將真假實踐結合起來,在學生具備了基本的實踐素質后,帶領學生到相關的營銷企業實習,在企業內部可由一名營銷專員帶動一名學生開展活動,也可以集中化的由營銷主管分派給學生任務,學生外出營銷的時間應有規定,同時定期要求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匯報,以便于教師隨時掌握各個學生的實踐進展情況,避免企業敷衍了事,在學生回歸校內后,可邀請各大營銷成功專員來校講座,講述營銷之路,尤其是創新創業營銷實踐成功的人士,講述他們是如何找尋機遇、以怎樣的毅力成功的,這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啟發。
營銷課程應始終與社會的發展保持統一步調,促使學生具備當代新型的營銷觀念,多參與實踐活動,分別在虛擬實踐課程互動、電子實踐模擬、企業實踐活動、實踐競賽中獲得經驗,教師應多進行市場調研,設定真實的、具有社會價值的實踐項目,促使學生在營銷實踐當中逐漸的形成創新意識,逐步的獲得創業能力。營銷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中,應注意素質教育的革新,注重創新創業內容的融合,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力與營銷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