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紅 何瑞梅 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現代經貿學院
自課程思政在高等教育階段開展以來,課程思政被融入到各專業教學中,不同專業的特點與培養方面不同,實施課程思政的入手點與途徑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中實施課程思政存在一定的難度,而將課程思政融入到該專業教學評價體系中的作用與意義非同尋常。
思政課程是高職院校教育的基礎課程,但從當前的課程教學安排來看缺乏思政教育缺乏科學性與持續性,難以滿足新時期背景下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因此,各科課程都要與思政課程理論協同發展,形成協同效應,保證思政教育的成效。雖然各高職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培養目標與方向有所差異,但專業課程都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學分比重較高。為了更好的實現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師要發揮出自身的積極性,配合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將課程思政融入到高職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教學評價體系中,從而檢驗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對中國理論、中國制度及中國文化的思考水平,從而強化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及文化自信。
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的專業內容屬于經濟范疇,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屬于經濟學學科。雖然有些經濟學家提出價值中立的經濟學理念,但考慮到經濟學本身是一門社會學科,具有較強的意識形態問題,在社會生活中意識形態是不可或缺的。面對相同的問題,價值觀決定了人們的想法與思考。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需要以正確的價值觀為基礎,在無形中對學生形成影響,引導其樹立正確的社會核心價值觀。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具有典型的涉外特點,此專業培養的人才日后主要從事國際貿易領域相關工作,或進入到中國企業的駐外機構,在工作過程中需要與外籍人事交流接觸。在培養涉外人才時,高職院校不僅要重視培養學生外語、國際禮儀等內容,還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使得學生在日后工作中樹立堅定的文化信仰,在面對各種各樣誘惑時,能夠堅持將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因此,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教師要重視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在培養專業人才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為學生日后走上涉外工作崗位奠定良好基礎。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身的性質決定了選擇該專業的學生,日后在工作中要頻繁與外國人士接觸,對這部分學生的思政政治素養要求要高于其他專業的學生。此外,在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國際貿易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大,通過互聯網能夠讓國際貿易學生獲取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海量的信息內容質量各不相同,學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因此,課程思政融入到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從當前高職院校國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在思政課堂上的情況分析來看,雖然學生坐在思政教室里聽課,但是心思并沒有完全用在思政課堂上。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只要學好專業課程,扎實的掌握專業知識,日后便可在國際經濟與貿易領域取得不錯的發展。這部分學生沒有認識到思想水平與政治素養對其日后人生發展的重要影響[1]。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要積極相應政策號召,堅持弘揚并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高職院校廣大師生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的傳播者與踐行人。高職院校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帶頭作用,但從專業教師的實踐情況來看,依舊沒有落實到為。歸其根本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第一,專業課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有限,難以在實踐教學中切實有效的向學生滲透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經濟管理系教師的專業與特長在于經營管理類知識的培養與教授,在思想政治方面涉獵并不深,不具備完善的思想政治知識體系。第二,高職院校教師的特點與優勢在于專業技能培養方面,尤其是高職院校更加重視專業能力與技術培養。因此,在以專業課為載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過程,難以達到預期的理想水平。有些高職院校教師甚至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應用思政課程教師負責,不屬于專業課程教師的業務范疇內。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認識不到位,最終會影響學生的思政水平,更不用談將課程思政融入到專業課程評價體系中[2]。
課程思政并非一蹴而就,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教學評價體系中融入課程思政,仍需不斷嘗試與探索,達到國際經貿專業對思政教育的要求。
考慮到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師不具備思政專業教學水平,即使其在高等教育階段接受過思政教育,但其具備的思政水平達不到專業的標準與要求。要想滿足課程思政的要求仍需進一步提升,雖然國際經濟與貿易以專業教師能夠關注時事政治,但受自身知識結構所限不具備從歷史角度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對問題的理解難以達到深層次的水平。因此,需要進一步優化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師的知識結構,為課程思政融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評價體系奠定良好基礎。為此高職院校要重視對教師的進一步培養與提升,做好統籌規劃為專業課教師配置對應的思政顧問。思政顧問不僅要為專業課教師提供課程思政的相關素材,還要引導專業課教師建立課程思政的教學思路,針對其教學對策預約教學評價體系提供參考意見,從而有效提升專業課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促進課程思政融入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教學評價體系構建中[3]。
教學評價考核是專業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程思政教育背景下,不僅要重視對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與優化,還要重視在教學評價體系方面同步更新,從而更好的發揮出思政的特點。課程思政融入高職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對相關問題的解決能力,還要對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與價值觀進行評價。單純憑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知識考核試卷,難以了解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為此教師在為學生設計教學評價考核體系時,需要重視日常教學環節的重要性。此外,在設置試卷內容方面要提高主觀分析題的比重,體現出課程思政考核的特點[4]。
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教學中并不代表專業課程思政化發展,也不是以思政教育目標取代原有課程的教學目標,而是要把握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的銜接點,在進行專業課程教學的基礎上融入德育教學目標。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專業知識與思政功能的有機結合,要以學生的視角為出發點,學生對專業性強的專業課堂更感興趣,不愿參與到將專業課變為思政課的課堂。為此,專業課教師要將專業課教學內容與思政教育內容有效銜接,在無形中讓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為此,要求專業課教師深入挖掘專業課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以立德樹人為教育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并且在專業課程教學評價體系中融入課程思政內容檢驗最終的教育成效[5]。
專業課程考核的目的是了解學生對此專業課程的掌握情況,在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背景下專業考核不僅要檢驗學生的教授情況,還要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高職院校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評價考核體系。例如,針對國際經濟貿易實務這門課程在進行考核時,通常情況下將卷面分設置為總成績的70%,將學生的日常表現設置為總成績的30%,為了掌握學生的課程思政學習成效。可以將原有的考核模式調整為將卷面成績設置為占總成績的60%,將學生的日常表現設置為占總成績的15%,將思政考核內容調整到占總成績的20%,要以評價與總結性評價兩方面共同決定思政考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考核的精準性提升對思政評價的準確性。在對學生日常表現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及與他人的相處情況作為綜合參考,重點關注學生的思想水平與道德素養是否有所提升。考核學生是否將思想政治教學內容轉化為自身的內在行為標準,可以通過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及教師評價的方式保證評價的客觀性與準確性。在總結性評價的過程中,要重點關注學生與他人的合作能力、集體團隊意識及自我奉獻精神[6]。
新時代背景下課程思政是對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重要內容。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并將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二者有機結合,建立針對課程思政融入高職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教學評價的科學體系,從而培養出具備較高思想水平與堅定正確政治素養的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