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旅投(香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稅務風險規避要求稅務人員在滿足國家法律要求的背景之下,結合當下國家頒布的稅收政策,針對企業的財務活動展開科學合理的規劃,最終完成有關稅收方案的編制工作,避免企業運營風險。在確保企業納稅合理性的同時,也能夠充分發揮企業境外運營的稅后效益。
在當下這一階段,很多管理人員認為只有在稅務產生問題的時候,才能開展相關的稅務風險防范工作,而這一防范工作也屬于上級的任務,這種意識存在著錯誤。企業內部控制與稅務風險防范不是產生風險之后才進行的,應當是如何預防風險問題。由于企業業務十分復雜,因此也為企業發展風險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只有全面掌握影響內部控制與稅務風險的各項因素,才能夠提出與之對應的應對措施。
很多企業領導沒有關注稅務這方面,風險意識較弱,認為稅務僅僅是企業財務部門的工作,如果產生風險,那么就是財務人員沒有做好稅務繳納以及計算工作。
企業在境外運營過程中,如果缺乏相對應的財務管理機制,那么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稅務風險管控效果以及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當下很多企業在開展經營的過程中,并沒有根據企業的實際管理狀況設置相對應的管理機制,財務人員在展開稅務繳納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那么會直接影響企業可獲得的社會經濟效益,同時也為企業的境外運營帶來一定的稅務風險,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在企業境外運營的過程中往往組織結構十分復雜。然而,由于企業在財務核算過程中,缺乏創新理念以及科學有效的管理方式,因此在風險規避的過程中,十分容易出現一些紕漏,進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產生操作方式不同的現,象降低企業境外運營的稅務風險管理質量[1]。
一、母國申報。至2016年底,我國已與100多個國家簽訂雙邊稅收協定、10個稅收情報交換協定和1個多邊稅收互助公約,根據我國財稅法律規定,企業來源于境外的所得已按境外稅收法律應當繳納和已實際繳納的所得稅性質稅款,可在抵免限額內抵免。應繳稅額計算應扣除相應的抵免稅額、減免稅額后按相應稅率計算應繳稅額。結合該要求,我國企業應根據稅收協定要求,充分了解我國境外所得稅收計稅政策,避免產生稅務申報風險,滿足中國稅收稅務申報的高度合規性和高要求,從而充分享受中國稅收的相關優惠政策,避免產生法律、政策等各方面的稅務風險。二、東道國申報。根據聯合國《關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避免雙重征稅的協定范本》,如境外企業在該國設置常設機構,如勞務型常設機構、代理型常設機構等,應按東道國稅收政策繳納稅費。但在部分國家常設機構構成要件方面存在一定的分歧,如我國對勞務型常設機構認定是以關聯性商業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或183天確定,而部分國家則是以派遣人員連續或累計停留的時間確定。因此,在東道國稅收申報時,可能面臨錯征漏稅風險。我國出現錯征企業稅款的特殊情況后,申請企業退稅的辦理程序相當煩瑣,增加了納稅企業的日常運營管理成本。因此,作為企業在開展境外投資運營的過程中,如果并沒有根據境外投資運營東道國的稅收政策進行納稅申報,一來可能會直接影響企業在境外運營過程中,可以享受到的稅收優惠政策,錯失了一些境外稅收存在的收益,二來也會直接影響企業稅收申報的時間,進而使得企業在境外運營的過程中,受到當地稅務機關的處罰或是法律制裁[2]。
反避稅風險問題一直是我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資產運營過程中的重要稅務風險[3]。除此之外,通過調查,我們發現一些發達國家根據股權轉讓政策進行定價限制,而由于受到資本市場弱化等多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股權的定價規定十分嚴苛,這也會直接影響企業在境外運營過程中的稅收申報要求同時也會直接限制企業的股權債資比例規定,由于納稅人一旦出現申報不及時的情況,那么會直接延誤申報時間,同時企業也會遭受較大程度的稅務申報風險,并且受到當地相關政府的稅務行政處罰,最終影響企業可獲得的社會經濟效益,影響境外項目的可持續運營。
中國企業在境外投資運營中,需要向境外投資者和東道國政府繳納雙重企業所得稅,然而由于企業稅收權和管理權的相互重疊就會雙重對外征稅,導致風險的急劇增長[4]。然而我國企業在境外直接投資的執行過程中,有時會因相關政策錯誤理解和法律執行的嚴重失誤等而導致相關抵免投資政策的執行無效。
企業的運作模式往往相對簡單。通過增設公司會導致管理鏈條的增長,同時也會提高對于工作人員業務能力的要求,一方面在財務人員展開稅收籌劃的過程中會涉及稅務、開票認證以及報稅等各方面環境,企業應加強專業財會人才的招聘、引進和培養,并根據業務要求針對性開展我國和東道國稅收政策培訓,建立梯度合理、專業化的財稅人才隊伍;另一方面,企業重點加強財稅隊伍協調,根據企業業務情況建立母國和東道國財稅隊伍協調機制,為企業制定合規的財稅籌劃方案,提高企業財稅籌劃管理水平,避免因溝通不暢造成財稅風險。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5]。
在經營過程中稅務風險范疇較小,甚至一些企業根本就不會考慮風險管理這一問題。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加上國家對于企業的改革,企業壟斷市場的局面不復存在,因此也不具備以往所有的經營優勢,企業要像其他企業一樣面對市場進行競爭,這就要求企業在開展境外運營的過程中,應當建立與之相對應的風險預警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夠及時應對復雜的市場環境變化。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很多企業在開展境外事務運營的過程中缺乏科學有效地運行機制。在境外事務項目展開投資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也會直接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并且帶來較大的稅務風險。除此之外,企業通過建立科學有效的稅務風險預警機制也能夠推動企業未來發展。在預警機制設立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結合行業發展情況以及企業發展目標將其作為參考,并且設置警戒線,一旦超過警戒線工作人員應當加強社會風險管理風險采取相對應的防范措施。通過建立稅務風險預警機制能夠為企業提供一份高效的晴雨表,作為企業在開展計劃運行的過程中,通過分析預警方案以及預期目標并且了解在預警開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各項問題,對相關信息進行整理,分析預測市場未來發展趨勢,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6]。
首先,作為企業在開展境外運營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于企業財務方面的控制,只有加強不同部門的配合力度,才能夠充分突出企業會計管理控制的核心地位,從工作崗位設定以及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各個因素出發。做好企業境外經營的會計內部控制機制,確保信息通道的暢通,并且建立與之相對應的風險防范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工作人員在會計管理的過程中明確自身的權利和義務,并且加強對于企業會計核算的控制,正確認知會計這一職位[7]。
企業應當有自身的企業稅務相關風險綜合防控管理體系,在境外直接投資的管理過程中也規定應當依法設立專門的境外直接投資企業稅務相關風險綜合防控管理組織。組織更加專業的境外直接投資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人員對境外直接投資企業的實際稅務會計風險管理進行有效職能識別與風險評估,對企業稅務會計風險管理中的各類特定因素風險進行細致評估分析,建立更加科學的稅務風險評估管理體系,在遵從現行稅法規定的前提下積極開展企業稅收風險籌劃管理工作,應對企業可能面臨出現的實際稅務管理風險,降低企業的實際稅務,實現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經濟效益大幅增加。首先,作為企業在開展境外事務運行的過程中,應當建立稅務風險規避的總目標,并且將稅務風險管理的責任細化到人,其次應當加強與之相對應的稅務風險規避管理信息系統,通過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于稅務風險管理之中,并且學習相對應的境外稅收防控知識,從風險規避、風險識別等不同角度出發,不斷規劃及境外運營項目事務風險規避的管理流程,最終實現對于稅務風險的全方位防控[8]。除此之外,作為企業在開展境外運營的過程中,應當對國家政策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把握,并且根據相對應的規章制度,建立相對應的財務管理體系。作為財務部門在開展稅務風險規避的過程中,也可以采用開放管理的方式,加強對于企業進來運營事務的全方位管理,其中包括業務發展以及資金輸出等各個方面,從而提高企業在境外運營過程中的事務風險規避質量。
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國際發展競爭舞臺,然而中國企業的境外直接投資模式運營也將具有極大的市場挑戰性和巨大風險性。因此,企業不僅僅需要在早期深入了解中國投資備受東道國矚目的中國政治局勢、經濟發展的大環境,更是需要同時了解其他的稅務政策環境,了解不同投資國家之間的征收稅率標準差異、稅收部門管轄的權利、稅收所得抵免的具體政策規定和其他國家稅收相關優惠政策。關注東道國的經濟發展趨勢,提前充分考慮境外投資者在退出決策階段的國際稅務調整風險,掌握該國整體的稅負調整情況,從而準確預測境外企業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的實際綜合經濟收益,以有效減少運營成本,降低稅負。此外,還要詳細了解目前我國國家稅務機關對國有資本境外企業直接投資的稅收保護納稅制度,適用納稅情形和具體納稅保護措施,以便于國有資本境外企業在實際發生境外稅收糾紛爭議時有效減少國有資本境外企業的經濟損失[9]。
綜上所述,在企業境外業務發展的過程中,開展合理的稅務風險規避措施,能夠使得企業根據國家稅法要求進行稅收籌劃。在實際稅收籌劃時,工作人員應當按照最新的稅制要求開展,使得籌劃方案更加專業、更加合理,推動企業長效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