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靈 孫秋雅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句容市供電分公司
在電力系統中,配電網的建設環境變化較大,線路布局較為復雜,在對其進行日常維護時難度較高,并且其線路在運行的過程中,常常會遭受到雷擊災害的影響,從而導致線路出現短路及開關跳閘事故,嚴重影響著配電網運行的安全穩定性,因此,必須對配電網的防雷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完善當前的防雷系統,合理選擇防雷策略,以保護配電網運行的安全性。
一般情況下,架空配電線路的運行處于露天環境中,故自然環境中能影響其正常工作的因素較多。在諸多因素中,雷電因素的影響最為重大,有數據顯示,在架空配電線路發生的故障中,因雷擊造成的跳閘占據比例約達2/3。在雷電天氣中,只有具備良好的防雷電設施,才能避免線路遭受雷擊而干擾電能傳輸甚至使傳輸中斷,以提高電能傳輸質量和效率。隨著架空配電線路的普遍應用,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首先,在架空配電線路的構成上,絕緣體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需要使用絕緣體將配電線路固定在桿塔上,另一方面絕緣體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配電系統的正常工作。其次,更為重要的是接地裝置的設計,這是防雷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為提高線路防雷能力所必要的設計。桿塔接地裝置是架空配電線路接地設計中的最重要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將雷電引入地面,避免配電設備受到雷擊而發生跳閘。綜上可知,對于在露天環境中運行的架空配電線路,防雷工作至關重要,而在防雷系統中接地裝置是其核心部分,只有做好接地裝置的設計,才能提高配電系統的防雷能力,進而保證配電工作穩定進行。
10kV配電網當前在我國應用十分廣泛,在絕大多數中低壓電力系統當中,都是通過中性點不接地及消弧線接地的方式實現供電,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小電流接地系統,也是10kV配電網系統運行的主要方式。因此,可以將10kV架空配電網所遭受的雷擊災害分為直擊雷與感應雷兩種,由于配電網自身存在結構復雜性強、絕緣性能較差等弊端,加之為在配電線路中加裝避雷線、避雷器等避雷設備,所以一旦遭遇直接雷災害,配電線路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當直接雷災害發生時,會產生較高幅值的電壓,不僅會造成各種設備的損壞,還會因雷擊導致必然性的跳閘問題。目前所遇到的直接雷事故數量在不斷降低,但是因雷擊災害所導致的感應雷災害頻繁發生,該災害發生后會出現閃絡或短路故障,目前基本因感應過電壓而出現的概率高達百分之九十,所以提高10kV架空配電網防雷性能,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工作。
雷擊主要指的是雷云之間或者通過雷云對于整個地面物體進行輻射放電的一種光學物理自然現象。當10kV配電線路穿越較高建筑物或其他物體時,這些較高的建筑物或其他物體最容易落雷,造成10kV配電線路直擊雷的發生。當10kV配電線路逾越河道、湖泊等空闊水體時,水體的導電性質使一條配電線路上可能會有雷云快速聚集,并匯集大量束縛電荷,當雷云在地面上連續進行快速放電后,線路上的特殊束縛電荷被大量激發和迅速釋放,造成10kV配電線路感應雷的發生。當10kV配電線路遭遇直擊雷或發生感應雷,雷電波便沿著配電線路進入配電所。如果沒有對線路進行防雷保護措施,將會直接造成配電所的電氣設備嚴重破壞,甚至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為了有效地解決雷擊線路跳閘問題,可以采用加強線路絕緣的方式,這種方式的應用效果比較明顯,廣泛應用到了實際工程領域中。從具體實施上來看有兩個方面,其一是提高絕緣子數量;其二是利用架空絕緣導線、瓷橫擔等方式直接替換裸導線。相同條件線路雷擊絕緣能力水平相同條件下,采用瓷橫擔可以有效率地降低不同線路受到雷擊導致跳閘的概率。提高配電線路的裸絕緣技術水平,可以提高線路在直擊雷和感應雷過電壓下的防雷性能。參照有關仿真實驗數據結果,增強絕緣性,有助于改善在兩種過電壓情況下的防雷效果。受到雷電過電壓的影響,耐雷水平與絕緣子片數存在正相關的關系,在建弧率降低之后有助于減小跳閘事故的發生。研究表明,絕緣子內片的數量直接影響到線路性能高低,一般可以通過線性關系進行描述,增加絕緣子有助于達到更高的耐雷水平,可以將跳閘率控制在較低的水平。
架設避雷線是配電線路防雷保護最基本措施,通過減小雷電對導線的耦合屏蔽作用、減小電流量產生防止雷電直擊導線的作用,對于防雷保護十分有效。架設避雷線的防雷效果根據線路電壓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言效果成正向關聯。實踐表明,對于電壓在110kV以上的線路,需要以20°~30°的保護角全部架設避雷線;而達到500kV的線路則需要將保護角降至15°左右。保護角的不同,既影響雷電繞擊率,也同時影響兩根避雷線之間的距離設計。
避雷針主要是專門用于防止露天配電設備和比較高大型建、構筑物遭遇直擊雷的裝置。它由受電尖端(接閃器)、接地引下線和接地裝置三部分構成。避雷針利用其屹立地面的有利位置,當附近空中有雷電放射時,把雷電流引向自身,并通過大地泄放,避免所在建筑物遭遇雷擊損壞。但傳統的避雷針需要經常地養護,我國研制的氧化鋅避雷針能夠實現全面保護10kV配電線路安全的目的,避雷針引雷和防雷是目前我國10kV配電線路最為常用的一種防雷技術手段。
想要減少雷擊事情的發生,那么就應該積極的采取相應措施,以此來減少雷擊對于配電裝置的影響。因為對于雷電而言,自身有著一定的偶然性。所以,為了能夠讓其配電線路穩定運行,就應該在這其中安裝繼電保護裝置,進而來減少雷擊的出現,減少配電線路停電的事情發生。保證在發生瞬時性故障的時候,能夠讓其配電線路自動關閘,然后等待故障消失后,自動合閘供電。
根據地理環境的差異,在10kV配電網運行的過程當中,針對雷擊事件頻率較高的區域,在線路架設期間,可以在導線下方加設一條接地線,在提升線路耐雷水平的同時,降低線路在后期運行期間出現的跳閘率。加設接地線能夠增加分流,促使雷電流通過桿塔導入大地,從而穩定塔頂的電位。在耦合地線的加設過程當中,主要設立位置在導線下方以及線路兩側位置處,以平行架設為主。
對于自動跳閘功能而言,其是電網供電系統的自我保護方法之一。供電系統跳閘以后,配電線路上相關的故障便會自動消除,如果配電線路在運行過程中受到雷擊,那么自動跳閘裝置便會將配電線路上產生的網絡放電故障進行自動消除,避免配電線路處于長期故障的狀態。因此,要在配電線路合適的位置安裝自動重合閘裝置,并將該裝置與供電系統的繼電保護器進行有效的連接,以此來提高系統整體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從而實現線路在受到雷擊跳閘以后的自動恢復效果。
架空配電線路分布廣泛,結構復雜,線路遭雷擊時,其雷電過電壓類型將受到外界的環境因素影響。對于主要分布在城區的這些架空配電系統線路,線路附近大多可能存在線路樹木或其他建筑物,線路平均桿塔高度約設定為10m,樹木和其他建筑物的高度將不會超過其他線路或橋桿塔高度,由于線路樹木和其他建筑物的雷電屏蔽保護作用,雷電一般上都不會直接接觸擊中這些架空電力配電系統線路或橋的桿塔,線路上遭受直接沖擊雷電力作用的放電概率相對較小,一般由于雷擊而放電引起的線路故障大多可能是雷電感應器的雷電超過電壓所導致造成。這一情況下,必須要立足于阻擋感應雷過電壓的層面入手來開展防雷保護工作,例如可以在合適的位置設置避雷器,有助于減小跳閘率。
配電線路的抗雷能力取決于節點電阻的大小,接地電阻越小,雷電通過導線的性能就越高,雷電對配電線路造成的影響就越小,防雷性能就越好。因此,在對既有桿塔的接地線進行更迭時,就要根據桿塔所在地區的生態環境以及天氣信息盡量低的設置電阻,以此加強接地線的導電能力,減少雷擊對配電線路的影響。同時,該種方法也是最為直接的減少雷擊事件的方法,且需要的施工成本也最低,線路的磨損也較小。
日常工作中就應保證巡視工作的總體效果,在雷擊季節臨近日期應加強日常巡視,加強對防雷裝置、高壓引線和接地情況的全面巡視,如發現有設備不滿足要求,就要及時進行修復,提升設備的性能,尤其是要對一些故障后的裝置做好更換。對于配網電力線路系統的接地裝置,應采用周期性接地電阻測試的方式滿足要求;巡視過程中如發現配電系統防雷不合格要發出要求整改,或通過引進新技術來改善接地裝置的性能,滿足工作要求。
配電網防雷技術應用的效率決定了其線路電力傳輸的安全可靠穩定性,從而決定了人們生產生活的質量,就配電網運行而言,必須做好對雷擊災害的防范,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配電網的防雷技術,已達到提高配電網運行效率的目的,在實際應用中,應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地理環境來采取相應的防雷策略,從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雷電對配電網線路的損害,保證配電網系統的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