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娜 湖南快樂通寶小額貸款有限公司
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長沙馬欄山視頻文化產業園考察文化產業情況并指出文化產業既有意識形態屬性,又有市場屬性,但意識形態屬性是本質屬性。指出文化產業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堅持守正創新,確保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目前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是企業發展資金不足帶來的融資問題,文化企業的輕資產結構和估值標準不一,帶來的交易壁壘、信息不對稱;同時,金融行業自身對文化產業的滲透率和參與度也不高,符合產業特點的金融產品較為匱乏,也導致了文化類企業很難從金融機構獲得融資。
同時在互聯網市場下,各頭部流量機構都已布局了自己的金融平臺,涵蓋資訊類、旅游類、社交類等領域,騰訊、愛奇藝、百度等視頻網站也逐步開始從借貸、理財、保險、分期電商、生活支付等方面為平臺用戶提供多元化服務,在突出會員權益、為用戶提供優質視頻資源的同時,更兼具“集成式”綜合金融服務功能。目前,“文娛+金融”多元化服務,成為視頻網站跨界發展的又一新途徑。
文化產業金融服務平臺是聚合文化產業資源,基于產業鏈集群優勢與文化類產業園的輻射帶動能力,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科技為底層技術,通過平臺的集約化信息管理和業務板塊在資金撮合、風險控制、運營配置等方面的協同運作,逐步搭建集股債權融資、數字視頻金融服務、版權服務、第三方增值服務和信貸產品工具于一體的公共性、綜合性文化金融服務平臺。
平臺積極適應文化企業需求,以供應鏈金融與個人消費信貸為兩翼,為處于不同成長階段的文化企業提供全方位、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壯大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探索內容制作資源和金融科技工具的組合創新,產生“化學反應”,擴大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
文化產業金融服務平臺主要圍繞賬戶體系、金融服務、數據平臺三大核心方面展開模塊化建設。針對影視節目生產、數字出版生產、動漫游戲節目生產、文化信息服務等中小微文化企業對資金需求“小而急”的特點,以互聯網金融為功能核心,構建小額信貸、消費分期、生活付費、保險、理財、電商、用戶權益等金融聚合應用場景,不斷挖掘海量用戶的數據價值,逐步建立基于文化場景下的金融服務體系。
(1)通過建立統一的穿透式集約化金融產品與服務運作平臺,打通金融服務鏈條,既為文化企業進行金融賦能,也為個人提供文化消費信貸服務,實現信息共通、資源共享、平臺共建和業務共拓。對此,將通過建立大數據金融云、智能風控決策引擎和終端展示平臺,最終實現文化金融服務平臺的融合建設。
(2)依托文化金融服務平臺的公共金融數據中心,針對不同成長階段的文化企業及文化項目建立信用評級制度,建立以內容生產、版權交易、應收賬款、股權融資等為基礎的金融服務,整合協同資源,實現金融信用互保,從而建立信用分類評價體系。生態中內容、版權、文創等通過信用分進行衡量和認定,信用值可以兌換,轉化為資產,釋放新的生產力,助力文化企業發展。
文化產業需要充分樹立引領正向文化潮流的產業形象,打造獨具文化特色的公共性、綜合性文化金融服務平臺,既是立足生態連接共生、融合共進的企業發展實際,也是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文化與金融創新融合發展的系列方針政策的行動舉措。具體來看,意義主要有:
(1)創新文化產業融資模式。受限于文化創意產業的特征,國內大多數文化企業,尤其是中小微文化企業普遍采取輕資產的運營模式。故在傳統抵質押金融服務體系中,一般是以房產、土地等實物資產作為抵押,而文化創意企業所擁有的核心資產主要是以知識產權為主的輕資產。因此,在沒有充足的抵押物的情況下,出于防范風險的目的,金融機構一般不會輕易向中小微文化企業發放貸款。文化金融服務平臺的建成與投入使用,將有效緩解并疏通中小微文化創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面臨的難題,更好地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同時也將進一步依托生態資源擴大文化消費的信貸空間與領域,促進文化消費市場的增長。
(2)打造金融與文化合作新典范。文化金融服務平臺搭建起金融資源與文化資源的對接通道,靈活解決各類文化企業的融資需求。同時,以文化金融服務平臺為載體,推動文化產業版權、創意、商標、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的評估與交易,建立和完善適應文化企業及文化項目融資的信用評級制度,探索文化金融合作發展的長效機制,積極培育文化金融合作新模式,努力做好推進文化金融融合發展的配套服務,創建金融與文化合作示范典型。
當前,受知識產權發展不均,侵權問題,評估標準不一等因素影響,金融機構為文化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本身也存在著一定的潛在風險。因此平臺需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梳理供給關系,提煉出專屬于文化企業的風控決策維度,建立文化信用評估體系,進而打造更為智能化、數字化的主動風險管理能力。真正做到“一企一控”“一品一控”“一景一控”,切實保證交易各方安全可控。
文化產業金融服務平臺,全力助推文化體制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是文化產業與金融產業融合的新業態,將有效緩解中小微文化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發展難題,更好地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同時也將進一步依托文創生態資源擴大文化消費的空間與領域,切實打通文化金融服務鏈條,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