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偉淵 泰安泰山城市發展置業有限公司
首先,間接利用核心企業的信貸,可以幫助中小企業跨過傳統融資的高門檻,降低融資難度,獲得原信貸形式無法獲得的優質融資;其次,信息、資金流的高度整合,物流等形成一條暢通的資源鏈,不僅可以分散單個企業的風險,還可以使供應鏈更加高效第三,對于核心企業來說,這條連接上下游企業的供應鏈可以幫助其擴大產銷規模,降低運營成本,大幅增加利潤。具體而言,供應鏈金融有三種運作模式:一是應收賬款模式。適用于銷售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發生實體經濟交易,核心企業在接受并完成交易的基礎上為其出具應收賬款憑證。中小企業以應收賬款憑證為基礎向金融機構融資。如果到期不能還款,核心企業將承擔相應的還款責任;二是提前還款方式。適用于采購階段,涉及融資主體的諸多關系。第一個層面是核心企業與中小企業的關系,雙方簽訂購銷合同,核心企業承諾回購中小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第二個層次是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的關系,中小企業根據購銷合同向金融機構申請融資支付;第三層次是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的關系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簽訂倉儲監管協議,物流企業對貨物進行倉儲監管。在這一交易階段,中小企業可以根據交貨批次獲得相應的融資來支付貨款,并從物流企業獲得交貨權來完成交貨;三是動產質押模式。適用于企業經營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小企業需要以動產為質押申請融資,金融機構委托物流企業對動產進行評估、核定金額、監管入庫,與核心企業簽訂回購協議后再發放貸款。如果中小企業無法履行合同,核心企業將償還或回購。
控制擔保風險的主力軍應該是核心企業本身。核心企業一般業務規模大,涉及企業多。然而,在參與供應鏈金融的背景下,企業從選擇合作伙伴開始就要關注擔保風險。特別是重點關注對方財務內控制度的完善程度、業務處理能力的水平、風險預警系統的運行狀況,對對方提供的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進行多輪審計,以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從而確定合理的擔保金額,降低后續融資過程中的擔保風險。在融資鏈的一端,核心企業也需要做好評估。一些金融機構在融資過程中只關注核心企業的信用水平和還款能力,其他方面的風險防范工作不到位,與物流企業的合作模式不合理,不是可靠的合作伙伴。這樣,金融機構就應該提高業務水平,擔當起風險防范副總的角色。要對融資鏈中的所有節點企業進行有效的評估,保證交易的真實性,避免因業務需求而促成的融資服務,嚴密審核,公平評估,成為供應鏈金融天平上的“秤砣”,權衡決策,規避風險。
在內控制度層面,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經營特點和經營狀況,設計更加合理的內控制度和流程,特別是要檢查在信用審核、合同管理、票據管理、首付管理、物流等方面的實施和管理漏洞與籌資活動密切相關的管理和其他環節。更重要的是,要確保控制制度的落實,制定相應的違法執行處罰規定,把嚴格執行金融風險控制制度提高到企業管理的最高層次,確保制度的一貫有效實施,規避非法執行帶來的財務風險。在專業能力水平上,企業需要著力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特別是對供應鏈財務的關鍵環節組織相關理論和實踐的學習。要求全體人員熟悉企業業務流程,將財務風險管理責任落實到個人,形成嚴格的財務風險責任追究機制,確保財務信息輸出到企業的絕對真實性。同時,要建立更加全面的預算管理和更加合理的融資結構,保證資金的準確使用,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在財務風險預警方面,保留了原有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分析,在此基礎上增加了現金流量表等供應鏈融資風險分析內容。更新原有的風險預警指標體系,運用大數據分析等手段,有效識別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種數據變化,及時形成有數據支撐和動態分析的財務風險預警報告,從而使企業在應對各種財務風險時具有更大的主動性和可預見性。與內控制度、財務風險責任制等剛性管理相比,柔性管理從日常管理細節出發,采用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幫助企業獲得應對財務風險的緩沖能力和反應時間。
供應鏈金融可以將供應鏈上所有參與者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進行整合,形成一個風險可控、信息集成度高的供應鏈系統,即系統中任何主體的變化都可以迅速傳遞給其他相關主體。因此,所有企業都需要把握這種整合優勢,密切關注外部環境的變化,從而及時調整自身經營,規避財務風險。比如,當國家貸款利率發生變化時,企業需要立即檢討原有融資結構的合理性,避免融資不足或盲目融資。它與企業的財務規模、生產成本和運輸能力有關。這也關系到企業對市場份額和生產能力變化的快速反應能力。
總體而言,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趨勢良好,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開辟了融資渠道。然而,在其運作過程中,存在著核心企業擔保、外部環境和內部管理等方面的金融風險,這些風險具有傳導性,成為制約供應鏈金融長期發展的主要障礙。因此,供應鏈金融的參與者需要準確把握金融風險的特點和該領域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共同探索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企業金融風險的防范機制,從而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