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世巖 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在新的發展時期,越來越多的企業制定了“走出去”的發展戰略目標,對于企業來說,一支優秀的國際化人才隊伍,具有國際化視野與思維、懂得國際化市場開發與經營管理,是企業國際化轉型發展過程中關鍵。只有實現國際化的人才發展戰略,才能進一步牽引企業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從而實現打造世界級企業的公司戰略。在企業轉觀念、促改革的窗口期,在面臨國際市場開拓及經營的機遇期,在公司經營方式轉型的調整期,高素質的國際化人才隊伍如何能夠率先適應國際環境的貿易規則、迎接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挑戰,是企業實現國際化轉型、提高國際競爭力必不可少的因素。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為企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也促進了相應的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但多數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卻沒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仍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從人才的選拔和使用、到績效管理和鼓勵激勵,還都與企業的全球化發展戰略不相匹配,導致一方面培養勝任崗位要求的人才難,另一方面成熟人才流失嚴重的突出問題。
一是人員國際化思維與國際化經營要求不匹配。員工普遍存在業務觀念強、任務觀念強、具體工作觀念強的特點,但相對經營思維弱、商業思維弱、獨立思考弱,尤其是在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中,還不能把企業放到全球坐標中去思考和謀劃,不能把日常的經營活動所需的資源放在全球范圍內獲取。
二是人員跨文化融合能力與集團化管控要求不匹配。員工在語言能力、業務知識和文化常識的掌握廣度和深度上與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需求不完全適應,缺乏即熟知東道國投資環境、法律法規與商業談判,又掌握本公司產品技術特性的復合型人才,并且普遍缺乏資源整合與跨文化管理能力。
三是企業激勵機制與國際化轉型要求不匹配。國際化人才隊伍作為企業較為特殊的一類群體,通常工作在企業與外界直接接口的崗位,面對來自外界同類崗位的各種誘惑及公司分配機制限制之間的矛盾,如果長時間固定在一個崗位得不到提升或加薪等,或沿用與普通員工相同的薪酬政策,容易造成員工的積極性下降,甚至導致成熟人才大量流失。
國際化人才隊伍是企業國際化轉型經營的重要保障,要堅持把培養高端國際化人才隊伍作為企業人才戰略的重點工作,建立國際化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新理念,創新國際化人才團隊建設的各項管理機制,積極做好國際化人才隊伍的“選、育、用、留”。
1.創建與時俱進的人力資源開發機制。強化頂層設計,建立國際化人才隊伍勝任力模型和人才矩陣。針對人才隊伍的特殊性,圍繞全球化思維、戰略性布局、跨文化溝通及整合性引領這四個維度來建立勝任力模型,打造國際化人才隊伍的創新及整合性、資源協調及決策性、跨文化差異適應性、團隊引導和指揮性。同時探索建立矩陣式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通過“縱向項目+橫向專業”交叉管理,打造復合型國際化人才隊伍。
2.選用與眾不同的人力資源培養機制。制定中長期,分階段的人員配置規劃,并據此持續加強培訓。通過理論培訓與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訓用結合,側重提高人才的四個能力,即文化及語言溝通能力、營銷業務能力、公共關系處理能力、運營管理能力。同時健全完善人才儲備、定期輪崗機制,多崗位培養團隊成員的綜合素質,實施“1+X”式復合型國際化人才能力提升計劃,即1 為立足于本崗位本專業的深度培養,X為多崗位跨專業的廣度培養,從而全面激發團隊人員的綜合潛質。
3.選用因崗制宜的人力資源任用機制。針對如國際業務團隊等對國際化人才特殊要求的崗位,在開展人員的選拔時要充分評估人員潛力及外派準備度兩個方面,即通過將人員的智力、人格、動機等內在心理品質與人員國外留學或工作背景等外部經歷相結合,實現最優特殊崗位人員選拔并達到更好的績效輸出。建立國際化人才有效的評價系統,一方面通過測驗的方式,對人員的知識體系、人際社交、管理能力進行理論評價,另一方面通過業績導出的方式,對人員的實踐運用效果進行考量,從而形成整體的客觀評價。
4.建立卓有成效的人力資源激勵機制。在企業國際化轉型過程中,職工隊伍必然趨向多元化、多樣化。因此對國際化人才隊伍的激勵應是一項系統工程,要遵循科學的激勵原則,要兼顧人與職位相匹配、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結合、長期激勵與短期激勵結合。建立組織績效與個人績效聯動機制,堅持用業績和能力說話。樹立“雙贏”理念,為員工設計職業生涯,搭建職業通道,實現人與事業的共同發展,做到以人為本,取予并重,使個人目標和企業的目標更好地統一起來,人與事業良性互動,實現人力資源的升值、增值,推進事業發展。
圍繞公司國際業務發展的總體戰略,持續健全完善機制體制,最大限度地激發和釋放國際化人才的生產力與創造力,統籌做好國際化人才的選拔、培養、使用、考核、激勵等各環節,推進國際化人才管理體系的閉環運轉,為推動企業全球化發展提供堅強的國際化人才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