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 鞍山市千山區財政事業發展中心
十九屆四中全會反復強調:加速建立健全“互聯網+”技術手段與行政管理制度相融合,標志著國家層面對數字技術的充分肯定。行政事業單位掌握過半公共數據資源,在權威、時效、共享和綜合性方面打造數據標尺,然目前公共數據存在諸多限制,部門孤立形成孤島,數據分散沒有政務數據“倉儲庫房”。新階段,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方式亟須變革,會計數據亟須透明,才能實現財務體系與互聯網技術的新融合,為行政事業單位財政云保駕護航。
財政云操作系統有著云計算與大數據的加持,故其脫穎而出為行政事業單位帶來了又一次的會計領域革新。財政云操作系統幾乎涵蓋所有財政業務,應用于預算、決算、績效考評、國庫集中支付、會計核算、人員臺賬、惠民補貼、政府采購、財稅銀根、資產管理等各大管理模塊,可實現監督和內控管理效能的兼顧提升[1]。
“云”系統的智能不僅實現了業財銜接,管理流程,信息資源和數據標準的一體化模式,為行政事業單位提供信息共享的決策支撐;還通過數據流全面管理,徹底打通行政事業單位業務、財務與技術的隔膜與瓶頸,實現財政業務管理高度透明。在部門預算、支付、報表、資產管理和會計核算、監督、審計等模塊最大限度實現數據相互提取,同時解決國庫集中支付的無紙化管理和電子印章簡化操作,達成各業務層面的流程無縫銜接,高效通暢辦理[2]。另外,財政云還提供了附加服務,如方便的學習途徑,內嵌的制度管理,智能的推薦功能,并始終走于變革之路,呈現更深內涵,最終迎合國家加快財政信息一體化建設的戰略指引。
財政云操作系統對于行政事業單位海量數據處理實現了進一步快速、及時監督管控,在縱向和橫向維度對財務數據進行統一處理,提高信息可靠與全面性,降低財政監管耗時成本,但與此同時,云端操作在預算執行上也存在一定會計風險[3]:
財政云操作系統的運行改變了行政事業單位傳統的會計核算、數據儲存和數據處理方法,使信息資源共享和實效性大大提升。但不可否認的是財政云操作也給會計信息數據信息安全性帶來風險隱患。財政云操作系統中所有應用模塊置于云端,使用者的身份及識別合法性是首要面對的問題。在整個財政云執行過程中,存在個別預算單位法人和經辦人UK 由一人保管現象,嚴重違背內控原則,同時,UK 混用將會誘發竊取、共享等數據安全風險隱患,也會存在被泄漏、篡改、偽造、變造、冒領等惡意轉出資金的行為,使資金使用存在安全風險。
財政云操作系統有著資源集中處理和存儲特性,但集中受眾也會帶來操作系統擁堵、業務系統異常等問題。行政事業單位財政云在云計算領域起步稍晚,云系統在運行中還不夠穩定,雖然系統功能已高度集成且功能明確,數據壓縮處理響應速度提高,但在票據業務支付的合理、合法、合規政策宣導上,57%的單位僅一般了解,而在票據錄入業務中,65%的單位對票據使用范圍、科目和后付附件也僅停留在一般了解層面。另外,“財政云”系統中,系統操作人員缺乏財務知識,對相關財務制度不夠熟悉,必然會造成原憑不規范、審核不嚴格,多報、少報混亂現象頻現,加之,票據支付后原憑不能及時送達,導致代賬會計處的記賬、制表、憑證整理等后續業務處理開展緩慢,一定程度上給代賬會計造成后期工作積壓困難。
一些預算單位目前也已實現專職專崗的會計風險防范。但不乏仍有一些預算單位操作人員穩定性和專業勝任能力不足情況,甚至有些單位并沒有安排固定崗位人員,僅在單位中沿用舊有制度,本著誰經手、誰便去“財政云”系統轉賬情形,這些均較易引發會計風險隱患。
財政云總體思路是搭建行政事業單位數據核心,實現標準、可控的資源平臺,采用“放管服”模式進行管理,前臺關注用戶體驗,中臺遵循技術標準,后臺構建數據底座,實現決策、運營、使用和監管的智能運行,最終形成管理智能化、業務一體化、信息規范化、應用服務化的管理目標,進而打造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數據生態的智能、網絡及立體化新引擎,實現行政事業單位層面信息共享、動態優化宏觀分析格局。
整個財政云體系建設中最為核心地仍是安全問題,尤其是應用于財政領域,會計安全風險亟須高度重視。在行政事業單位財政云系統建設和監督管控中,大力推行安全措施,包括日常監管登錄賬號安全,云端使用安全,惡意代碼及插件的防護和UK 經辦崗的經辦權限,同時,為避免資金使用的安全隱患,預算單位務必從思想、制度上重視UK 使用規范,UK 審核崗必須履行審核權限,對授權支付的每筆業務做到了解知情,并嚴格執行UK 保管原則,分別保管、共同監督,對數據信息儲存做好備份,提升網絡病毒查殺能力,從而從安全建設方面減輕財政云系統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運行風險。
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收支、國有資產管控、政府采購流程監管無一不需要財務監管支撐。在原有模式下,單位已提出加強內控和啟動內審機制銜接,但在傳統制度運行中,確實存在因部門溝通銜接不善出現各類矛盾,當行政事業單位啟動財政云操作系統時,便可以實現各部門無縫銜接,對此,革新原有制度適用情況,格外關注行政事業單位收支核算風險。嚴控專項經費挪用、嚴防政府采購腐敗現象滋生、嚴把資產管理風險,保障財政云一貫執行,并對違規及違約情況及時識別,全面持續打造一個不相容崗位相分離的復合管理體制和全流程數據監控。
實際管控層面,仍需持續關注財政云操作系統運行穩定性的提升,保證業務關聯性、數據一致性切實落定,梳理相關接口數據規范和票據真實、金額準確問題。實際執行支付職能時,預算單位務必要與會計中心及時溝通,對用途摘要、附件張數、領導簽字等細節做好初審。在與總體規范不矛盾條件下,對預算單位特殊業務可定制開發,并及時督促票據送回時效性,原則上已支出票據需于十個工作日內交回代賬會計處,利于持續跟蹤反饋。另外,在數據處理方面,可直接采集原始數據進行加工,還要把經其它子系統處理后的數據轉入處理,便于各部門問題反饋,及時發現、及時解決,讓財政云操作系統化運行更加順利平穩。
原有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編制人員多為非專業出身,懂管理,懂技術,兼顧法律、稅收和財務基礎的綜合性人才較少,行政事業單位在推行財政云操作系統貫徹落實中,亟須在人員搭建上對內豐富實踐經驗,對外吸納、集聚人才,才能使其在崗位上發光發熱,助力財政云系統落地執行,從而不斷推動財政云系統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的全員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