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梅 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
一是科研事業單位缺乏完善的成本核算體系,難以實現成本項目合理設定,一些不屬于對象耗費的項目種類計入成本,無法實現真實成本狀況反映。二是科研事業單位缺乏完善管理制度,造成單位內部各部門和人員缺乏約束,一些科研事業支出尚未能按照新制度要求進行歸集。三是個別的科研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弱化,未能細化科研項目成本,造成財政資金被浪費。四是部分科研事業單位未建立成本考核機制,各部門缺少參與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的積極性。此外,由于科研事業單位在經營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性,也給財務人員執行新的政府會計制度時造成一定的難度。
近些年來,國家為了進一步深入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及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分別出臺了新預算法、政府會計制度及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等法律法規,這些政策的出臺均對科研事業單位成本核算造成一定的影響。首先,科研事業單位在成本核算方面增加了部門預算與收支核算,并將傳統的基建賬簿并入到了資產負債表進行核算,要求科研事業單位在確定固定資產價值時應考慮市場價值,要求后續重新開展評估,實現平行記賬,確保資產價值得到準確反映。為對會計科目進行優化,行政會計制度提出了財務制表、固定資產核算等措施,希望能夠通過財務報告對政府績效進行客觀考核,完成收入、成本等財務信息的全面反映。
新的政府會計制度要求科研事業單位應真實地反映一個會計期間的財務狀況及成本信息,并通過官方網站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對于一些科研事業單位來說,每年的收入主要是來源于財政部門的固定撥款額,而成本的核算與管理則受到科研事業單位自身影響。因此,財政部于2019 年出臺了《行政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旨在幫助事業單位明確成本核算目標,提高成本核算信息的準確性,并不斷地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通過績效考核使成本指標完成情況及成本核算信息質量同工作人員業績結合起來。此外,基本指引中也要求科研事業單位應比照企業成本核算方式,對科研項目成本支出、行政管理支出進行科學的分配與歸集,提高成本核算信息的應用性。基本指引還提出了相應的成本歸集和分配方法,明確了不屬于會計核算對象的耗費項目,如管理單位費用等可以單獨在業務活動中實施成本核算,無須通過會計核算,并且也不需要在財務會計報表中進行反映。
科研事業單位應按照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將成本項目按照經濟性質與用途分為日常經費支出、人工支出、固定資產折舊費用等項目,并根據自身經營特點設計二級、三級明細成本科目。同時,對于一些辦公用品等日常的經費還應該作項目目標成本分析,對于一些科研專項成本支出應按照作業成本法進行分析及對科研項目效益進行評估,對項目是否能夠實現績效目標進行考核。此外,科研事業單位應在內部成本核算與管理辦法與制度中明確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的區別,并將成本費用歸集、分配的標準以制度予以明確,避免財務人員因對政策理解失誤而出現成本核算差錯,提高科研事業單位成本核算的質量。科研事業單位也可根據不同科研業務科室進行單獨的成本項目核算,如業務活動費可以分配給業務部門、輔助部門等不同部門,采用完全成本法等方法進行核算處理。確保單位從上到下落實成本核算管理方案,使各項費用得到準確核算,能夠為成本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對科研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采購、報廢、使用等活動進行了詳細的規定,促使事業單位不斷地樹立起正確的成本預算管控意識。首先,在固定資產采購前,應組織專家對重大的資產采購進行論證,并科學地編制采購預算,嚴格按照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流程進行決策;對固定資產采購流程應按照《政府采購法》要求組織公開指標;除了固定資產外,科研事業單位還應對“三公經費”進行控制,減少科研事業單位不必要的費用支出,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科研事業單位還應按照政府信息公開要求定期公開預算編制與決算報表。科研事業單位應定期對預算指標進行修訂,針對近幾年來的決算數據、各業務部門預算執行差異分析原因及市場調研等情況,對成本預算進行及時的修訂,并嚴格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編制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預算。針對不同的科研項目開展成本預算考核工作,對每個科研項目的經濟效果進行科學的評估,對成本預算執行到位的業務處室給予一定的嘉獎,為預算計劃的改進和部門管控工作的落實提供支持,繼而使項目支出得到有效控制。在新《政府會計制度》運行下,科研事業單位應重視成本核算的監督工作,定期對各業務科室的成本執行差異進行深入分析,為科研事業單位領導提供改進成本核算流程的建議。
為了充分地調動科研事業單位內部各部門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及規范成本核算的積極性,科研事業單位應將成本核算與管理結果作為處室評優、領導干部晉升、工作人員績效發放的重要標準,推動新《政府會計制度》的不斷創新與真正落實。在成本管理與核算考核過程中,應將科研項目直接發生的費用分配給該項目,對于一些共同發生的費用必須采用科學的分配方法予以分配,保證成本考核的科學性、公平性。最后,財務人員根據不同科研項目成本考核結果對部門進行獎勵,一來可以督促各科研項目部門嚴格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與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二來使科研事業單位內部樹立起科學的成本節約意識。而在科研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核方面,必須按照成本核算的流程與職責對成本核算指標進行設定,特別是應重視單位定額消耗量、工時定額指標的科學性。同時,為了促使科研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嚴格按照成本指標控制支出,應將成本核算結果作為績效發放的重要參考標準,強化科研事業單位內部的成本核算監督。
建議科研事業單位應在內部成立審計機構,并為其審計工作配備合格的審計人員,特別是對成本控制內部控制執行,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與預算執行進行審計。審計后應對科研事業單位成本經濟性質與用途的分類、支出標準是否合規及資金是否被浪費進行分析,幫助科研事業單位管理者提供節約成本、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提供參考依據與意見、建議。科研事業單位應充分發揮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的優勢,通過網絡及時地收集成本費用支出影響因素,保證成本預算指標的科學、有效。同時,科研事業單位審計、財務人員可以利用趨勢分析法,對各項成本支出進行橫向比較,揭示事業單位成本變化的原因,減少成本執行的差異。科研事業單位財務人員也應對差旅費等日常開支項目進行動態監控,促使內部工作人員養成節約成本及規范成本核算流程的意識。
科研事業單位應抓住此次新《政府會計制度》契機,對內部成本核算與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排查,通過制度完善、人才引進、內部監督等措施保證成本核算信息的質量。最終促使科研事業單位內部形成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識,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