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紅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企業要想進一步發展,離不開大量的資金支持,融資是每個企業都繞不開的話題。對企業來說,不同的再融資模式在效應、成本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性,選擇科學合理的再融資模式,不僅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經營發展,同時也能夠促進企業價值的穩步提升。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去杠桿”力度,而在去杠桿的進程中可轉債融資越來越受到廣大企業與投資者的青睞,由于可轉債包含債權、股權特征,能夠在投資者轉股進程中改變企業資本結構,對企業價值產生影響[1]。上述背景下,深入研究可轉債融資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對企業合理融資、優化資本結構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從國內外有關可轉債融資的研究來看,大量理論模型提出,企業可轉債融資能夠解決其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經營者與投資者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針對純粹股權融資引發的逆向選擇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并在這個過程中帶來股票市場價格變化,對企業市值產生影響[2]。具體來說,可轉債融資對企業價值的影響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眾所周知,可轉債同時具備雙重屬性(債權、期權),而正是因為債權股的特征,讓諸多投資者持有可轉債的主要目的在于轉換為股票,在大量債權轉換為股權的情況下,可轉債呈現為股性變強、債性變弱的特征,其會導致企業資產負債率顯著降低。企業負債占比月底,對應的財務風險、經營風險也可以得以有效控制,資本結構則能夠進行有效的優化。正是因為可轉債融資所具有的上述優勢,能夠為一些本身不具備增發融資同時資產負債偏高的企業提供了再融資途徑[3]。除此之外,對于部分企業來說,其還能夠針對可轉債融資條款進行調整,以此來實現優化資本結構的目標。例如,企業負債率過高的情況下,其可以通過提高回售門檻、修正轉股價格等各種方法,吸引投資者進行轉股,使得可轉債具備杠桿調節功能。在看到可轉債融資在優化資本結構優勢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意識到其所面臨的風險,由于可轉債融資規模相對較大,當更多的可轉債轉換為股票的情況下,企業股東數量則會不斷增加,引發企業資本結構當中股權比重大幅提升,極有可能會導致原有股東權益被稀釋,嚴重的甚至會導致企業控制權分散,引發資本結構失衡問題。
從融資層面來看,可轉債融資能夠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一方面,減少利息費用。可轉債融資在票面利率方面要明顯低于銀行同期存款水平,同時從市場實際情況來看,可轉債票面利率通常也要比相同期限、相同信用等級的普通企業債券的利率低20%~30%左右。另一方面,削減稅收支出。從企業財務報表編制要求來看,利息費用應當在稅前進行列示,所以能夠在稅后進行抵扣,從而有效減少企業在稅收方面的支出。企業可轉債融資的最終目的在于債權轉化為股票,所以企業自身并沒有充足的償債準備與主觀意愿去支付投資者償還資金、利息費用[4]。然而,可轉債自身存在股性,正股價格非常容易在市場環境的干擾下出現較大的波動。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存在較大的波動,顯然無法保障企業正股價格始終保持穩步上升的狀態,在股市低迷、市場環境惡化的情況下,投資者轉股意愿會大幅降低,在可轉債到期的情況下,大量未轉股可轉債則會導致企業面臨生存危機。
從我國可轉債發行情況來看,可轉債融資本身基本上均達到了偏股性的融資特征。其能夠解決企業之前面臨的債務問題,能夠獲取大量的現金流,為企業經營、投資、拓展提供支持。所以,對于發行可轉債的企業來說,資金使用效率直接關系到企業未來的價值。與此同時,盡管可轉債融資能夠有效優化企業資本結構,但其也存在杠桿作用,企業價值往往不能夠獲得實質提升。在進行股權分置改革前,非流通股東通常更為重視每股的凈資產。對管理層來說,在進行投資項目選擇的進程中,應當積極聽取專業投資機構意見,同時密切關注行業動態、市場動態,謹慎進行決策[5]。對于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活動來說,需要針對管理層代理成本進行嚴格的控制,同時注重盤活使用效率相對較低的各種資產,盡可能減少銷售管理成本支出、其他成本支出,盡可能提升企業生產力,通過提升企業內在價值的方式,促進企業價值的不斷提升。從企業價值的層面來看,其并非單純注重更高的市場價值,而是應當讓股票價值為企業整體戰略、發展戰略所服務,以此來建立內在價值與市場價值有效互動的良好局面。
對于可轉債發行來說,其本身包含諸多要素,包括轉股價格、票面利率、正股價格等等,非常容易受到市場環境的干擾,股價、利率通常會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動。正常情況下,市場行情整體不夠理想,企業股價相對較低,這個過程中進行可轉債發行,企業所制定的轉股價格也相對較低,但其能夠有效吸引投資者,促進轉股比率的顯著提升,但其也會面臨引發投資失衡、股權稀釋等各種風險[6]。與此同時,如果股價長期沒有呈現為上升的良好趨勢,則會在市場中釋放負面信息,導致投資者失去信心,引發可轉債破發問題。倘若企業股價較高的情況進行可轉債發行,盡管能夠弱化稀釋股權產生的風險,然而投資者轉股比例也會明顯降低,存在轉股失敗的可能性。對于企業來說,要進行可轉債融資,需要盡可能考慮更多的外界因素,盡可能針對各種因素進行均衡,保障可轉債發行契機正確,且轉股價格合理。通常情況下,企業應當盡可能選擇在大盤被低估但經濟形勢良好,預測股價在今后幾年存在上升趨勢的契機來進行可轉債發行,同時需要避免股價低估的時期發行,其不僅能夠有效提升企業可轉債發行成功率,同時能夠促進投資者到期順利轉股。
針對股權結構進行科學的設置,不但能夠促進企業開展內部治理,同時又能夠防止因為大量可轉債轉股引發股權稀釋問題,切實保障廣大股東的基本權益。企業在進行可轉債融資的進程中,應當始終將原始股東權益放在首要位置,同時考慮給予原始股東優先配售權,以此來引導原始股東來購買可轉債,防止大量可轉債流入外部投資者。與此同時,對于原始股東來說,應當不斷提升自身風險防范意識,積極利用自身在優先認購權方面的優勢,致力于保障持股比例。除此之外,企業股權結構還應當避免股份集中的問題,當存在一家獨大的現象,往往難以保障中小投資者利益,這個時候要想利用向下修正股價來引導外部投資者轉股則會面臨更大的困難。因此,企業需要盡量避免控制權過于集中的問題,保障股權結構的科學性、合理性。
從現階段我國可轉債融資的條款設計來看,其更為注重發行人權益,如贖回條款、強制轉股等。從投資者轉股行為來看,其較大程度是通過企業經營情況、股票價格、轉股價格進行對比以后所做出的行為,投資者行為能夠對發行企業管理發揮著制約功能,而強制轉股顯然難以發揮這種約束功能,制約企業價值提高。對于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來說,需要針對可轉債融資條款進行深入的分析,充分權衡發行企業、投資者約束功能,針對可轉債融資條款進行更為深入的優化調整,盡可能保障雙方權利對等,從而有效規范可轉債市場,為企業再融資、投資者投資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總的來說,我國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經濟轉型的持續深入,可轉債融資也在這個過程中得以快速發展,已經成為諸多企業再融資的重要途徑。對企業來說,可轉債融資所產生的影響是多元的,能否合理利用可轉債融資,對企業價值影響巨大。這就需要企業正式可轉債融資對企業價值產生的影響,盡可能考慮各方面影響因素,通過注重提升資金使用效率、選擇正確的發行契機、科學制定股權結構以及優化可轉債條款設計,從而有效發揮可轉債的融資功能,為企業發展奠定良好的資金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