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穎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財經商貿學院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的流通,云計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飛速發展。2018年全球最大管理咨詢公司埃森哲發布一份報告《數字化轉型CFO 新使命》,報告中提到:數字技術徹底改變企業的財務模式,重塑財務組織的工作方式未來已來。由此可見,企業對于財會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職業訴求。財會專業作為高職院校招生最熱門的專業之一,以培養基礎性會計技能如核算、做賬和制表,已不能滿足新型財務人的就業需求。本文旨揭示財會教育教學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進而就財務教育教學如何順應變革、充分利用契機,分享洞見,展望未來,助力財會專業學生培養方向轉型。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通過備課,將自己理解的知識點傳輸給學生。一方面,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學習主動性弱,對于枯燥的理論知識接受能力差。另一方面,越來越多00 后學生不拘泥于傳統的課堂,當一個被動的接受者。他們更愿意成為課程學習的參與者。財會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知識點繁、雜、難的學科。教材內容都以會計核算、會計憑證、稅務等方面展開,重復性較高。通常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注重理論知識的梳理講解,總覺得講解不夠深入,學生還有疑問,唯恐有所遺漏。可是課堂時間有限,往往是顧此失彼。理論知識學習占用大量的課時計劃,實訓課的時間就被壓縮了。學生們的實際應用能力欠缺,日后走向工作崗位處理實務能力較弱。
大數據時代推動了企業財務轉型,從最初的手工會計到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化到會計智能化,對財務工作者復合型要求越來越強。在新技術的引領下,會計工作向縱橫延伸,會計由核算向管理迅速轉變。會計系統與外部集成度更高,不僅會實現與稅務、金融系統的集成,還會實現與企業客商、戰略伙伴等機構信息系統的集成。會計信息向個性化、實時化發展,這將使會計信息用于加強和改善企業經營者管理和幫助政府部門進行宏觀調控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彰顯。企業財務工作中面對的數據資源呈現指數增長,財務數據工作也發生了轉變,需要財務人員主動獲取財務數據、使用財務數據。會計崗位和職能的變化,過去以核算為主,大部分核算業務被機器所取代,核算為主的人員大量減少。現在復合型特征明顯,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財務知識,還要懂管理工具,學會團隊協作,懂得溝通交流。
財務大數據向學校提供一個大數據技術與財務分析深度融合的實踐教學平臺,打破學科壁壘,將大數據采集、商業可視化分析融入財務分析領域,在引導非計算機專業人員能通過簡單學習掌握大數據分析工具基本應用,結合財務專業知識進行實際商業問題的分析,真正發揮管理會計職能,服務企業戰略規劃,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國家數字經濟人才戰略落地。
大數據財務人員應具備“六大”能力要素:1.數據采集能力:具備采集企業各種經營活動、財務活動、生產活動中由外部或內部產生的各種憑證的能力。2.數據清洗能力:具備數據識別、數據轉換、數據校驗與數據回溯能力,確保原始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3.數據挖掘建模分析:具備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數據挖掘建模分析的能力,從而發現企業經營中的問題和風險。4.數據呈現能力:具備根據企業財務數據進行圖表展現的能力,以便分析數據背后反映的趨勢、警示與價值。5.數據分析工具操作:熟悉常用的大數據分析工具的操作,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工具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分析挖掘、構建模型。6.數據應用與決策分析:能夠運用大數據分析方法,通過對企業財務與經營數據進行分析,以便輔助經營和決策。
在大數據環境下,財會專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財會方面的知識,還要求會數據收集、數據處理和數據分析能力。此外,學生還需要有團隊協作、溝通交流和創新能力。以往我們在教授財務分析時,先介紹財務分析在的重要性,有哪些使用者,資產負債表分析,利潤表分析,如何利用Excel 進行財務分析等。教師花費較多時間講授理論知識點,留給學生們的實際操作時間少之又少。根據實際教學得到的反饋,高職院校的大部分同學電腦操作程度仍較低,實操能力差。然而,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財務公司使用Python 來進行公司財務分析,Python 不僅分析的準確全面,制作出的圖表比Excel 圖表更精美、更直觀。因而,教師需要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與教育教學理念,應當在課堂教學中用先進的工具。例如,使用職教云、超星等云課堂APP,讓學生們利用手機預習、自學理論知識,并將自己的疑問或學習心得上傳到APP 上,以便任課老師搜集起來,掌握學情。課堂上有針對性講授,讓學生們有效利用課堂時間使用實訓平臺模擬企業真實業務,學習新技能,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探索知識的主動性。
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數字技術正在重塑全球經濟,它的飛速發展將在眾多領域掀起變革的浪潮。在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數據成為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素、新引擎。高職院校財會專業作為輸出人才的基地,需要更新教育模式。將大數據的思維融入到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里,培養出更多適應企業需求的財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