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滿 廖承號 吳小成 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
截至2019 年底,我省常住人口6365.9萬人,60 周歲及以上老年人1172 萬,占常住人口的18.41%,高于全國0.31 個百分點;65 周歲及以上人口886.8 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3.93%,高出全國1.33 個百分點,安徽省在全國老齡化排在第9 位。為積極解決我省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截至2019 年6 月,全省設有醫養結合機構473 家,在全國率先開展醫養結合示范創建活動。但醫養結合推行的困難很多,就安徽省立醫院老年醫學康復中心項目來說,集康復、醫療、介助介護等復雜功能的醫養結合項目,從項目規劃至今現階段主體結構施工,整個過程都面臨巨大阻力。究其原因,可以結合當下醫養結合的發展困難討論。
1.醫療機構專注于自身醫療水平的發展,加強醫療人才梯隊的培養,難以把精力和財力放到養老事業上。發展老年事業離不開老年建筑的支撐,而基建需要龐大的資金。這就出現兩個戰線,一邊是醫療建設,一邊是養老建設,兩線作戰,壓力非常大。尤其是在養老服務的運營上,專業人才缺乏,處于一個盲區,經營風險很大。
2.養老機構有心借力于醫療機構,但其可支付的資金有限,并且醫務人員在養老機構的認可度不高,治療水平又參差不齊。從而導致有些康復醫院處于半閑置狀態,無法充分發揮康養的效力。老年人入住后的幸福感被無形打了折扣。
1.以安徽省立醫院老年醫學康復中心項目來說,前期政府批復此醫養結合項目,就是想融合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強大的醫療力量,為安徽省的養老事業發展起到引領示范作用,惠及江淮兒女。但是在項目建設中,政府政策扶持和養老服務專業管理支持受多方制約,難以靈活運用市場導向,吸納社會資金,從而加快推動醫養結合發展。
2.以農村的養老需求和發展不匹配來說,迫切需要關注并改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傳統觀念居家養老影響。以及農村養老建筑建設跟不上養老服務標準,醫療人才的流失和水平參差不齊,這些都是推行農村醫養結合的矛盾所在。現階段不僅解決“養”的問題,還要解決“醫”的問題。當地政府應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因地施策,精準對標,打通生命關懷“最后一公里”,推進醫養服務下沉,不斷提高農村及社區醫養服務能力。另外加快推進養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要忽視農村養老服務這個薄弱且關鍵的區域。
3.整合資源,各方通盤合作。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不只是哪一個部門,哪一個醫療機構或者養老機構的事,需要發揮政府“火車頭”的作用,大力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合力,才能不斷提升養老事業的發展,為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添磚加瓦。
1.以安徽省立醫院老年醫學康復中心項目為例,項目一期(南地塊)以養老康復為主,建設用地面積為10.8 萬平方米(約161.8 畝),總建筑面積55.84 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34.50 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21.34 萬平方米。設有老年醫學康復中心(720 床)、老年病研究中心、老年公寓(1198 套)、老年養護單元(醫養結合床位1479 張)、健康管理中心、行政后勤保障中心等。項目二期(北地塊)是綜合性醫院(含高層次人才保?。?,規劃有門急診、醫技及住院部,用地面積為8 萬平方米(約120.7 畝),建筑面積約32.03 萬平方米,其中地上20.03 萬平方米,地下12 萬平方米,設計床位1,500 張。在二期規劃建設老年護理學院,培養專業的護理人員和管理人員。當下養老領域的護理人員專業素養高低差距大,專業培訓機構較少。安徽省立醫院首次創新發展養老模板,為后續全省的老年事業發展培育人才,同時貢獻自己的力量。
2.醫養結合在“十三五”期間得到快速發展,但是矛盾和問題總是相伴出現。加大宣傳醫養結合的好處,改變人們固有的觀念,需要全社會的努力。中國傳統愛老、敬老的美德得以傳承,更多力量匯聚到養老事業,減輕政府壓力。貢獻個人應有的能力,承擔每個人的責任。為創造美好的生活而奮斗。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中國國情的創新養老模式。如何加快推動發展,需要各方人員的協同努力,老齡化問題是中國在21 世紀面臨的極大問題,我們要不斷奮斗,奮發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