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 秦皇島港股份有限公司第六港務分公司
我國企業繳納社保主要涉及養老、醫療、失業、工傷與生育五大類,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五險”。其中養老保險所占比例最多,約20%,其次是醫療保險,約占比7%,其余三項保險合計占比近4%。雖然法律規定職工需要與企業共同承擔社保費用,然而企業繳納社保是職工個人應繳額度近三倍。可見,從整體情況看,我國企業繳納社保占據人工成本相當大比重,這對處于高度不確定環境下的企業發展造成了巨大影響,一定程度上成為影響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因素之一。
在針對我國企業社保繳費負擔的調查活動中,曾有國內外橫向比較的研究結論,發現我國企業社保繳納比例與歐美企業相比之下,僅有瑞典最為相近。美國、德國等均在我國之下。然而瑞典不僅是發達國家中高福利的典型代表,且全國范圍內高科技企業占比極高。而國內企業雖然近年來發展速度極快,也先后有不少科技類企業后來居上、獨領風騷。但從整體看,技術水平中低端、勞動密集型企業數量依然居高不下仍是普遍狀態和突出特點。
可見,以發展中國家相對落后的科技和經濟實力負擔與歐美發達國家相近甚至更高的社保費率,我國企業承受的社保繳納壓力居高不下、負擔沉重。
居高不下的社保繳費負擔對企業競爭力一般產生三種不同影響:其一,企業競爭力受社保在內的人工成本壓力影響逐漸下降,企業不得不以壓縮和減少利潤空間維持生存。外部環境較為有利的狀態下,企業尚可維持。一旦環境惡化,企業則有可能因此破產倒閉。
其二,企業為維持市場競爭力而選擇裁員。通過減少人工成本支出,企業或可實現生存發展。也有部分企業采取以機器換人的方式。這在近年來沿海一帶城市企業中較為常見。通過替代人工減少人力成本消耗,一定程度上也會對社保繳納造成負面影響。
其三,逃避或拒絕繳納社保。個別企業或許迫不得已選擇這類違法手段,以損害國家與職工的利益達到維持生存的目的。但這種不當手段最終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得不償失。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就企業而言,按時足額繳納社保是法律規定的責任和義務,是企業必須面對和接受的剛性成本支出,不能以任何理由與借口推脫或逃避。因此,通過提高產品附加值帶動價格上升,以此對沖包括社保在內的人力成本支出是較為可靠的辦法。這也是近年來國內越來越多企業開始自主自覺進行技術改造和升級的主要原因。
不過,企業提升技術附加值減輕成本支出壓力需要滿足一些必要條件。一是企業技術改造與升級的資金與資源充分到位,且在改造升級的過程中仍然能夠維持生存。二是企業擁有足以理解和應用新技術的高素質工人,也就是企業員工能夠緊隨企業技術升級而自我提高。但對部分企業員工來說,這樣的技術要求卻是幾乎不可完成的任務。
因此,通過企業自己消化社保在內的人力成本需要相對苛刻的條件,也是部分企業難以順利實現技術升級而不得不選擇裁員或終止企業生命的主要原因。
作為監管的主體,政府面對企業承受社保巨大壓力的現實不能坐視不理。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大環境長期不景氣的惡劣環境中,政府優化管理機制,合理適度轉移企業社保壓力不可或缺。
比如逐步實現養老保險替代。比如在十年內從現有水平逐步實現養老保險替代至六成左右。又如持續、合理、適度地逐步增加職工工資收入。工資收入增加有助于促進消費,消費增加有助于進一步帶動生產。這對企業增加收入以應對社保繳費壓力至關重要。再如,某些特殊或緊急情況中,政府出臺措施暫緩或免收企業一段時期內的社保也是可以考慮的措施。這種特殊或緊急情況下的政策性傾斜不僅是解救企業于危難中的救命稻草,也是避免大規模裁員和失業問題的重要手段。
雖然法律層面早已明確了繳納社保的責任義務,然而目前只有城市中的企業基本實現了全面參保,相對偏遠的鄉鎮與農村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參保缺口。社保繳納不完善問題也是引發企業繳費負擔的間接原因。因此,持續拓展社保覆蓋范圍,加快實現全民參保不容忽視。
一方面,監管層需要堅持不懈強化宣傳教育工作,幫助社會各界充分認識到社保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另一方面,適當增加對逃避和拒絕繳納社保的企業、機構等的懲處力度也是推動全員參保的重要手段。
對比國內外企業社保繳納比率不難發現,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我國與歐美不少國家處于相同甚至偏上水平。如此高額的社保費用顯然已對不少國內企業形成了沉重負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競爭力。因此,探索適度降低社保繳納比重的途徑已經成為新形勢下企業逆勢生存的重要手段。這不僅需要企業通過提高生產率與技術附加值對沖人工成本,也需要管理層積極嘗試可替代方案及政策性扶持手段持續減輕企業負擔。同時,全面覆蓋社會各行業與人員也是夯實社保整體基礎、緩解特定企業社保壓力的重要舉措。只有不斷填補傳統模式下社保繳納的各種漏洞與不足,社保才能基于全局化發展實現普及與普惠,才能合理適度降低企業不合理負擔。企業也能基于更多扶持力量的加入而提升競爭力。這也是實現社會、行業、企業、職工互利共贏、協同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