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華 如東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現階段,我國產業結構正在不斷優化整合,大量污染較為嚴重的工業企業被遷移,原本的工業用地被逐漸開發成住宅用地或商業用地,但其遺留的場地環境污染問題,尤其是土壤污染問題仍十分嚴重,直接降低了大眾的生存質量,到目前為止,在工業污染場地環境調查工作中,評價標準仍存在很多漏洞,調查周期也相對較長,樣本分析所要投入的成本較高,人員對調查工作的重視程度也不夠,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最終取得的調查結果也將缺少可靠性、精準性。在社會不斷發展,時代穩步進步環境下,污染場地問題隨之受到更多人的關注與重視,鑒于此,有關部門應建立健全的評價標準體系,并構建動態型調查模式,做好場地水文地質調查工作,強化調查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由此確保工業污染場地環境調查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不斷提升場地的復用價值。
現階段,部分地區所采用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為GB15618-1995,此種標準主要適用于農業用地內污染物質的檢驗,而在工業污染場地的檢測過程中,GB15618-1995 只能起到參照借鑒作用,并不能完全的充分的發揮出參考作用。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形勢下,工業場地污染物質的種類不斷增加,除了常見的污染物質之外,在土壤組織內還可能具有揮發性有機物或半揮發性有機物,在此情況下,如果只對土壤內含量進行檢驗,將會導致檢驗結果出現誤差。此外,當前的污染類型大多都是復合型污染,原有的檢測標準,難以對整體質量進行系統全面判定。大部分企業在檢驗污染物質時,仍使用單因子污染鑒定方法,對污染實情進行綜合分析,但在實際情況中,有很多污染物質在生成過程中,還催生了其他類型的污染物,如果不注意就會導致評價結果缺少客觀性。
工業污染場地環境調查工作大致分為三個周期,此種調查方式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有序性,但同時所耗費的時間成本也會提高,特別是在一些污染情況較為嚴峻,污染物質種類較多的工業場地,在進行第二周期,也就是在初始取樣分析與全面取樣檢驗工作中,所涉及的內容比較繁雜,不僅要在完成初始取樣分析的前提下,進行多次的樣品搜集,還要在系統評定過程中,開展大規模的數據補測,從而導致工業污染場地環境調查工作周期卻來越長,部分地區已達到五年之久,此種問題也使得在建工作阻礙重重。同時,很多污染場地隸屬于地區的歷史遺留問題,反復的數據調查,也會加大調研投資金額。
鑒于工業污染場地環境調查工作需要搜集的樣品數據,總體數量較大,土壤樣品的檢驗流程較為瑣碎,包括過篩、烘干、分裝等,因此所耗費的檢驗時間也較長,而在污染物質的類型不斷豐富形勢下,在對樣本進行處理之前,還需要完成其他環節的處理工作,這樣一來,實驗檢驗工作的應用成本也隨之升高。而部分企業為降低資金成本,會減少樣品搜集數量,但此舉極易導致污染地區評價結果的精準性下滑,同時也將增加后期修復過程中的應用成本。
要想保證工業污染場地環境調查工作順利開展,首要任務就是建立健全的評價標準,以此提高最終評定結果的精準性,并為維修養護計劃的制定提供科學有效的參考依據。土壤環境評定標準是場地調研的重要前提與基礎,而我國不同地區的土壤特質區別較大,其中蘊含的各種微量元素含量也大不相同,制定統一的國家土壤環境評定標準,并不一定適合不同區域的土壤調查工作,鑒于此,我國環境保護主管機關,應大力激勵各省市地區,依據本區域的環境污染特質,土壤天然背景數據,經濟可承擔水平以及社會發展狀況,制定出相適宜的土壤環境評定標準,以此保障生態系統的安全性,確保人體健康不受影響。此外,要統籌規劃土地使用性質,獨立設定地方性的土壤環境評定標準,確保工業污染場地環境調查工作更具意義。
除建立健全的評價標準之外,還要構建動態調查模式,以此有效減少項目的調查周期,不斷提升場地的二次應用價值。我國現下所開展的工業污染場地環境調查工作,仍停留在初期摸索階段,對場地污染的認知還很淺顯,并沒有找到污染物質的遷移規律與散布規律,能使用的調查技術方法也相對較少,伴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逐步成熟,實時檢測技術與設施設備應運而生,包括便攜式X-射線熒光光譜儀器,電磁技術以及鉆孔技術等等,合理使用這些新興技術與設備,能夠有效縮短調研周期,并能進一步降低調研成本。
做好場地水文地質調研工作,不僅能準確掌握污染物質對周邊環境造成的污染情況,也能為后期修復工作指明應用方向。針對污染較為嚴重的地區,需要在搜集現場土壤或地下水樣本前期,開展專業的場地水文地質調研,包括靜力觸探、抽水檢測、注水檢驗等等,以此掌握場地內各深度下的土壤特質,如粘土、粉土、砂土等等,并明確其具體的空間散布狀況,進而獲得土壤容量、含水量、有機物質含量、潛水層水位等基本數據。在此前提下,結合此種水文地質特性,制定規劃場地調研計劃,從而確定土壤采樣和地下水井位的厚度與范疇。
綜上所述,工業污染場地環境調查工作是一項煩瑣的系統工作,健全評價標準能夠提高評定結果的精準性,使用動態調研模式能夠減少項目調查周期,進行場地水文地質調研,能夠掌握周邊環境的實際污染狀況。就現下工業污染場地環境調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并摸索出有效解決對策,能進一步提升場地環境調查結果的精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