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樂平 安徽水利開發有限公司
近年來,我國面臨著嚴重的能源和環境問題。隨著整個社會積極倡導節能建筑,不應忽視節能建筑的應用。建筑業作為大規模生產,大規模能耗和大規模浪費的代表,更應重視節能建筑技術在建設項目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有效地促進全球環境保護的進步,而且可以為我國建筑業的全面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節能施工技術不僅可以根據節能趨勢在建設項目施工階段提高環保指標,還可以滿足施工效率,合理降低施工成本,有效降低了工程質量和總體能耗達到標準,以實現雙贏。從實踐的角度來看,將此技術應用于建筑工程需要從節能的概念開始優化建筑材料和質量。使用節能材料可以減少資源消耗,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率,并降低環境污染。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企業應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科學地選擇節能環保的建材和工藝,以改善現有的施工理念,防止對建筑物周圍環境的污染,提高建筑質量和人們的生活環境。
盡管我國資源豐富,但由于人口過多,政府一直支持節能技術的研究、開發和使用,我國的發展速度仍然相對落后于發達國家。普通百姓口頭談論節能,沒有將節能的概念付諸現實生活。然而,近年來節能概念的發展刺激了各種新型建筑節能材料的開發,這些材料在促進節能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方面發揮了作用。但是,由于技術原因,節能建材的價格高于普通建材。考慮到建筑公司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控制,項目負責人將改為考慮使用常見的建筑材料。這在我國建筑節能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政府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以支持和指導節能技術,并從國外引進新的節能材料和技術,幫助在我國的建筑項目中廣泛使用節能技術。
眾所周知,地球上所有能源的來源都來自太陽能,而太陽能是最好的自然能源,無污染且可回收。如今,太陽能已廣泛應用于社會各行業的節能技術。建筑項目中使用的太陽能技術的最終目標是系統地開發散熱、遮光和太陽能收集。這樣,可以利用太陽光反射設備使建筑物具有一定的能力,達到節能的目的。盡管如今太陽能已廣泛可用,但仍然面臨許多問題,例如高昂的設計成本和惡劣的天氣。如果想在建筑項目中更多地使用太陽能技術,則需要不斷實驗與創新。
風能也可以帶來環保的能源,作為一種可再生的自然能源,并且安裝和使用起來非常方便。風能主要通過設備轉換為電能,從而被人類使用。與太陽能相比有優缺點,下雨天時,不能使用太陽能時,風能會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些替代用途可確保為建設項目提供可靠,提供不間斷的環保能源。
屋頂是建筑物屋頂的表面,必須長時間暴露在風和陽光下,屋頂主要是指屋檐和屋脊之間的部分。當前,需要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屋頂節能建筑技術。首先,需要選擇合適的保溫材料,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選擇材料時,需要選擇高強度,密度相對較低且不易吸水的保溫材料。在特定的施工過程中,應選擇隔熱材料,并將其置于防水層和屋頂面板之間。另外,有必要選擇合適的施工方法以增加建筑物的隔熱效果。在使用屋頂節能方法中,反向鋪裝方法是具有較高利用率的方法。反向鋪裝方法如下。在防水層的頂部放置一層保溫層,以達到隔熱的目的。為了保證在特定施工期間的整體工程質量,必須嚴格按照有關規范進行施工,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加強對項目的監督,確保項目的有序進行。
墻體節能是通過多種相關措施和先進的施工方法,形成綜合的施工要求和施工體系,以提高墻體的保溫性能和整體質量。節能和合理選擇墻體隔熱材料非常重要。墻體采用保溫節能材料,一方面可以節約能源,還可以滿足建筑空間或熱力設備的熱環境。因此,在選擇建筑物隔熱材料時,必須選擇導熱系數低的隔熱材料,以使在寒冷天氣下室溫不會造成熱量損失過大。合理應用節能施工技術在建筑墻體節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墻體節能保溫可分為內墻保溫和外墻保溫兩部分。內墻的隔熱技術相對簡單,但是需要熟練的技術經驗。外墻保溫比內墻保溫更困難。不僅具有基本的隔熱功能,還可以防止房屋漏水和墻壁剝落。出現問題時,必須同時進行合理的施工管理。在施工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墻體保溫和節能施工技術,并增加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的使用,以不斷創新和完善墻體保溫系統,更好地滿足了安全性和耐用性要求。
循環水建設技術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基坑施工中的泥沙循環利用技術,雨水循環利用技術和現場生產廢水利用技術。首先是基層施工中的沉淀物回收技術。主要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一方面,通過利用自浸效應將殘留在上層的水引導到下層,可以將大部分水資源補充到地下。另一方面,將降水所抽的水體進行集中存放,并且主要用于生活用水,例如洗滌,沖洗和灑水。當然,可以使用處理后的水,水質達到相應的要求的水體后,可用于結構維護水、基坑支護水、現場抹灰水等;其次,雨水回收技術。雨水循環利用技術是指項目的建設過程,收集雨水后,經過雨水滲透,沉降等環節的處理,用于建筑工地的除塵,綠化和洗車環節。最后是現場生產廢水利用技術。現場生產廢水利用技術是指通過對生產廢水和生活廢水進行過濾和沉淀,回收水資源。
總而言之,在建設項目的建設中推廣和使用節能技術可以緩解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與資源匱乏之間的矛盾。同時,也對國內相關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的設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應結合所學的知識,對于節能技術不斷嘗試改進,為節約資源貢獻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