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明
有效教學就是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時空內不低于平均水準的教學。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效益,其衡量的指標是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有效教學的目標包含: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是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創新思維的發展;有效地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有效地發展教師的教學效能,促進 教師的專業成長。因此教師必須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具有“全人”的概念。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就成為教 師必須認真思考和探索實踐的問題,怎樣做到有效或高效?以下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1.轉變教學觀念
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教學觀念不解決,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學方法,使用起來 也會“走樣”。在以往的教學觀念中,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講,把學生當作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容器。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具體表現在教師和學生角色及其作用的巨大改變上,它提倡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知識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提供者和灌輸者,學生是知識建構的主體,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和被填灌的對象。
2.將生活化情境融入數學課堂,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果
課堂教學精心創設情景,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啟迪。這不僅有利于直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習 活動成為學生主動進行的、快樂的事,而且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其學習能力。新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 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因此,通過學生所了解、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如環境問題、治理垃圾問題、旅游問題等等),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起推動作用。學 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是構成學習動機的重要成份,無疑地,數學課堂教學應積極激發學生對學習的需要和興趣。
3.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雙邊活動的有機結合,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掌握知識與技能、發展能力與體力的活動。如果我們的教師只注重“教學任務”的完成,采用單一的“填鴨式”和“注入式”教學方法,不注重與學生互動,教師在講臺上唱獨角戲,教師講得再辛苦這樣的教學也是無效教學。因此,教師要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鞭策自己,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傾聽學生的想法,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不諷刺和嘲笑學生,多表揚和鼓勵學生。教學內容安排一定要兼顧每一位學生。課堂教學方式要進行創新,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在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過程中,盡可能要讓所有學生主動參與,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
4.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教學方式決定學習方式,首先我們應當通過教學方式的變革來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指導者,監督者和咨詢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因此,我們要關注學生學習情緒,營造平等、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全員發動、全程介入,全方位參與,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 快樂,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高中數學教師可從以下方面做起:
(1)自主學習方式的培養。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每一個環節的設計。只有自己選擇和確定 的內容才是最好和最有效的,教師的教學設計得再好,也未必適合所有的學生。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自我反思”。通過自我批判,可以實現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此外,要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思維。書本、教師以及同學的觀點不都是也不總是正確和完美的,只要善于引導學生用置疑的眼光去評判學習內容,總會發現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在批判性思維中,一方面可能會引導學生發現學習內容的一些漏洞,但更多的是通過批判反而驗證了學習對象的正確性,同時發現了自己認知上的缺陷。
(2)合作學習方式的培養。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學習任務與合作方法,引導學生虛心向同學和老師請教,要學會傾聽他人意見。此外還要引導學生樂于把自己的經驗與同伴分享。教然后知不足 ,學然后知不 困,在幫助別人解除疑惑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感到自己掌握的知識不夠用 ,感到自己的理解程度不夠深,這就很自然地迫使他去深入研究。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在提高自己,因此,我們要引導學 生善于把自己的經歷和體驗發布出來,以和同伴分享。
(3)探究性學習的培養。教師要引導學生針對不同問題選擇具有個性特點的問題解決策略,最終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不再是平鋪直敘和直接交待問題結論式的,而是更多地提供一些問題情境,這些都為我們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時間和空間等條件。對此,要引導學生針對不同問題選擇具有個性特點問題解決策略,最終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5.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應做到及時反思
每一個教 師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我這樣做有效嗎?”“什么樣的做法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在課堂上哪一點我可以做得更好?”等等,有反思就有進步,也為下一次的教學積累經驗。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不斷去思考,不斷去總結,不斷去交流,我們就能使課堂教學的效果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李志堅.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解析[J].高考. 2020(34).
[2]朱小燕.淺談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20(16).
[3]王智華.論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高考. 2020(24).
[4]肖海生.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 2018(16).
[5]李鳳連.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 2018(33).
[6]趙海晶,耿勇.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數理化解題研究. 2016(21).
[7]陶文尉.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J].新課程(中學).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