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巧枝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問題的學習。近年來,國內逐步將PBL引入到中小學教學中來。PBL是一種以問題為起點,以學生為中心,以探究為基礎的學習過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說明問題的重要性。問題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問題可以引領學生的學習探究?;赑BL的小學數學課堂結構可以簡單概括為“三步驟六環節”?!叭襟E”是指以“問題引發——問題探究——問題解決”為基本的教學結構框架。 “六環節”是指創設(
Establish)、探究(Exploration)、解釋(Explain)、應用( Employed)、拓展(Expand)、評價(Evaluate)6個教學環節,簡稱“6E教學模式”。下面結合《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的教學,構建PBL視角下的小學數學“6E教學模式”課堂結構。
一、問題引發:創設情境,驅動學習任務
PBL強調問題的情境性,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是教學的關鍵,創設問題情境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它的選擇取決于教學內容的需求和學生的需求,要“按需而問”。教師要學會尋找思維的生長點,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用問題情境來啟發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帶著好奇去學習新知識,從而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運用故事情節激發學生思考,形成問題鏈,為“任務驅動”搭建思維橋梁。
二、問題探究:合作探究,建立教學模型
PBL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的探究形式,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主動探究的過程。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數學經驗,以問題式的任務驅動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將教材中靜態的數學知識轉換成動態的實踐活動,誘發學生探究的動機,通過探究活動情境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從而有利于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在探究學習環節中,教師充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探究解惑的氛圍,鼓勵學生分析、討論、實踐、總結、建模。因此,教師要引領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問題探究,讓學生順利建立數學模型。
教學環節
借助幾何圖,構建面積概念模型
學習活動
1.兩塊草坪的面積是指哪里?
出示家希爾先生和格林太太家的兩塊草坪。
師:請你用手比劃一下兩塊草坪的面積。
(把實物圖抽象成數學幾何圖)
生:兩塊草坪都是長方形,草坪的面積就是長方形的面積。
評價要點
把實物圖抽象成數學幾何圖,讓學生直觀地知道比較兩塊草坪的面積就是比較兩個長方形的面積。
教學環節
嘗試驗證,對面積單位引發思考
學習活動
2.用什么方法知道兩塊草坪的面積?
生:我把兩塊草坪的幾何圖重疊的比較。
生:用尺子量。
師:這些方法可行嗎?
生:不行。重疊法剩余的部分不好比,尺子量太不現實了。
師:那怎么辦呢?能不能用工具進行度量呢?
評價要點
在分析和驗證中發現重疊法和測量法不可取,最后提醒學生用工具度量,激發學生對面積單位的思考,增強尋找合適的面積單位進行測量的動力。
教學環節
合作探究,構建面積單位模型
學習活動
3.你打算用什么工具對兩塊草坪的面積進行度量7
提供了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三種基本圖形作為面積單位測量工具。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學習,使用不同的度量工具,把你的發現分享給大家。
生匯報:我用圓形和三角形進行度量,發現都有一些面積不能鋪滿,而正方形剛好鋪滿。
師:如果正方形一個大一個小,有度量的意義嗎?
生:不行,大小不一,不能知道準確結果,必須每介正方形一樣大。
師:同學們思考得真深入,正方形是最適合的面積單位,度量物體時必須用統一的面積單位。
4.通過比較,誰家的草坪更大?
師:格林太太家和希爾先生家的草坪的面積分別是多少?
生:格林太太家的草坪面積是10個口,希爾先生家的草坪面積是12個口,所以希爾先生家的草坪面積大。
師:哦!怪不得山姆在希爾先生家花的時間長,這下山姆可以跟希爾先生解釋了,非常感謝同學們的幫助。
師:用口對物體面積進行度量時,怎樣判斷面積的大?。?/p>
生:面積的大小就是面積單位的累加。
評價要點
學生經歷思考、猜測、實踐、交流、總結等過程,學生能從定性比較大小到定量刻畫,在對比分析中,發現正方形作為面積單位更合適,明確面積單位要統一。學生經歷發現面積單位和使用面積單位的過程后,順利構建面積單位模型。
三、問題解決:實踐應用,開拓知識寬度
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再創造者,為學生呈現多種素材,把面積和面積單位的知識放到更廣闊的空間去實踐,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方法和數學經驗,在新的問題情境中去實踐、驗證和應用,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開拓知識的寬度,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數學技能,真正實現了思維的轉化。
整節課的教學設計是由山姆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經歷問題引發→問題探究→問題解決的過程,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再要把數學模型回歸于現實情境中,有助于學生實現知識的內化,在幫助山姆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面積和面積單位的理解。
四、整體提升:多元評價,促進全面發展
課標(2011年版)指出: “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應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恰當呈現并合理利用評價結果,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辈煌虒W環節的評價有著不同的要求和作用,建立多元的“6E教學模式”評價體系,并把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根據學生的實踐過程、匯報展示、問卷調查等設計恰當的評價表。從自我、生生、師生等方面進行評價,從而形成對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幫助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學習、探究、回顧與反思,更好地激勵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通過實踐研究發現“6E教學模式”的實施能促進學生數學知識體系的建構和方法能力的提升。根據整個教學內容,科學合理的設計《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學習檢測,從“基礎的填空一加深的描畫一提升的設想一反思的提問”四部分對學生進行檢測,通過檢測結果可以發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的能力發展。還可以有效的說明“6E教學模式”讓學生體驗到問題教學帶來的思維轉變,感受到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在PBL背景下,每一個教學環節都用問題促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能充分地考慮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和教學要求而設計,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