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敏
摘要:在我國經濟結構構成中,林業產業占有重要地位,是國 民經濟穩定有序運行的基礎。隨著生態發展理念的廣泛普 及,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兩者關系,提高林業森林 環保價值就顯得十分重要。地區林業部門要根據林業產業實 際,采取科學合理的林業栽培技術,突出林業產業的重要 性,對常發病蟲害也要做好應對防治,采取多樣化手段保證 林業樹木健康生長,從而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特點;問題;防治策略
引言
我們都知道,在林業系統中,最常見的問題是病蟲害現象,這一問題的出現使我國的林業系統遭 到了嚴重破壞,不能實現其優良的發展價值。
1林業病蟲害防治存在問題分析
1.1受災范圍持續擴大
近年來旱災、暖冬等自然現象的頻繁出現, 為病蟲害生長、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加之人為 活動的日益頻繁、森林面積的日益擴大,使病蟲 害蔓延擴散速度日益加快,而這也使得林業病 蟲害日益惡化。在一些偏遠林區,受技術及經 費的限制,無法及時有效地開展防治工作,導致 病蟲害不斷蔓延擴散,受災面積持續擴大,進而 陷入到 “受災——防治——受災”的惡性循環當中。
1.2保障措施缺乏效力
由于宣傳工作不到位,使得地方政府及民 眾對林業病蟲害防治缺乏正確認識,地方政府 指導力度不足,群眾自發防治意識薄弱,而這對 于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有效開展是極為不利 的。除此之外,部門與部門之間協調性較差,責 任劃分不明確,導致林業病蟲害防治極易出現 貽誤防治時機、存在防治漏洞等現象。另外,林 業病蟲害防治資金也相對短缺,地方政府無法 為林業病蟲害防治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導致 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進展困難。
1.3病蟲害種類繁多
隨著國際貿易的日益頻繁,林業病蟲害種 類日益增多,除了本地原有的病蟲害種類外,還 有一些外來入侵的病蟲害種類。這些外來入侵 的病害蟲害種類,打破了林業原有的生物鏈體 系,對林業病蟲害防治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尤 其是個別具有較強危險性的病蟲害,如松皰銹 病、松葉蜂、大蠶娥、松材線蟲等,這些病蟲害危 害性高、發病突然、傳播速度快,具有較大的防 控難度,現有的管理及技術依舊存在諸多不足, 無法對其進行抑制。
1.4防控體系缺乏完善
當前林業病蟲害防治大都采用自上而下的 管理模式,只有發生林業病蟲害之后才會開啟 防治機制,存在嚴重的滯后性,極易因此貽誤防治時機。除此之外,林業部門在與其他部門合 作時普遍處于被動狀態,很少主動分享防治資 訊,使得許多良好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無法得以 有效推廣應用,而這也是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 水平難以得到有效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2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優化策略
2.1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是當前林業病蟲害防治常見的一種手段,其 最明顯的優勢就是環保無污染,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破 壞。從生物防治法的原理來看,它是以生物學為基礎,通過 生物之間的天性和食物鏈關系來消滅病蟲害,現階段較為常 見的技術形式有兩種,即微生物防治形式和生物天敵防治 形式。首先,微生物防治形式是通過部分微生物對病蟲害 的特定克制來實現的,一般只適用于病蟲害發生范圍較小、 傳播不嚴重的區域,在實際運用中它對于技術性要求較高, 大規模推廣應用還有一定難度,使用做多的微生物是蘇云金 桿菌。其次,生物天敵形式,利用生物相互之間的天性克 制來達到防治目的。當前,我國這一技術形式運用的生物大 多是以國外引進為主,在消滅病蟲害的同時維持區域生態平 衡。例如,較為常見的生物天敵有嚙小蜂、赤眼蜂、花角蚜 小蜂、瓢蟲等,對樹木生長是十分有益的。
2.2化學防治法
當前,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化學防治手段是效果最 好、速度最好、應用范圍廣泛的一種方法。根據病蟲害類型 和危害程度選擇相應的化學藥物進行消滅,可提高防治的針 對性和科學性。不同地區的林區樹木類型各有差異,病蟲害 發生的類型和危害也各不相同,這就需要認真選擇化學藥 物,同時還要考慮到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當前,林業 樹木病蟲害常見的化學藥物防治類型有多菌靈、百菌清、三 唑酮、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石硫合劑等。從化學藥物的 實際運用來看,它在林木病蟲害防治中使用可以節省大量的 人力、物力、財力,并且可以徹底全面地消滅各種病蟲害。 需要注意的是,化學藥物雖然效果較好,但是會對周圍生態 環境造成一定影響,一旦藥物施用量控制不當就會對林區樹木正常生長造成不利,嚴重的話還會對周圍居民的人身安全 產生不利影響。對此,就需要地區林業部門要嚴格按照化學 藥物使用標準,控制施用量,提高防治過程的規范性和科學 性,同時還要在化學藥物選擇過程中,結合地區林區森林實 際情況,選擇相對應的化學藥劑,以低毒性、綠色性藥物為 主,并在具體使用中合理搭配,控制好使用范圍,實現防治 效果最好的同時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2.3營林防治法
這種病蟲害防治技術可以大大提高林區樹木的生長質 量,尤其是幼苗階段的成活率,可以對樹木生長全過程進行病 蟲害防控。它的適用對象主要是那些林區面積大、林木資源豐 富的地區。首先,在對林區樹木進行栽培時,要做好對種植土 壤的保護工作,提高土壤的純度,消除潛在的病蟲害原體,同 時還要對土壤的溫度、濕度等進行檢測,保證各項指標在合理 范圍內;其次,對林區種植土壤進行定期翻耕,將土地板結打 碎,深耕細作,提高種植土壤的通透性和疏松性,并通過陽光 照射來殺死有害病菌;第三,做好水肥一體化管理工作,根據 樹木長勢情況合理添加有機肥,并根據墑情定期進行水灌溉, 為林區樹木生長創造適宜空間,確保各項生長條件都得到滿 足。除此之外,在秋季時節要對樹木落葉進行集中處理,定期 清掃不可過度堆積,堆積的潮濕環境會增加病蟲害滋生風險, 而且這樣也可以切斷病蟲害的傳播途徑。
2.4建全和完善樹木植物檢疫和監測制度
在林區中,林業防治部門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植物定時檢疫和監測制度,并及時的完善。在這之 中包括對于外來害蟲的檢測,令技術人員對林區可能造成的環境破壞具有預見性,及時發現害蟲可能 對林區造成的風險。確定病蟲害發生原因,制定智能化檢測系統,定時采集收集整理過往及現狀數據, 定時對比歷史數據與現狀數據,避免有樹木出現疫情而管理人員不了解的情況。
2.5 加大宣傳力度
林業部門必須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廣播、宣 傳單、網絡等形式,對林業病蟲害的危害、防治 的必要性及相關法律政策加強宣傳。使當地群 眾都能充分意識到林業病蟲害的危害性,自覺 加入到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當中,做好林業病 蟲害疫病檢測,一旦發現林業病蟲害疫病,要立 即向林業部門匯報。林業部門接到匯報后,要 及時組織力量對林業病蟲害源頭加以控制,以 此來避免林業病蟲害進一步蔓延擴散。
2.6科學合理地開展育林工作
林業部門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合理的育林工作。育林工作,應當既適應森林生長的 需要,又適應當地的自然條件。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林業資源健康穩定的發展中,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林業防治部門必 須重視病蟲害預防和控制措施和技術的更新,健全完善檢測系統,促進林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麗敏.生態模式下林業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途徑[J].鄉村科 技,2020,11(30):79-80.
[2]李文芳.基于生態模式下的林業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J].現代 園藝,2020(8):61-62.
[3]杜詠梅.基于生態模式下的林業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探究[J]. 花卉,2020(4):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