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薇羽 李方園 田江
摘要:從國內高等院校大學生網絡信息行為性別角度出發,基于不同高校所收集到的2132份問卷調研的數據,聚焦大學生網絡學習、娛樂、網購、交互等信息行為性別差異特征。研究結果顯示:男女生網絡信息行為存在明顯性別差異,男生在網絡信息獲取、網絡技術利用程度、社區信息交互方面主動性、積極性、參與度高于女生;在數據庫、游戲、新聞等信息需求方面男生高于女生;女生在信息搜尋上較男生更具目的性,在網上音樂、博客、郵件、購物需求方面女生高于男生;在網絡信息交互中女生更傾向于家長、朋友、同學等熟悉的圈子,男生更擅長與老師、網友的溝通互動。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信息行為;性別差異
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環境的發展,知識密集型行業增長,人類活動信息化進程加速,人們網絡信息獲取、交流日趨頻繁。與此同時,網絡用戶信息行為的研究日益受到圖書情報研究者的關注,而性別一直被國內外研究者認為是影響網上信息行為的重要因素。綜觀網絡用戶信息行為研究,網絡信息行為的性別差異研究早已有之,但一般只關注一個方面,如網絡學習、網絡購物、網絡交友、信息獲取、網絡使用意向等,如盛曉君等探究了大學生網購影響因素及其性別差異[1],李雪芹、張敏考察同伴交友的性別差異和年齡階段特點[2],郭玲玲依據文獻綜述了網絡學習中的性別差異[3],鮮有將大學生網絡學習、娛樂、交互、網購等方面的信息行為性別差異進行全面深入研究。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6年1月22日發布的信息,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6.88億,年齡在20-29歲的網民占31.5%[4],在這個年齡群體中,作為接受互聯網群體之一的大學生最具代表性,他們已經成為網絡的主流群體和網絡信息交流的主要參與者。因此,本文選擇大學生這一典型群體的網上信息行為的性別差異作為研究的對象,重點聚焦其網絡學習、娛樂、交互、購物的信息行為性別差異研究,以期從性別差異的視角捕捉大學生網絡信息行為的方式、技能、適應性、認知的特性,以掌握其網絡學習、娛樂、交互、購物的信息行為規律,并間接推斷男女生的顯性信息需求,挖掘其隱性信息需求,對于促進大學生有效進行網絡學習、娛樂、交互、購物,開發體現適合男女大學生多元化、多層次、多結構的網絡資源及教育平臺有很大的幫助。分析與研究大學生網絡信息行為性別差別問題目的在于,理論上探索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網絡教育,構建一種充分體現個性化特點的大學生學習、娛樂、交互等新的教育模式,促進網絡環境下用戶研究理論的拓展與深化;現實中能對網絡學習、娛樂、交互中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自主給予一種普遍性指導,全面促進大學生信息素養培養,優化高校管理及圖書館多元化和個性化服務策略,培養大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為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由理論走向實踐提供事實參考依據。
一、研究方法及相關數據
本研究為了提高研究結論的效度和信度,擴大樣本數據選取,在2017年2月至6月收集了不同高校、不同年級、不同學科背景的大學生作為問卷調研對象。為獲得有效反應大學生網絡信息行為現狀的數據,課題組采用網絡在線問卷形式展開調查,分整班點擊與分散點擊相結合的方式,網絡用戶調查由“調查派”網站提供技術支持。
本調查點擊人數為2132人,其中女生1213人,男生919人;按照用戶所處學科劃分為人文科學類、社科類、理工類、經管類、醫農類,其中人文科學類學生526人(占24.671%),社科類學生408人(占19.136%),理工類學生679人(占31.850%),經管類學生198人(占9.287%),醫農類學生321人(占15.056%)。按年級劃分:大一364人,占17.073%;大二587人,占27.533%;大三956人,占44.841%;大四225人,占10.553%。樣本的構成情況基本符合現行大學生網絡信息主體構成的特征。為解決男女數量不平衡,我們選取百分比計算方法。
二、大學生網絡信息行為性別差異分析
網絡用戶信息行為是指用戶尋求他所需求的信息時所表現出來的需求表達、信息獲取、信息利用等各種行為。它是用戶信息的外在化與延伸化。研究表明,大學生使用網絡出于各種目的,但歸納起來主要為學習需求、休閑娛樂需求、社會交互需求、購物需求,本文將著重探討在滿足上述需求時男女大學生的網絡信息行為差異性。
(一)網絡學習信息行為性別差異
網絡學習需求是指網絡用戶利用網絡平臺、資源以滿足學習知識心理的需求。其中包括搜索引擎、博客、微信、QQ、社區、研究機構平臺等。其有以下特征:一是共享網絡化學習資源;二是以個體自主性與協作互動為主要學習形式;三是突破了時空限制。網絡滿足大學生學習需求的作用是巨大的,網絡已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信息最受歡迎的渠道,在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時,首先想到利用網絡獲取信息解決的大學生平均值達57.12%,在各種求助途徑里占居第一位。調查結果顯示:男女大學生在網絡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差異性是凸顯的,主要體現在:
1.男女大學生網絡學習方式的差異
據調查,在搜索引擎應用方面,男生占78.72%,女生占74.24%,男生高出女生4.48%;經常使用數據庫方面,男生占13.80%,女生占7.66%,男生比女生高出6.17%;習慣在交流平臺探討學習的男生達25.07%,女生達23.02%,男生超出女生2.05%;在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首先想到利用網絡獲取信息來解決的男生比女生高出3.83%。認為計算機的圖文處理功能讓學習更輕松的男生比女生高出13.95%;認為計算機的聲像效果讓學習更生動的男生超出女生8.13%;應用軟件學習的男生勝出女生9.23%。與此呼應,在看待網絡學習方式方面,認為可作為主要學習方式的男生占43.00%,女生占36.66%,男生高出女生6.34%。以上系列調查結果顯示:男生在視覺和空間能力上勝過女生,男生在利用網絡技術學習上較女生更為積極、主動。
2. 男女大學生網絡學習能力的差異
總得來說,相對于男生,女生更傾向于垂直搜索,更注重挖掘網絡信息內容,信息搜尋時更具目的性。而Torkzadeh等指出男性的計算機自我效能感顯著強于女性[5],其結果是男性在網絡使用各方面高于女性,在利用網絡技術學習方面的男性比女性高。
(二)網絡休閑娛樂信息行為差異
網絡休閑娛樂需求主要指網絡用戶訴諸各種快樂體驗的心理需求。大學生主要通過網上音樂、視頻、游戲來獲取體驗,滿足心理需求,其主要特征是通過欣賞影視、音樂、游戲等以怡情身心,釋放學習生活壓力,感受新鮮刺激。調查顯示,網絡休閑娛樂已成為大學生重要的娛樂方式。聽音樂、看視頻、玩游戲在網絡應用中分別排在第二位、第四位、第六位。網絡音樂、視頻、游戲三項平均值為45.92%,在網絡應用中排在第三位。休閑娛樂信息需求個性特征的性別差異顯著,女性對音樂信息需求明顯高于男性(高了9.29%)。實驗證明:女性聽覺能力強,特別表現在是聲音辨別和定位方面,女性對音調、響度和音色的感受性強于男性[6]。從圖3可看出,在游戲信息行為上,男生要比女生高25.60%。就感知覺方面而言,男性的視覺反映快,視覺的空間能力強[6]。相較女性而言,男性更喜愛刺激、冒險、對抗性、競爭,網上游戲恰好迎合了男生的心理需求。
(三)網絡信息交互行為性別差異性
網絡交互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之一。交互可分為個別化交互和社會性交互。本文中的個別化交互特指大學生與網絡資源的交互。社會性交互是大學生通過網絡社區及與教師、同學、家長、朋友等之間的信息交互,它包括網上聊天、微博、電子郵件、話題討論等。
調查顯示:男女生信息交互行為存在顯著差異性。在使用微博、電子郵件、聊天工具等方面,女生比男生依次分別高于3.94%、11.42%、5.75%,在社區共享知識與信息方面女生平均高出男生7.04%。在參與話題討論、社區發帖男生依次高于女生11.77%、11.18%。在社會交互中,男生與女生存在結構性的差異。從圖4中可看出女生比男生更青睞利用微博、電子郵件記錄自己的心情及娛樂休閑的生活,更看重與熟悉的安全人進行信息交流。契合社交化趨勢的女性細膩情感表達,滿足了女生獲取情感支持、維持社交接觸需求,顯示出女生相對男生更關注生活的本質屬性。男生多在網絡社區展示自我、拓展人脈、主動交流、獲取信息,比女生更積極主動,顯示出男性更為事業發展考慮的特性。
(四)大學生網購信息行為性別差異
網購信息需求是指在網上購買產品前,對產品的相關信息進行搜尋,使得購買決策令自己更加滿意心理需求。在搜尋產品信息內容上男女生存在顯著性差異,據劉杰玲在《新生代消費者網絡信息搜尋行為研究》[7]中得出:在電腦、相機、圖書等數碼產品的信息搜尋上,男性高于女性,女性對生活相關信息搜尋比男性明顯要高。本文調查也發現,有過網絡購物行為的女生(44.97%)比男生(32.97%)高出12%。從圖5可以看出,男女生都比較關注產品的價格、品種與時尚,在信息搜尋上卻存在顯著性差異。對商品價格的關注方面,男生占74.75%,女生占67.53%,男生高出女生7.26%,表明男生更看重價格;對于產品品種,70.89%的女性表示非常多的關注,男生則是65.49%,兩者間相差5.4%。對商品款式外觀方面的信息女生關注更多,高于男生2.67%,這得歸結于女生的愛美心理。對稀有商品信息,男女生需求相差不大。一般來說,相較于女生,男生在購物方面更加理性,他們不僅注重產品本身的信息,同時也注重商家提供的售后保障和商家信譽等問題。
三、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得出如下結論:
1.男生在利用獲取網絡信息、使用搜索引擎、進行社區信息交互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均高于女性,這主要緣于男生的計算機自我效能感顯著強于女生。
2.男生在新聞、軟件、網絡游戲等使用方面明顯高于女生,女生對網上音樂、生活信息、微博、電子郵件使用比男性更勝一籌。
3. 男生在視覺和空間能力上勝過女生,在利用網絡技術學習上較女生更為積極、主動。相對于男生,女生更傾向于垂直搜索,更注重挖掘網絡信息內容,更傾向更新知識、擴大知識層面。
4.在網絡社會交互方面,男女生存在結構性性別差異。女生網絡交互對象更傾向于在家長、朋友和同學等熟悉圈子里溝通信息、獲取情感支持。男生信息交互對象相對于女生更擅長與老師、網友溝通互動。
通過以上大學生信息行為的綜合分析可以看出,男女生信息行為性別差別特征凸顯,盡管調研中的數據尚不足以覆蓋國內高校學生網絡信息行為的全貌,但卻是我國當前高校男女大學生信息行為的真實反映。如何有所區別和針對地性最大程度滿足具有不同特征的性別信息需求,如何正確引導男女大學生網絡學習、娛樂、交互等信息行為,此不僅僅是大學生群體自身需要解決的問題,它已經成為了各高校乃至整個社會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盛曉君,袁徐慧,陳美黛.大學生網購影響因素及其性別差異探究[J].當代經濟,2016(9):121-124.
[2]李雪芹,張敏.同伴交友的性別差異和年齡階段特點[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5):241-246.
[3]郭玲玲.網絡學習中的性別差異研究綜述[J].山東電大學報,2008(4):16-20.
[4]CNNIC發布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6-01-22)[2016-10-02].
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6/201601/t20160122_53283.htm.
[5] TORKZADEH G, DYKE T P V.Effects of training on interned self-efficacy and computer User attitude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2(5):479-494.
[6]王淑榮.男女大學生性別差異研究[J].吉林糧食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3):45-50.
[7]劉杰玲.新生代消費者網絡信息搜尋行為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12:24-25.
作者簡介:童薇羽,女,1993年7月生,江西上饒人,漢 ,碩士,助理館員,研究方向:信息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