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秀
2020年東京奧運會預選賽第三階段在塞爾維亞舉行,中國女籃以三戰全勝的佳績鎖定奧運會參賽名額,首場迎戰英國女籃以十分之差獲得首場勝利,在第二場與實力強大的西班牙女籃的比賽時,中國女籃以兩分之差取勝,在第三場比賽時更是以大比分戰勝實力差別較大的韓國女籃。為中國女籃能夠在奧運會中取得更優異的成績,文章通過對預選賽第三階段中中國女籃及參賽對手的比賽數據進行分析并總結出中國女籃的攻防技術特點并提出建議,為提高中國女籃的綜合技術水平提供參考。
本文以2020年東京奧運會女籃預選賽第三階段中中國女籃以及與中國女籃對戰的英國女籃、西班牙女籃、韓國女籃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知網、曲阜師范大學圖書館、國際籃協官網(FIBA)、中國籃協官網查閱相關資料,仔細閱讀整理并進行深刻的分析,為文章的撰寫提供有力的依據和理論支撐。
1.2.2 錄像觀察法
本文通過在央視影音觀看2020年東京奧運會女籃預選賽中中國隊的三場比賽回放視頻,對中國隊的三場比賽進行仔細的觀察與技術分析,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事實依據。
1.2.3 數理統計法
通過對中國女籃及參賽對手的比賽數據利用EXCEL圖表進行數據統計。
1.2.4 對比分析法
通過對2020年東京奧運會預選賽第三階段中中國女籃與參賽對手的比賽數據進行技術比較分析。
2.1.1 投籃次數及命中率分析
如圖1所示,中國隊的兩分球命中率為56.3%,分別比英國女籃、西班牙女籃、韓國女籃兩分球命中率高5.9%、7.2%、19%,二分球的投射能力是反映球隊進攻能力的重要指標,根據表1數據顯示,在這三場比賽中中國女籃二分球出手次數高達144次,雖然比西班牙女籃二分球出手次數少17次,但是投中次數比對方多2次,充分的表明中國女籃在二分球投射方面占據優勢。中國女籃第一場比賽與英國女籃比拼時,對方采取防內線收縮的戰術試圖阻擋中國女籃的進攻,中國女籃頂住壓力內外結合有張有弛,采取“遇到擋拆就換人”的戰術連續快速的配合主動采取進攻,通過中遠距離投射兩分球緊緊咬住比分,在第三局通過一個中遠距離投射三分將比分反超。圖1顯示中國女籃的三分球命中率不占據優勢,甚至低于韓國女籃11.4%,表1顯示在這三場比賽中中國女籃的三分球出手次數達到56次,但是僅有18次投中,體現了中國女籃外線投籃得分能力較弱,雖然投中次數不多但是也會調動對方防守增加內線二次進攻投籃的機會。圖1顯示中國女籃的罰球命中率為85%,出手40次投中34次的高命中率進一步印證了中國女籃較強的中遠距離投籃能力以及強大的心理素質。中國女籃的罰球次數與三個參賽對手較多,更是比韓國女籃多出17次出手次數,從側面可以看出中國女籃的進攻突破次數較多。在觀看比賽視頻時不難看出,中國女籃無論在速度、力量還是頭腦方面都比較果斷球風硬朗。

圖1 中國女籃及參賽對手投籃命中率

表1 中國女籃及參賽對手投籃出手次數及投中次數的比較
2.1.2 籃板球指標分析
拼搶前場籃板球即進攻籃板球可以有效地阻止對方進行二次進攻并為本隊的進攻奠定基礎,拼搶后場籃板球即防守籃板球可以為本隊獲得二次進攻得分的機會。表2顯示,中國女籃在三場比賽中共拿到39個前場籃板球,94個后場籃板球;英國女籃拿到35個前場籃板球,55個后場籃板球;西班牙女籃拿到32個前場籃板球82個后場籃板球,韓國女籃拿到21個前場籃板球62個后場籃板球。前場籃板球的數量多少可以直接體現出該球隊的進攻質量,是球隊得分的關鍵。為更加科學的評估中國女籃進攻籃板的能力,以中國女籃與英國女籃為例來計算進攻籃板百分比[前場籃板數量/(對方后場籃板數量+前場籃板數量)],從而具體的體現兩隊進攻籃板能力。表3結果顯示,中國女籃進攻籃板百分比為41%,比英國女籃進攻籃板百分比高14%,差距較大,體現出中國女籃較強的進攻籃板能力。比如在第二場比賽與勁敵西班牙女籃交鋒時,中國隊護框意識超強單場拿到20個前場籃板。第三場比賽中韓對戰最后一局比賽后半段中國女籃接連拿到兩個前場籃板球緊接著傳球直下進攻得分。身體素質過硬,拼搶籃板球時積極搶位,隊員配合默契,組織有效的拼搶可以為球隊爭取進攻機會。
表2數據顯示,中國女籃拼搶后場籃板球的數量比英國隊多39次,比西班牙隊多12次,比韓國隊多32次,由此可見中國女籃的防守能力較為穩固,同時,拼搶籃板球考驗了球員的反應能力以及對抗能力,因此良好的身體素質尤為關鍵。

表2 中國女籃及參賽對手比賽數據統計

表3 中國女籃及英國女籃進攻籃板情況
2.1.3 失誤指標分析
在三場比賽中,中國女籃失誤次數為45次,比英國女籃多6次,比西班牙女籃多11次,比韓國女籃多6次,失誤次數較多,這不僅會打亂本方隊員的進攻節奏還會給對方進攻得分的機會,比如中國女籃與勁敵西班牙女籃比賽時單場失誤次數高達24次,開局前半段失誤5次,以15:12輸掉第一局比賽,在第三場比賽韓國女籃對陣時,第三局比賽中國女籃一度領先30分,在大比分領先的情況下疏于防守使對方連續兩次突破內線進攻得分。中國女籃的失誤次數較多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球隊的攻防質量和技戰術發揮得不穩定以及隊員之間的配合不默契,使對方獲得更多球權以及進攻得分的機會。

表4 中國女籃第二場比賽數據
2.1.4 助攻指標分析
助攻是指持球隊員在進攻時將球傳給處于優勢位置的隊員,該隊員不需要做其他進攻動作即可投籃得分的傳球技術。所以助攻考驗了隊員之間的默契程度、傳球技巧以及技戰術的部署和位置轉換速率。表2顯示中國女籃在這三場比賽中助攻次數為65次,英國女籃助攻62次,西班牙女籃助攻69次,韓國女籃助攻54次。就單場比賽來說,中國隊面對強大的對手西班牙女籃時助攻僅14次,對方助攻21次,助攻次數的多少可以從一定程度體現出球隊的進攻實力,有效的助攻傳球可以打破對方的戰術部署使球隊直接得分。但是由于影響助攻次數的因素較多,所以助攻次數不能完全的體現出球隊的實際情況。為探索中國女籃的助攻能力,本文采用助攻百分比來進行分析,助攻百分比=球隊助攻總數/攻守轉換次數,其中攻守轉換次數=罰球次數×0.44-前場籃板數+投籃次數+失誤數。表4計算結果顯示中國女籃的助攻百分比為24.6%,英國女籃的助攻百分比為25.4%,西班牙女籃的助攻百分比為26.4%,韓國女籃的助攻百分比為23.4%,由此看出中國女籃的助攻技術處于中等水平。在助攻次數上中國女籃比英國女籃多三次,但助攻百分比卻比英國女籃少0.8%,這跟中國女籃失誤次數離不開關系。

表5 中國女籃及參賽對手的助攻情況
2.1.5 蓋帽和搶斷指標分析
一支球隊的防守能力主要體現在搶斷和蓋帽這兩個指標上,搶斷是指在對方運球或傳球時直接將球截斷,考驗了球員的預判能力、移動速度、靈活性以及基本的身體素質;蓋帽是指在對方將球投出后在空中以絕對優勢將球打掉,考驗了隊員的彈跳能力、空中對抗能力以及爆發力。表2顯示中國女籃三場比賽的搶斷次數為19次,比英國女籃少5次,比西班牙女籃少17次,比韓國女籃多7次,搶斷次數較少,體現出中國女籃防守積極性較低,預判能力有待提高,不能對對方的傳球和運球進行有效的截攔。在第二場比賽時,中國女籃被搶斷13次,搶斷對方6次,暴露出運球傳球技術缺點。表2顯示,中國女籃三場比賽蓋帽10次,英國隊5次,西班牙隊15次,韓國隊12次。觀看比賽視頻時發現,在中國女籃的第一場比賽與英國女籃對陣時,韓旭以絕對優勢步步緊逼嚴密的防住對方,個人拿到單場3次蓋帽的佳績。中國女籃在于西班牙對陣時對方單場9次蓋帽,體現出西班牙女籃絕對的防守能力,也從側面襯托出中國女籃超強的進攻突破能力。中國女籃的蓋帽和搶斷在這三場比賽中不占優勢,充分表明中國女籃防守能力有待提高。
2.1.6 犯規指標分析
在籃球比賽中犯規次數的多少可以從側面體現出該球隊的防守力度,但是在比賽時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的犯規也可以阻止對方進攻得分。表2顯示,中國女籃三場比賽共犯規42次,比英國女籃少6次,比西班牙女籃少9次,比韓國女籃少2次。可以看出中國女籃控制犯規的能力有所提升但是也體現出在防守時的疏忽,比如在第三場比賽第二局開局中國女籃籃下防守不到位使對方反擊成功拿下2分。
3.1.1 在進攻方面,中國女籃以內線進攻為優勢,快速移動配合默契傳切結合,積極搶位勇奪進攻籃板球為球隊增加進攻機會,與參賽對手相比外線得分能力不占優勢,但二分球命中率高達56.3%,罰球的次數及命中率均高于參賽對手。
3.1.2 在防守方面,中國女籃蓋帽和搶斷能力與參賽對手相比處于中等水平,犯規次數少于參賽對手但差別不大,后場籃板球的數量大幅度領先于參賽對手,表明中國女籃在防守時攻擊性不高,同時較多的失誤次數暴露出中國女籃攻防質量和技術發揮的不穩定的缺點。
3.2.1 增強傳球運球技術的靈活運用,減少不必要的失誤次數。
3.2.2 保持并繼續加強拼搶籃板球的優勢,每搶到一次籃板球球隊就多了一次進攻得分的機會。
3.2.3 加強防守積極性訓練,對無球隊員的防守增加重視。
3.2.4 加強身體素質的練習,任何一項籃球技術的靈活應用都離不開強硬的身體素質,并在素質練習時加強空中對抗練習,增加隊員在空中拼搶籃板球以及蓋帽的優勢。
3.2.5 提升外線得分技術水平,在比賽時真正做到內外結合,穩定內線進攻的優勢加強外線得分的技術。
3.2.6 賽訓結合增加比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