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旭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的生活水平始終保持穩定上升的勢頭,越來越多的人不止追求于物質上的滿足,同時也促使人們不斷追求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特別是群眾對于廣場舞運動的參與程度,呈現出日益增長的發展趨勢。因此體育運動作為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柱得到了蓬勃發展,再加上社會大眾的體育意識不斷增強,人們的體育價值觀也從單一化慢慢發展為多元化,愿意投身到體育健身的隊伍中來,熱愛、關心和參與體育運動已成為時代的新風尚[1]。廣場舞作為一項集健身、娛樂、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運動,受到了各個年齡段人群的喜愛和青睞,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可以充分鍛煉人的身體,增強人的身體素質,并且其活動范圍較小,是一項適合全民參與的健身運動項目[2]。基于此,本文通過對當前開封市廣場舞運動開展現狀的調查研究,深入分析了參與廣場舞運動人群的特點,以及影響廣場舞運動開展的多種因素,從中找到當前存在問題并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為開封市廣場舞運動的開展提供參考,期望能夠推動廣場舞運動在開封市的良好發展,為居民身體素質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
以河南省開封市龍亭區、順河回族區、鼓樓區為研究對象,對開封市廣場舞參與者和開展現狀進行分析。
如表2所示,通過調查可以發現,河南省開封市廣場舞的參與者中,女性人數較多,男性人數極少,男女參與者的比例存在著失衡的情況。客觀而言,愿意學習舞蹈的大多為女性,男性更愿意參與太極等運動。

表1 河南省開封市廣場舞研究對象情況調查

表2 參與者性別的調查(n=80)

表3 參與者年齡的調查(n=80)
如表3所示,根據調查河南省開封市廣場舞參與者中,年齡處于40歲以下的有3人。除此之外,其他年齡段的人數相對平均,51-60歲和60歲以上的人偏多。客觀而言,由于60歲以上參與者多為退休人員,休閑娛樂的時間較為充足,有強烈的鍛煉意愿,所以成為廣場舞的主體。40歲以下的參與者需要工作,空余時間相對較少,并且有較多的娛樂項目,如上網、打球等。
通過表4對于職業的調查可以發現,廣場舞運動的參與者一半以上都為退休職工,這主要是因為退休職工每天的時間較為充裕,而且許多剛剛離開單位的職工不適應退休生活,具有一定的社交需求,使得他們主動參與到廣場舞運動中來,再加上廣場舞是一項相對簡單并且易于進行的運動,可以起到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的作用,受到各類人群的廣泛喜愛。而根據統計結果我們也可以看出,學生和企業管理層參加廣場舞運動的人數最少,分別為3人和6人,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和企業管理層的學業與工作壓力較重,沒有太多的空閑時間參與到廣場舞運動中,再加上廣場舞運動的參與者多數為中老年人,與學生的社交圈存在較大出入,對廣場舞運動的興趣不高。

表4 參與者職業情況的調查(n=80)

表5 廣場舞參與者動機的調查(n=80)
在此次研究過程中,對開封市廣場舞參與者的目的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有38人參加廣場舞運動是本著強身健體為目的,占接受調查總人數的47.50%,有25人參加廣場舞運動出于個人的興趣愛好,占接受調查總人數的31.25%,有10人參加廣場舞運動是為了緩解壓力,占總比重的12.50%,還有7人是出于社交需求參加廣場舞運動的,占總比重的8.75%。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逐漸得到滿足,因此開始追求精神生活的豐富,而廣場舞作為一項趣味性的運動,能夠使人的身體和精神都得到放松,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人的生活質量,所以很多人樂于參與到廣場舞運動中。

表6 廣場舞開展頻率的調查分析(n=80)
根據表6所示,目前河南省開封市居民每周參與廣場舞運動的次數存在較大差異,由于時間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有15名被調查者每周進行2次及以下的廣場舞運動,占接受調查總比重的18.75%,有35名被調查者每周進行3-4次的廣場舞運動,占接受調查總比重的43.75%,有18名被調查者每周進行5-6次的廣場舞運動,占接受調查總比重的22.50%,每周進行6次及以上廣場舞運動的被調查者有12名,占總比重的15.00%。可以看出,大多數被調查者每周參與廣場舞運動的次數是3-4次,還有部分被調查者可能會出于日常的空閑時間比較少的原因,所以參與廣場舞運動的頻率不是那么頻繁,每周基本在兩次以下或者幾個周才參與一次廣場舞運動。

表7 廣場舞開展活動時間的調查分析(n=80)
根據表7所示,開封市居民每次進行廣場舞的時間各不相同,有的人只是淺嘗輒止的進行運動,而有的人則是對廣場舞十分熱愛,每次都要達到良好的運動效果。單次運動時間在1小時以下的居民有15名,占接受調查總人數的18.75%,單次運動時間在1-2小時的居民有42名,占接受調查總人數的52.50%,單次運動時間在2-3小時的居民有20名,占接受調查總人數的25.00%,單次運動時間在3小時以上的居民有3名,占接受調查總人數的3.75%。參與廣場舞的居民往往是根據個人的身體素質確定運動時間的,一些年齡較大的人不適合進行過量運動,所以活動時間一般比較短,而運動時間超過3小時的居民往往是一直都在堅持進行廣場舞運動。

表8 廣場舞開展場所的調查(n=80)
根據表8所示,開封市能夠開展廣場舞的場所基本為以上幾種,其中選擇在公園進行廣場舞運動的人數為28人,占總比重的35.00%,選擇在中心廣場進行廣場舞運動的人數為34人,占總比重的42.50%,選擇在社區公共場地進行廣場舞運動的人數為16人,占總比重的20.00%,有2人選擇在空地進行廣場舞運動,占接受調查總比重的2.50%。開封市的中心廣場由于面積較大,因此選擇在此進行廣場舞運動的居民最多,也有利于當地居民之間的交流溝通。

表9 廣場舞比賽交流情況的調查(n=80)
廣場舞比賽的組織形式多樣,在接受調查的80名廣場舞運動參與者中,有32人曾經參加過廣場舞綜合比賽,占總比重的40.00%,有11人曾經參加過廣場舞邀請賽,占總比重的13.75%,有19人曾經參加過廣場舞表演賽,占總比重的23.75%,還有18人曾經參加過單位組織的廣場舞比賽,占總比重的22.50%。從這一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開封市的廣場舞比賽多是以綜合比賽的形式開展的,邀請賽的組織形式較少,這主要是因為開封市的廣場舞還沒有形成規模,參與者之間的交流存在障礙,不利于大型比賽的舉辦。
從對開封市廣場舞參與者的走訪調查發現,許多人認為目前開封市廣場舞的組織管理不夠完善,缺乏相關部門進行有效的組織管理。并且社會指導員數量缺乏,且專業性方面也有所不足,給廣場舞的長遠發展造成阻礙。再加上指導員的水平參差不齊,沒有進行過統一的專業培訓,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精神,在給廣場舞參與者進行指導和教學時容易出現耐心不足和自由散漫的問題,影響廣場舞參與者的學習體驗。
如果廣場舞的場地設施不健全,會影響廣場舞參與者的活動效果,長此以往將會對廣場舞的普及和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從當前開封市廣場舞參與者提出的意見來看,由于場地和基礎設施問題造成的限制較為明顯,一些中心廣場的建設時間較早,場地規模無法得到有效拓展,再加上社區公共場地的空間不足,使得進行廣場舞的人數較多時給運動的效果造成阻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參與人數的增加。隨著社會大眾對于身體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通過廣場舞來進行身體鍛煉的人數也就越來越多,但是很多參加廣場舞的人,由于日常的學習或者是工作比較繁忙,只能利用晚上的時間來進行廣場舞運動。在此過程中,部分廣場舞隊伍的場地設施有待健全和提升,音箱聲音過大等問題對附近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影響了他們正常的休息,使其產生不滿情緒。
廣場舞運動在發展過程中除了需要政府的有效支持之外,還可以將廣場舞水平較高的社會指導員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3]。雖然目前開封市參與廣場舞運動的人數比較多,但是許多人的動作和形態都不夠標準,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由于過度伸展或沒有控制好平衡而造成的傷害。為了避免這些不必要的傷害,就需要專業的社會指導員幫助他們在運動前做好熱身準備,進行規范的廣場舞動作示范,避免運動損傷這種情況的產生。
通過實地調查法分析出廣場舞經費較少,遠離居民居住的環境更有利于群眾參與廣場舞,場地設施相對完善。在居住社區內應做好場地的規劃,為居民預留出足夠的場地進行日常體育運動和休閑活動的開展,在現有的社區或公園內,可以對老舊場地進行重建和擴建,鋪設平整的地面并做好設施維護工作[4]。政府部門可以鼓勵個體戶開辦適合群眾消費的健身俱樂部,為更多的廣場舞愛好者提供設施齊全的場地和專業的領舞者,不僅可以讓愿意付費的人群享受到更好的廣場舞運動環境,也可以緩解廣場舞場地不足的壓力。
對于開封市目前的廣場舞開展現狀而言,應當加強對廣場舞活動的規范管理,積極引導和推動建立廣場舞協會等文化體育社團組織,鼓勵群眾自我管理[5]。將廣場舞活動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立由政府牽頭、相關部門依法管理、場地管理單位配合、社區居委會和業主委員會以及相關社會組織等廣泛參與的廣場舞活動管理機制,從而提升廣場舞的整體形象,塑造出積極向上、活潑健康的大眾體育風氣,從整體形象吸引大眾參與廣場舞等體育鍛煉。
廣場舞擾民的最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參與者進行廣場舞運動的時間和方式不夠合理,基于此,開封市的政府部門可以出臺相關細則,規定廣場舞的開展時間和音量上限。例如,可以將廣場舞的開展時間限定在上午7時以后,晚上20:30之前,音量應控制在60分貝之內,設置24小時可接聽電話,隨時監控和管理廣場噪音問題[6]。未在社區居委會備案,未辦理任何審批手續的隊伍及個人,或在社區居委會備案卻不服從管理的隊伍及個人,一旦在公共場所噪音擾民被人舉報,可以進行小額罰款,形成一定的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