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偉 ,張武云 ,曹 揮 ,賀春娟 ,張利軍 ,靳彥卿 ,沈曉強 ,劉 鳳 ,賈蕊勤
(1.山西省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總站,山西太原030001;2.山西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山西太谷030801;3.萬榮縣植物保護檢疫站,山西萬榮044200)
山西省位于黃土高原東部,是我國西北黃土高原蘋果優勢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1],全省蘋果種植總面積已達36 萬hm2,年產量480 萬t,是全省農產品中口碑最好、出口量最大的水果品種[2]。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蘋果種類及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致使蘋果產業面臨著產量與質量并重的挑戰和難題。近年來,國內處許多學者就如何協同提高蘋果的品質和產量進行了大量研究。而蕓苔素內酯作為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對多種作物具有促進生根、提高坐果率、改善品質以及提高產量的作用[3],在西瓜、葡萄、水稻等作物上具有很好的應用效果[4-7]。部分學者相繼開展了蕓苔素內酯在蘋果上的試驗,表明對蘋果具有保花保果、提高抗逆性、減少畸形果、膨大著色、調節生長、提高品質和產量等作用[8-11]。也有學者開展了植物生長調節劑與殺菌劑協同施用對作物防病及提高產量和品質的研究,如蕓苔素內酯與吡唑醚菌酯混合施用對花生、水稻、香蕉、小麥、玉米、油菜等多種作物具有防病、提質、增產等效果[12-16]。
為積極探索植物生長調節劑與殺菌劑協同增效和精準使用技術,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本研究采用0.01%蕓苔素內酯可溶液劑、250 g/L 吡唑醚菌酯乳油和63%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在蘋果上開展了田間試驗,探究其對蘋果坐果率、增產效果、改善果實品質及預防病害的作用,從而為農藥安全合理使用,以及蘋果提質增效提供依據。
試驗地點設在山西省萬榮縣賈村鄉張李馮村蘋果園內,土壤為壤土,肥力中等,有機質含量1.1%,pH 值7.3。果樹品種為紅富士蘋果,樹齡21 a,栽植密度為510 株/hm2。試驗區內地勢平坦,水利條件良好,試驗期間各處理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管理水平完全一致。
0.01%蕓苔素內酯可溶液劑(廣東金農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50 g/L 吡唑醚菌酯乳油(河北省石家莊市深泰化工有限公司);63%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上海綠澤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試驗共設3 個噴施處理,每個處理10 棵樹,每個處理3 次重復,隨機排列,各處理間隔離帶寬不小于5 m。在蘋果整個生育期內共施藥4 次,第1 次花前(2019 年 4 月 2 日),第 2 次落花后(2019 年4 月 26 日),第 3 次幼果期(2019 年 5 月 22 日),第4 次果實膨大期(2019 年 8 月 12 日)。
處理1.0.01%蕓苔素內酯可溶液劑750mL/hm2+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125 mL/hm2+63%非離子表面活性劑562.5 mL/hm2;共他病蟲害防治用藥品種及用量與對照相同。
處理2.0.01%蕓苔素內酯可溶液劑750mL/hm2+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125 mL/hm2+63%非離子表面活性劑562.5 mL/hm2;病害防治用藥品種與對照相同,但用量按對照用量的80%噴施;蟲害防治采用與對照相同的藥劑及用量。
對照組.整個生育期使用石硫合劑、多菌靈、氟硅唑、代森錳鋅、苯醚甲環唑等果農常用的殺菌劑防治病害。
施藥器械采用當地常用車載式高壓隔膜泵噴霧機,全樹均勻噴霧,葉片濕潤滴水,每1 hm2用藥液量1 500 L。
1.4.1 坐果率調查 每小區隨機選取3 株蘋果樹,每株蘋果樹按照東西南北中5 個方位各標記一結果枝條,于開花前調查枝條上所有花序花蕾數,5 月上旬幼果坐穩后調查成果數,并計算坐果率。
1.4.2 幼果質量和果徑調查 在蘋果幼果期(6 月6 日),每小區調查3 株蘋果樹,按東南西北中5 個方位各調查幼果1 個,測量幼果單果質量和果徑。
1.4.3 果實品質調查
1.4.3.1 外觀品質測定 在蘋果采收期,每小區隨機選取30 個蘋果,目測蘋果外形,計算畸形果率和好果率。用游標卡尺測量果實的橫徑和縱徑,計算蘋果的果形指數。目測蘋果的著色比例、光潔度,計算著色指數和光潔指數。果實外觀分級以及畸形果率、好果率計算,按照文獻[10]進行。
1.4.3.2 含糖量測定 采收時,每小區隨機選取5 個蘋果,使用手持式測糖儀測量果實的含糖量。
1.4.4 單果質量和產量測定 采收時,每小區隨機選取20 個蘋果,用天平稱取總質量,計算單果質量。每小區隨機選取3 株蘋果樹進行單采,計算公頃產量。
1.4.5 病害調查 分別在蘋果褐斑病、斑點落葉病發生盛期,每小區隨機選取3 株蘋果樹,每株按東南西北中5 個方位各調查20 片葉,記錄葉片發病率及嚴重度,計算病情指數[10]。
使用SPSS 軟件處理數據,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DMRT)法進行顯著性檢驗。
從表1 可以看出,與對照相比,處理1 與處理2的坐果率分別提高了6.69%和6.23%,均達到顯著性差異,表明2 個處理均可有效提高蘋果的坐果率。處理1 與處理2 之間無顯著性差異,表明2 個處理對蘋果坐果率的影響基本相同。

表1 不同處理對蘋果坐果率的調查
從表2 可以看出,處理1 和處理2 的幼果單果質量、果徑,較對照均有顯著性增長,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但2 個處理之間無顯著性差異。表明2 個處理均可促進蘋果幼果的生長發育,但處理間作用效果差異不大。

表2 不同處理幼果質量和果徑調查
從表3 可以看出,2 個處理對斑點落葉病的相對防效為40.51%~41.37%,對褐斑病的相對防效為64.63%~65.78%。可見,2 個處理對蘋果主要病害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但防效一般。

表3 不同處理病害發生情況調查
從表4 可以看出,2 個處理的單果質量和公頃產量均實現了顯著增長,單果質量最高增長了9.24%,產量最高增長了11.21%,2 個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表明處理均對蘋果生長發育有顯著促進作用,但2 個處理間無顯著差異。

表4 不同處理對蘋果產量的影響
從表5 可以看出,與對照相比,處理1、2 的畸形果率和病(裂)果率顯著降低,達到了極顯著水平;處理的果形、含糖量均明顯優于對照;但處理與對照之間在著色和光潔指數方面無顯著性差異。表明處理可以減少蘋果畸形果和病(裂)果,可促進蘋果果實膨大,改善果形,提高果實含糖量。

表5 不同處理果實品質的調查
通過對不同處理農藥使用量分析可知,處理2較對照減少了農藥商品用量的0.54%;按有效成分用量計算,減少了7.75%,且對蘋果的作用效果與處理1 無顯著性差異,實現了農藥的減量增效。
本研究表明,在蘋果樹花前、落花后、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各噴施1 次0.01%蕓苔素內酯可溶液劑+250 g/L 吡唑醚菌酯乳油+63%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后,可以有效提高坐果率,促進幼果的生長發育,減少畸形果和病(裂)果的發生,促進果實膨大,改善果形,增加果實含糖量,提高單位產量,并對蘋果斑點落葉病、褐斑病等蘋果主要病害有一定防治效果。從本試驗還可以看出,噴施蕓苔素內酯+吡唑醚菌酯+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后,在減少20%常規殺菌劑用量的條件下對蘋果的生長發育仍有顯著促進作用,可實現農藥減量增效和蘋果的提質增產。
試驗中,噴施蕓苔素內酯+吡唑醚菌酯+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后,蘋果單果質量可增加8.72%~9.24%,公頃產量可提高11.17%~11.21%,增產效果顯著,這與張力成等[17]、韓文璞等[18]研究結果相一致;在殺菌劑減少20%的情況下,可實現對蘋果的提質增產,是否進一步減少殺菌劑的使用量仍可以實現同樣的效果,有待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