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居維葉是18—19 世紀法國著名的古生物學者,是解剖學的創始人,提出了“災變論”。因居維葉經常要進行各類尸體解剖和化石研究,有人就問他:“你天天面對那些東西不害怕嗎?”居維葉笑答:“這些東西都是科學能解釋得通的,有知識傍身,怕什么呢?”
于是,有些學生想跟他開個玩笑,看老師是不是真的不害怕。
一天晚上,居維葉一個人在實驗室工作,突然外面傳來恐怖的聲音,緊接著門被兩只犄角頂開。居維葉抬頭一看,門口立著一只怪獸,頭上是兩只巨型犄角,臉上長滿深色的長毛,眼睛瞪得大大的,血盆大口張開著,兩邊的獠牙又尖又長,獠牙上還有暗紅色的黏稠物——估計是血。居維葉表情淡定,看清楚后就不再搭理怪獸,低頭繼續自己的研究。
對居維葉的反應,囂張的怪獸倒是愣了一下。緊接著,它好像因為對方不怕自己更加憤怒了,咆哮起來,還騰空一撲,把兩只前腳搭在了居維葉的肩膀上。可是,居維葉仍然不搭理怪獸,繼續做自己的事。
接著,一群學生從門外涌進來,好奇地問:“老師,您怎么一點也不害怕?”
“這很簡單,因為所有帶蹄子的動物都是食草動物。”居維葉笑著說。果然,怪獸是由一個學生裝扮的。
很多時候,害怕緣于未知。隨著知識的豐富,了解的真相越來越多,你會變得更加勇敢。戰勝恐懼,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克服膽怯情緒,沉著應對。當事情已經發生,我們首先要穩定心神,進一步仔細觀察,在鎮定中思考應對辦法,躲避危險。
第二,保持敬畏之心,切勿莽撞。面對未知的事物,要時刻保持警戒心,勇敢但不莽撞。
第三,豐富知識儲備,了解真相。平時,我們要多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
同學們一定聽過或見過怪異之事,比如“鬼火(磷火)”“半夜孩子慘哭(母貓發情期的求偶聲)”等,面對它們,你會害怕嗎?你是如何處理的呢?舉辦一場交流會,分享各自的經歷,豐富大家戰勝恐懼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