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2020年11月14日,由中國畜牧業協會主辦的中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首屆生豬產業峰會在浙江嘉興召開,本次會議以暢談發展、研判趨勢、聚焦非瘟、轉型創新為主題,與畜牧行業同仁一道解讀當下、探索未來。
養豬行業的頭部企業悉數到場,參會人員中包括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溫氏股份董事長溫志芬,正邦集團董事長、正邦科技實際控制人林印孫,以及來自正大集團、大北農、唐人神(002567)、禾豐牧業、雙胞胎集團等上下游企業的董事長或者高管。
在外界看來,這是一個開在“拐點時刻”的大會。在此前的大約兩年時間里,養豬業先后經歷了環保集中整治、非洲豬瘟疫情等事件,也享受到了因供求失衡帶來的超額利潤——高峰時期一頭豬的毛利潤可以達到2 000 元以上,豬肉價格高位運行,相關上市企業財報喜人,股價飛漲。但最近這段時間,關于“豬肉價格拐點將至”的預測聲音不斷增加,養豬板塊上市公司股價集體下挫。就在論壇召開前的11月10日,國內種豬業龍頭四川天兆豬業,在距離港交所上市日期不到一周的時候“緊急剎車”,宣布暫停上市。外界普遍認為,這與豬肉價格下行帶來的企業重新估值有關。
在本次峰會上,中國畜牧業協會會長李希榮主持了“巨擘說豬”環節,新希望、牧原、溫氏、正邦四大企業董事長論道說豬,分享未來養豬業的新格局展望。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暢從兩代農牧人視角共同解讀了《后非瘟時代關鍵詞》,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秦英林講解了《共筑行業發展》,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溫志芬分享了《后非瘟時代中國養豬業的大格局思考》,正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林印孫解析了《“養得好”才能“養得多”》。
中國畜牧業協會秘書長何新天主持了“生豬市場趨勢”互動論壇。唐人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陶一山,遼寧禾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金衛東,雙胞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鮑洪星,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峰,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總裁)、黨委書記張明貴,正大集團資深執行副總裁兼農牧食品企業中國區資深副董事長謝毅,四川天兆豬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余平,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監事會主席張邦輝就“新形勢下農牧企業應該‘怎么看、怎么干’”分別發言,與參會代表進行了近距離交流。
疫情的影響有多大?豬肉價格拐點真的來了嗎?通過梳理論壇上的主流觀點,可以看出對于行業趨勢的一些判斷。
2018年8月3日我國確診首例非洲豬瘟,之后疫情快速在全國蔓延,養豬行業損失慘重,頭部大型企業也難以幸免。經過兩年多的疫情防控斗爭,目前非洲豬瘟疫情已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但并未完全消除,疫苗也尚未問世,因此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仍將持續一段時間。但在兩年多時間里,大型養豬企業也積累了一定的消殺防控經驗,目前比較通行的做法包括盡最大可能限制人員數量和人員進出,進入養豬區域前先隔離消毒,“進場”后即封閉管理,封閉期3~4個月等等。
在養豬企業提交給政府相關部門的疫情防控建議中,還包括支持和鼓勵規模化養殖、放開檢測、加強調運調節和增加進口、加快疫苗研發等等。
豬肉價格在高位運行一年多之后,在今年走出了一波“M”型行情,高位震蕩。
在養豬業的成本構成中,飼料成本占據大頭,在50%以上,管理成本和仔豬成本相當,各占20%左右。目前,仔豬價格已經從高位開始回落,但飼料價格今年卻經歷了多次上漲,而且由于非洲豬瘟的影響仍在,生豬企業的生產成本仍然很高。
有企業提到,目前生豬產能并沒有完全恢復到正常年份的水平,母豬存欄量雖然上升了,但育肥產能與正常年份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需要一個時間周期。當前豬肉價格雖然因為供應量增加出現了下行趨勢,但相比往年仍然處于高位。短期內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高位運行的豬肉價格并沒有讓養豬企業的老板們太高興,因為高價格背后蘊藏著高風險,是無數個提心吊膽的日子,一旦防控有所疏漏可能會血本無歸。價格波動頻率的增加也加劇了養豬行業情緒的起伏。有企業家提到,養豬業未來可能會出現“高投入、高技術、高風險”的“三高”現象。
不止一家企業的董事長或高管在提及養豬行業時提到了“敬畏”二字,一個與活體動物打交道的行業,周期性至少在目前來看是不可逾越的。但“豬周期”的規律近兩年來因為各種意外事件而不斷被打亂,越來越難預測。成本控制、效率、技術創新、環境友好、打持久戰等是此次峰會企業家發言中出現的高頻詞匯。“行業總歸是要回歸常態的。”總體而言,老板們希望通過技術、人才、精細化管理,用長期主義精神戰勝豬周期波動。
養豬行業的高利潤吸引了資本的注意,熱錢紛紛涌入。據會議透露的信息,過去一年多時間里,僅從房地產行業轉行養豬的企業就超過了1 000家。
資本的涌入被視作一個重要變數。之前就有養豬企業董事長因“產能過剩,豬肉可能會跌到10元/千克”的說法,被媒體報道后引發了9 月初養豬板塊上市公司股價一波大跌。但“新手”加入必然會帶來產能擴張并帶來供求關系的變化。由于多數新手項目還在立項或者建設過程中,新增投資的影響何時會顯現?影響究竟有多大?傳導到終端消費市場后又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價格?目前還不清楚。
有企業認為,未來資本將主導養豬行業,推動企業做高產值和利潤,爭取上市;或是為了維護市值,倒逼企業不斷地提升產量、優化成本。
《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將生豬產業劃分為重點發展區、約束發展區、潛力增長區和適度發展區四種類型。但疫情的暴發和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打破了規劃布局,去年開始全國各地包括原先的約束發展區、適度發展區也在上馬生豬生產項目,現有的全國生豬生產格局和區域優勢將會被打破,企業需要重新考慮產業空間布局。另外,在行業集中度上,非洲豬瘟疫情造成缺乏防控能力的散養戶退出,生豬產能和利潤都將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業內預計,未來養豬行業內將出現5~10家千億級、特大型龍頭企業,數十家百億級區域性龍頭企業,中小型企業與散養戶更多將通過與大企業合作的方式進入生態圈。
由于豬周期的不可控以及產業鏈利潤分配的不均,預測認為未來養豬行業內將涌現出產銷一體化企業,或者由養豬業向上進入飼料業,或者向下進入屠宰和零售行業,或者進入相關的育種、機械、投資行業。適度多元化,以降低養豬的風險。
在防控非洲豬瘟疫情的過程中,養豬業也主動或者被迫走上了機器替代人工之路,智能化、自動化、物聯網等技術將更多地在養豬行業中得到應用,不僅有利于控制疫情,降低成本,也有利于降低食品安全風險。另外,為了應對豬周期,在過去兩年大賺一筆的養豬企業需要為將來的價格低潮期準備好充足的現金。

目前,從總體來看,生豬生產呈現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但穩產保供任務依然艱巨,產業高質量發展亟待“闖關”。本次峰會的召開恰逢其時,行業巨擘同臺論道,解析生豬產業新機遇、新挑戰,共同探討產業轉型升級的創新模式,必將成為推動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