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倩,廉永紅,李玉婷,鐘木英,張海妮,卿 潔,吳志芬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3)
原發性痛經(primary dysmenorrhea,PD)又稱功能性痛經,主要指在月經期內或行經前后出現下腹墜脹、疼痛、腰酸及其他不適癥狀,而生殖系統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的一種疾病[1]。現代醫學認為,PD還受精神、神經、心理及藥物等因素影響[2]。PD是臨床婦科學的常見病、多發病,頑固難治、容易復發,嚴重影響女性的工作、生活及心身健康等[3]?!巴础弊挚梢运菰礊椤梆??!梆痹凇墩f文解字》中有“兩旁有墻垣遮蔽的通道”的含義,即中空、通暢之意,“痛”者多因不通暢、瘀滯引起,即“不通而痛”。《素問·舉痛論》云:“寒氣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闭f明寒凝經脈,久則血瘀,則致疼痛。因此,本研究將寒凝型原發性痛經作為治療的主要目標。中醫藥治療該病的方法較多,且具有確切的療效和明顯的優勢,尤其是艾灸治療寒凝型原發性痛經已在臨床有較廣泛的運用[4]。有研究表明,寒濕凝滯型痛經患者可多喝姜棗紅糖水、姜棗花椒湯等溫性食物[5]。藥補不如食補,食物為胃所喜,故女性尤其是青春期少女更易接受[6]。本研究發現,當歸生姜羊肉湯治療寒凝型原發性痛經,與艾灸治療療效相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0月在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就診的寒凝型原發性痛經患者15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藥膳組、艾灸組和西藥組,每組50例。藥膳組平均年齡(27.06±4.77)歲,平均月經周期(30.34±2.79)d,平均病程(4.40±1.33)年,平均疼痛時間(9.00±1.78)h。艾灸組平均年齡(26.64±5.09)歲,平均月經周期(30.72±3.40)d,平均病程(4.00±1.29)年,平均疼痛時間(8.88±1.41)h。西藥組平均年齡(26.00±4.89)歲,平均月經周期(30.76±3.07)d,平均病程(4.04±1.12)年,平均疼痛時間(8.96±1.35)h。3組患者年齡、病程、月經周期、疼痛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制定[7]。好發于青年未婚女子,經期或經行前后小腹疼痛,痛及腰骶,甚則昏厥,呈周期性發作。②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婦科學》中寒凝血瘀型痛經制定[8]。癥見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熱痛減;或月經推后,量少,經色暗而有瘀塊;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暗苔白,脈沉緊。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14~35歲;文化程度初中或初中以上;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由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所致痛經者;合并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者;本研究所用藥物禁忌證者;2周內口服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PG-SI)者;不愿配合治療者。
1.5 脫落標準 符合納入標準,但未按規定治療,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
2.1 藥膳組 給予當歸生姜羊肉湯治療。當歸生姜羊肉湯組成:當歸、生姜各20 g,羊肉150 g,調料適量。先將當歸用紗布包裹,生姜切成細絲,羊肉洗凈、切塊,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用文火煮沸后去浮沫,煮至羊肉熟后去藥包,加食鹽調味。于經前3 d開始服用,每日2次,連服7 d。
2.2 艾灸組 給予艾灸治療。選取神闕、關元、三陰交(雙側)穴位。患者仰臥位,點燃艾條一端,對準上述穴位予以溫和灸,點燃端距患者皮膚2~3 cm,以患者局部皮膚有溫熱感而無灼熱感為宜。每次每個穴位灸15 min,以局部皮膚紅暈為適宜。經前7 d開始治療,每日1次,連灸7 d。
2.3 西藥組 給予布洛芬緩釋膠囊。于經前3 d開始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00089),每次300 mg,每日2次。連服7 d。
3組患者均以1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治療期間,忌食寒涼、生冷食物。
3.1 觀察指標 治療前及治療1、2、3個療程和治療后3個月進行測定。①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定。劃一條10 cm直線作為計量疼痛的標尺,起端標記0分,代表無疼痛,末端標記10分,代表不能忍受的劇烈疼痛?;颊咴赩AS標尺上劃出反映即時疼痛程度的標記,測量標記點離原點的數值,即為VAS分值。②5-羥色胺(5-HT)水平:采用酶聯免疫法測定。在月經期24~48 h內采集靜脈血5 m L,分別置于玻璃試管中離心(3000 r/min)15 min,分離血清后分裝試管,置于-20℃低溫冰箱保存,待測。③命門、子宮、關元皮溫:運用中醫紅外檢測軟件系統自動定位命門、關元、子宮體表投影區,并測定溫度。④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3.2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9]制定。治愈:小腹疼痛、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等癥狀積分恢復至0分,經期腹痛及其他癥狀消失,停止治療后3個月經周期未復發;顯效:積分降低至治療前積分的1/2以下,腹痛明顯減輕,其他癥狀亦減輕或消失,不服止痛藥能堅持工作;有效:積分降低至治療前積分的1/2~3/4,腹痛減輕,其他癥狀好轉,服止痛藥能堅持工作;無效:腹痛及其他癥狀均無改善。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各階段組間總體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較采用LSD法,不同階段組內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資料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3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各療程及治療后3個月,3組患者VAS評分均降低,且藥膳組、艾灸組VAS評分均低于同期西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藥膳組治療后3個月評分低于艾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原發性痛經患者治療各階段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比較(分,±s)

表1 3組原發性痛經患者治療各階段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西藥組同期比較,▲P<0.05;與艾灸組同期比較,*P<0.05。
治療后3個月評分藥膳組 50 8.74±1.17組別 例數 治療前評分第1個療程評分第2個療程評分第3個療程評分0.82±0.48△▲*艾灸組 50 8.78±1.236.00±1.47△▲4.96±1.51△▲3.44±1.03△▲1.12±0.59△▲西藥組 50 8.36±0.985.94±1.63△▲4.88±1.56△▲3.98±0.98△▲6.82±1.73△5.84±1.53△4.90±1.34△2.86±0.61△
(2)5-HT水平比較 治療前,3組患者血清5-HT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各療程及治療后3個月,3組患者血清5-HT水平均降低,且藥膳組、艾灸組低于同期西藥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藥膳組與艾灸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原發性痛經患者各階段血清5-羥色胺水平比較(ng/mL,±s)

表2 3組原發性痛經患者各階段血清5-羥色胺水平比較(ng/m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西藥組同期比較,▲P<0.05。
治療后3個月水平藥膳組 50202.94±52.7組別 例數 治療前水平第1個療程水平第2個療程水平第3個療程水平105.28±54.10△▲艾灸組 50200.59±49.86161.84±35.85△▲136.52±49.59△▲125.10±43.17△▲98.41±48.68△▲西藥組 50191.00±55.12162.84±27.69△▲140.06±50.16△▲120.79±38.94△▲179.00±36.47△164.97±49.58△142.15±44.50△130.21±59.55△
(3)命門、子宮、關元皮溫比較 治療前,3組患者命門、子宮、關元皮溫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各療程及治療后3個月,3組患者命門、子宮、關元皮溫均高于治療前(P<0.05),除第1個療程藥膳組命門皮溫與西藥組比較無差異外,艾灸組及藥膳組其余各時間點、各穴皮溫高于西藥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藥膳組第1個療程中關元皮溫高于艾灸組(P<0.05)。見表3。
表3 3組原發性痛經患者各階段命門、子宮、關元皮溫比較(℃,±s)

表3 3組原發性痛經患者各階段命門、子宮、關元皮溫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西藥組同期比較,▲P<0.05;與艾灸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皮溫 命門穴皮溫 子宮穴皮溫 關元穴皮溫藥膳組 50 治療前 34.03±0.23 32.25±0.24 32.39±0.21第1個療程 34.25±0.26△ 32.47±0.29△▲ 32.60±0.24△▲*第2個療程 34.37±0.31△▲ 32.86±0.30△▲ 32.60±0.28△▲第3個療程 34.81±0.33△▲ 34.21±0.53△▲ 33.95±0.56△▲治療后3個月 35.15±0.48△▲ 35.12±0.67△▲ 34.37±0.43△▲艾灸組 50 治療前 34.05±0.17 32.24±0.26 32.41±0.19第1個療程 34.27±0.23△▲ 32.52±0.27△▲ 32.37±0.28△▲第2個療程 34.41±0.38△▲ 32.91±0.37△▲ 32.67±0.35△▲第3個療程 34.91±0.45△▲ 34.44±0.42△▲ 33.94±0.47△▲治療后3個月 35.29±0.52△▲ 35.19±0.57△▲ 34.78±0.48△▲西藥組 50 治療前 34.02±0.29 32.19±0.22 32.40±0.23第1個療程 34.19±0.42△ 32.38±0.43△ 32.18±0.34△第2個療程 34.36±0.34△ 32.33±0.24△ 32.26±0.24△第3個療程 34.51±0.34△ 32.64±0.26△ 32.54±0.22△治療后3個月 34.58±0.13△ 33.55±0.42△ 33.62±0.34△
(4)臨床療效比較 藥膳組總有效率為90.0%(45/50),艾灸組為92.0%(46/50),西藥組為70.0%(35/50),藥膳組、艾灸組總有效率高于西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藥膳組與艾灸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3組原發性痛經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5)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3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目前認為,原發性痛經的病理生理學機制主要與免疫因素、內分泌因素、神經與神經遞質因素及精神因素等有關[10]?,F代醫學認為,原發性痛經主要是由子宮內膜的前列腺素含量過高,使子宮肌肉反應性過高、激發子宮肌層缺血導致[11]。在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時,外周的5-HT能增強去甲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Ⅱ、組胺及前列腺素F2α等物質的活性[12]。循環中的5-HT對血管具有雙重調節作用,可收縮大血管、小動脈及擴張毛細血管[13]。西醫治療該病多應用緩解癥狀的非甾體消炎鎮痛藥,但該類藥物鎮痛的同時,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14]。
中醫認為,原發性痛經的病因有虛實兩方面,實則不通則痛,常見的病因有情志所傷、六淫為害、沖任受阻;虛則不榮則痛,常見的病因有素體不足、氣血虧虛、胞宮失養[15]。實證常見的證型有氣滯血瘀證、寒濕凝滯證、寒凝血瘀證、濕熱瘀阻證、濕熱蘊結證、濕熱下注證、肝郁濕熱證,虛證常見的證型有氣血兩虛證、肝腎虧損證、陽虛內寒證、腎氣虧損證[16],其中寒凝血瘀證最為常見[17]?!毒霸廊珪D人規》曰:“若寒滯于經,或因外寒所逆,或素日不慎寒涼,以致凝結不行,則留聚為痛而無虛。”外寒或飲食生冷引起體內寒濕聚集,致經絡不暢,寒濕邪氣侵襲沖任,最終導致痛經的發生。艾灸可通過穴位發揮透熱、傳熱、溫散、溫通的作用,促進血液流動,具有溫經散寒、疏通經絡的功效,可明顯緩解因寒凝引起的相關癥狀[18]。研究發現,艾灸能明顯改善患者疼痛癥狀,其作用機制與前列腺素E2(PGE2)、P-內啡肽(P-EP)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α(EGF2α)含量降低有關[19]。黃海燕[20]亦證明艾灸能降低患者癥狀積分。
中醫藥膳食療是中醫藥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醫護理學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中醫藥膳食療是在中醫治未病理念的指導下,針對患者的病證趨勢、證候特點及體質特征,并結合時節運氣進行綜合分析,有針對性地選用具有不同性味的食物,通過糾正人體的陰陽偏盛偏衰,從而消除病因或祛除病邪,并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和適應能力,恢復臟腑的正常功能,促使機體恢復正常,實現陰平陽秘[21]。中醫藥膳食療具有經濟實用、綠色安全、便捷有效的特點,在預防疾病、輔助治療、病后康復及養生保健等方面都有極大的優勢[22]。
根據中醫辨證施膳的原則,寒凝型痛經的食療方以溫陽散寒、補氣止痛為主[23]。當歸生姜羊肉湯記載于《金匱要略·婦人產后病脈證并治》:“產后腹中痛,當歸生姜羊肉湯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碑敋w生姜羊肉湯由當歸、生姜、羊肉組成,其方義是“以水涵木郁,侵克己土”。當歸苦、溫,歸心、肝、肺經,《本草新編》載:“當歸,味甘辛,氣溫,可升可降,陽中之陰,無毒。雖有上下之分,而補血則一?!碑敋w中含有亞葉酸、揮發油、維生素B12等,具有補血補溫之功[24],當歸含有興奮和抑制子宮平滑肌的兩種成分,進而能緩解患者疼痛[25]。生姜辛、微溫,歸肺、脾、胃經,“生姜者,治心腹痛也”?,F代研究表明,生姜粉可以保護胃黏膜損傷模型大鼠的胃黏膜[26]。羊肉甘溫,無毒,入脾、腎經,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三藥合用,具有補益氣血、溫中散寒、調經止痛的功效。
紅外熱成像技術不僅可以評估人體局部的虛實表里狀態,還能準確反映人體不同經絡經氣流注情況[27]。命門是諸神精之所舍,關元是人體元氣所發之處,處于下丹田處,子宮解剖結構對應卵巢,人體陽氣充足的情況下,這3組穴位的皮溫應該維持在35~36℃。寒凝型原發性痛經患者寒邪壅盛,阻遏陽氣溫煦的功能,督脈尤其是命門區域易受寒邪侵襲而使溫度下降,寒凝胞宮則關元、子宮皮溫降低。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3組患者命門、子宮、關元的皮溫均改善,隨著治療療程的增加,艾灸組、藥膳組命門、子宮、關元的皮溫高于西藥組。
現代醫家運用當歸生姜羊肉湯防治婦科疾病有一定的療效。彭細果[28]運用當歸生姜羊肉湯加肉桂調理痛經;馬國珍[29]應用當歸生姜羊肉湯治療產后風寒及痛經,均起到了較好的防治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當歸生姜羊肉湯能改善寒凝型原發性痛經患者的VAS評分,且優于西藥組(P<0.05)。治療后,藥膳組血清5-HT水平降低(P<0.05),且隨著療程的增加,患者子宮、命門、關元的皮溫也升高。說明當歸生姜羊肉湯可能通過降低患者5-HT的水平及升高患者子宮、關元、命門的皮溫,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寒凝狀態,從而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當歸生姜羊肉湯防治寒凝型原發性痛經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藥膳食療通過辨證施膳,可協同治療疾病,且藥膳食療具有經濟、綠色、便捷的優勢,值得進一步深入挖掘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