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逐漸進入了人們的生活,而信息化也成為了當今時代的熱點,換句話講,信息技術的發展是科技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在實際生活中,如今信息化技術已經逐漸被應用在各行各業,比如被用在如今的教育行業中。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如今的教學更加的有效,同時也具有更高的效率。在眾多科目當中,物理作為十分抽象且復雜的學科,利用好信息技術十分重要,因此我們應不斷探究合理的應用策略。文章從不同角度分析闡述了如今在物理學科教學中的存在的問題,并進而提出了相關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物理教學;深度融合
如今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經濟實力飛速提升,同時對于教育也越來越重視。隨著新課改教學目標的提出和教育的改革,傳統的教育模式顯然已經很難滿足教學需求,因此信息技術便自然而然的被引入在教學當中,并衍生出了許許多多的教學方法。在物理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更加生動的使學生理解物理實驗過程,同時也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和現象變得更加直觀,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更加容易的理解物理學的本質。總而言之,我們應當發現如今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相關的策略,來使得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深度融合,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物理教學質量,并為我國培養更多的物理領域人才。
一、 高中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化現狀
在調查了將近一千所高中的課堂信息技術應用之后,經過計算,有大約70%的高中在教室中配備了多媒體系統,但是在這百分之七十的高中教室中,有將近一大半的多媒體系統被閑置,即沒有得到有效的應用。
通過數據可以看出,雖然我國如今十分重視教育的改革,使得大部分高中都引入了信息技術相關系統,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相關的教學素質還不高,本身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也不完備,因此往往就導致了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沒有真正的深度融合,換句話說,信息技術的應用往往都僅僅存在于表面,而無法真正提升教學的質量。
二、 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信息化現狀
(一)教學理念的滯后以及與實踐之間脫節
物理學是從觀察與實驗出發,并通過合理的驗證推理,最終得出自然普遍規律的學科,其開設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提高學生的物理專業素養,以及使學生真正投入到物理的領域中去。但事實上,大部分教師對于開設物理學科的目的理解不到位,或者說出了一些偏差,在教師眼里,物理課開設的目的就只是單純的提升學生的物理考試成績,因此在教學時教師總是忽略信息技術的作用,而總是圍繞死板的框架來講解物理知識。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們根本無法真正產生對物理學的興趣,不僅無法提升物理考試成績,甚至連基礎的物理知識都無法真正掌握。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物理教師雖然理解了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往往使用不好信息技術或者說存在使用信息技術不合理的現象,這樣也會導致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無法提高。
例如:在教學電、磁這兩章內容時,雖然引用了多媒體系統使學生分別理解了電與磁,但若是無法更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設備,就會使得學生依然無法將電與磁聯系起來,無法掌握其本質。總而言之,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既需要老師轉變自己的刻板思維,提升自身素養,又需要物理教師真正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逐漸實現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深度融合。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深度融合沒有相關策略
在信息技術還沒有發展普及的時候,高中教師在物理課堂上往往是單純的通過課本教學,或者說是機械的講述課本上的知識,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填鴨式教學”,這種教學實際上教學質量極低。而如今雖然信息技術發展較快,信息技術設備也被引入到了各個高中課堂,但大多數教師都無法真正理解其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只是單純的用多媒體代替書本,把多媒體屏幕當作高級黑板,這樣的教學方式根本就不能算是信息技術和物理教學的融合,因此也就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這就會導致很多人進入理解誤區,認為信息技術對于教學來講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理解信息技術教學的超前性,并逐漸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充分使用多媒體系統來調動學生積極性,換句話講,教育工作者應當探討并提出相關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
(三)高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也沒有有效融合信息技術
高中物理學科不同于語文數學等學科,在物理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理論的教學,還需要重視開展相關實驗課程。因此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也要充分使得信息技術與其融合。
在物理教學中,有許多的概念和結論都十分抽象,即使理論課程教學質量較高,也往往很難實現學生高效率的學習,而相關實驗課程的開設就彌補了理論課程教學的不足。在實驗課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使用數字化設備以及多媒體設備,學生通過對這些設備的操作,能夠親自驗證課本物理實驗的結論進而真正理解物理實驗的本質。總而言之,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首先學校要購置相關的實驗設備,使學生擁有良好的實驗環境,其次教師需要自身先學習設備的用法以及探討研究如何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更好的聯系起來,之后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嚴格按照教學策略,并不斷完善改進。只有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也深度融入信息技術,才能夠全面地提升教學質量。
三、 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深度融合的相關策略
(一)在物理教學中正確使用信息技術
首先高中物理教師必須明確信息技術的正確作用,比如在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過程中不應當簡簡單單的把多媒體屏幕當成高級黑板,而是要充分發揮其作用。換句話說,單純的把知識放在多媒體屏幕上進行講述和用書本講課本質是一樣的,根本就忽略了多媒體更深層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抓住信息技術的特點,充分利用相關設備。
例如:在講解彈簧彈力與形變的關系這部分內容時,書本上的圖像都是靜態的,文字也是過于抽象的,若是單純將這部分內容搬到新媒體屏幕上,依然無法使學生理解,因此正確的操作方法應當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特點,運用多媒體以及flash等技術播放彈簧運動的動畫及力的實時數據,通過這種方式直觀展現給學生,既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夠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
(二)構建多樣的信息技術學習模式
在高中物理學科教學過程中,通過信息技術的融合,教師們可以選擇多種新型教學模式,同時也應當構建多樣的信息技術學習模式,比如在教學時,教師應當進行變革創新,使學生一改往常的學習模式,具體來講就是教師應當給學生留更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用自己主動查閱來代替被動聽講,這樣的好處就是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將物理課本上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己建立起邏輯框架,這樣有助于學生對整體的理解,進而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素養。
(三)積極在物理建模中融合信息技術
在物理的學習過程中需要用到許多不同的思想和方法,比如物理建模。事實上,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幾乎每一部分知識的學習都需要用到物理建模的相關知識與方法,這種方法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是抽象的、粗略的,學生根本無法僅通過書本上的抽象文字就在自己腦子實現物理建模,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技術如今能夠融合在物理建模過程當中。
比如:在講解“力”這一章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真實的視頻,并讓學生分析視頻中人物或物體的受力,之后教師再運用flash等相關技術對視頻內主體進行物理建模,使學生體會物理建模的方法和過程;或者是在講解“電”與“磁”這種抽象的知識部分時,教師利用技術的輔助,能夠輕易的實現“抽象”到“形象”,“模糊”到“直觀”,進而使得學生在腦海中搭建物理建模的相關邏輯框架,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通過將信息技術融合在物理建模中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物理學的理解,加強學生的解題能力,同時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長此以往,學生提升物理成績也是自然而然的了。總之,教師應當積極的在物理建模過程中融合信息技術,這也是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深度融合的環節之一。
(四)積極的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
眾所周知,物理實驗課程與物理理論課程是一樣重要的,在信息技術與理論課程融合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教學的融合。在物理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使用單一的方法,否則就會使學生感到枯燥,進而無法學好物理。若是想要物理實驗教學體現出它真正的作用,就需要教師積極的將信息技術融入物理實驗教學當中去。
例如:在學習第二章的“拋體運動”時,往往伴隨著許多實際的案例與實驗,這是教師可以播放動畫視頻來演示物體的平拋運動,使學生能夠形象的觀看到平拋運動過程,這時教師再進行公式的講解與推導就能夠使學生更好的理解。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大部分高中學校在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教師對信息技術了解不全面、觀念落后以及沒有相關融合策略等,若不解決這些問題,就無法提升物理教學質量。因此我們應當從不同角度分析探索,提出相關的問題解決策略并實施,進而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深度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并且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物理領域人才。
參考文獻:
[1]龔曉峰.生活化實驗教學在高中物理課堂中的運用策略[J].湖南中學物理,2019,34(1):77-78.
[2]鄒瀚海.基于網絡環境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J].中華少年,2018(11):179.
[3]李昊霖,鄭鋒士,蔡蘇.虛擬現實技術探究“三體運動”:虛擬現實技術在高中物理萬有引力定律學習中的應用[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8,202(10):76-78.
[4]陳華生,彭朝陽.翻轉課堂在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中的應用:以“力的合成”為例[J].湖南中學物理,2018,33(9):55-57.
作者簡介:童攀,廣東省深圳市,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