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美學視角下對幼兒繪本進行選擇和運用,教師要特別結合幼兒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興趣與愛好,對于繪本中所涉及的藝術元素進行分解,進一步增強幼兒學習繪本的興趣,而且還可以通過同類聯系互補的方式,增強活動引導、多維整合等讓幼兒切實通過繪本提升其藝術素養。
關鍵詞:美學視覺;幼兒繪本;選擇
在幼兒的核心領域體系中,藝術素養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幼兒園教師應該注重從美學視角下,注重幼兒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而幫助幼兒全面發展。而在幼兒的藝術素養培養的過程中,注重對幼兒繪本的選擇和運用,將有效地幫助幼兒形成基礎的美學素養,對于幼兒的審美情緒提升,特別是為幼兒日后藝術領域上的發展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因此,教師應該積極積累,如何運用繪本對幼兒進行美學啟蒙,特別是通過繪畫與故事性更強的繪本,幫助幼兒進一步提升對于繪本的閱讀和運用,從而讓幼兒能夠感受到繪本的美學,有更高的審美情趣。過去在幼兒繪本的選擇上,大多數的教師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圍繞繪本的選擇與應用進行幼兒藝術素養的培養,仍然沒有形成比較系統的教學引導方法,從而影響了繪本與藝術素養培養之間的聯系,沒有真正意義上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探索幼兒藝術素養的培養之下對于繪本的選用策略有積極的意義。
一、 分解繪本,提高興趣
當前幼兒繪本結合美術素養培養教學時,教師對課件的手段應用的相對比較多,幼兒對于繪本的興趣也相對比較降低。一些幼兒園在進行繪本教學的時候,大部分還是運用了多媒體的課件進行教學,大部分的教師甚至沒有去閱讀繪本,學習的幼兒甚至也沒有深入體會繪本的藝術性。這樣的一種繪本教學,實際上只是一種多媒體的幼兒圖畫展示課程,沒有真正地回歸到繪本教學的本質。這樣一種被動的教學方式,實際上只是依賴電子計算機技術,但是卻沒有真正地將電子計算機技術貫徹其中。因此,基于美學視覺的繪本教學應該是回歸到繪本本身,不能夠停留在電子計算機的教學基礎上,要鼓勵幼兒真正地進行更加自主的繪本學習,掌握更多的審美能力,從而掌握這些繪本本身的本質。
例如,在繪本《誰藏起來了》的教學中,幼兒在接觸這本繪本時,教師就要善于采取分解的方式,對藝術內容進行教學。雖然情節比較簡單,但是有不同類型的動物以及具有不同顏色的動物的類型,幼兒在閱讀時就無法對其進行明確的歸類。幼兒園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先對這本繪本里面不同顏色的動物進行歸類,讓幼兒根據不同的顏色把這些動物都說出來,或者根據不同顏色的動物分成幾個小組,每一個小組各自尋找特定顏色的動物,從而最后尋找到所有的動物。通過這種方式,繪本原來比較復雜的內容進行分解,能夠讓幼兒提高興趣,真正發揮繪本的價值,而且在尋找的過程中又增強了幼兒對顏色的辨識,對于幼兒的美學素養提升也有積極的意義。
分解式的閱讀,實際上是體現了繪本教學本身的互補性以及靈活程度,抓住繪本內容斷章取義的內容,選擇一些比較精華的部分,實際上對繪本教學來說是具有一定的模式。幼兒園的教師,特別是具有繪本教學經驗的教師,一般在教學的過程中,既能夠根據繪本進行發揮,又能夠離開繪本靈活運用,對繪本的美學元素進行挖掘,都能夠圍繞幼兒的興趣點進行探索,這就表現出了幼兒園教師在繪本教學方面,需要分解其內容,避免美術內容過于晦澀難懂,采取碎片化的教學,實際上是讓繪本教學和美術素養的培養進行有機整合,體現出藝術領域教學本身的特點,讓繪本教學能夠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 同類互補,拓展經驗
同類互補,實際上是讓幼兒深入到繪本的藝術元素中,對不同的繪本進行比較和聯系。有的繪本其實包含的藝術元素是非常豐富的,圍繞其中的特定知識點進行教學,讓幼兒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能夠深入的理解,并且加深其對繪本的印象,擴充幼兒對繪本藝術元素的認知,這實際上是需要借助一些相關題材的繪本進行補充。因此,基于美學視覺的繪本教學往往是聯動性的,并不是通過孤立的繪本進行教學,而是讓繪本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結合同題材的繪本,以更加形象的方式、生動的教學,讓幼兒能夠理解這些相關的知識,讓幼兒的經驗能夠得到發展。
例如,在繪本《好餓的毛毛蟲》與《大衛,不可以》兩本繪本就可以基于藝術素養培養的角度進行同類互補教學。這兩本繪本的類型相對比較相似,特別是這些事物往往有著不同的顏色以及外形特征,這對幼兒的美術素養培養具有積極意義。繪本主人公無論是毛毛蟲還是大衛,他們所接觸的各種食物或者事物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外形特征和顏色特征的,這是對幼兒非常好的美術啟蒙。當幼兒接觸第一本繪本的時候,對一些事物的顏色以及外形特征等有基礎的概念,然后再接觸第二本繪本,既深化幼兒對于事物紛繁復雜的外形與顏色的認知,也是從美學的視角基礎上對幼兒進行培養,從而讓幼兒積累比較多的美術素材,為其進行美術創作奠定基礎。
三、 活動引導,角色體驗
當前很多幼兒園在進行繪本與美術素養結合教學的過程當中,幼兒角色的體驗不足,沒有辦法引發幼兒對于繪本的作品產生藝術審美共鳴。在幼兒園進行繪本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的幼兒園在教學的過程中都忽視了幼兒的主體性作用,特別是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交流互動性比較差,要幼兒了解的美術特征也相對缺乏吸引力,因此幼兒實際上沒有真正理解繪本所帶來的美學價值,更不可能通過繪本影響他們的世界觀與人生觀。這也是大部分的幼兒園在開展繪本教學的過程當中出現一些教學理念錯位的原因,大部分的繪本教學還是幼兒園教師的獨角戲,沒有讓幼兒真正的互動。因此,在這樣的一種被動的美學教學模式下,幼兒園繪本教學實際上要進行轉變,形成一種交流互動的模式,要摒棄傳統幼兒教學中接受被動性指導的方式,讓幼兒體驗其中,這樣才能夠讓幼兒園的繪本教學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
在活動目標圍繞的繪本教學里面,角色活動實際上對繪本的美學元素起到引導作用,選擇合適的繪本資源進行教學,通過特定領域進行整合,以一個特定的美學切入口進行繪本教學,有助于深入的解讀,并且剖析相關的目標。如果幼兒園的教學太過側重抽象教學,幼兒不易理解,但是通過活動進行具體化,能夠讓幼兒避免對一些知識進行片面的認知,從而激發幼兒通過活動進行觀察和理解,形成一種關聯性的思維。
例如,在繪本《穿靴子的貓》教學過程中,這本具有濃厚童話色彩的繪本里通過描述了一只聰明的貓,幫助其窮困潦倒的主人翻身,所以向主人討要了一雙靴子和一個布袋,通過不斷努力,打破荊棘叢林的困難,在森林里面打到的獵物都獻給了國王。在這種聰明智慧里面,《穿靴子的貓》的貓已經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動物,而是一個具備靈性的角色,有著自己獨立的思想,對自己的主人極為忠誠,而且還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打敗了富有的食人妖魔等,從而獲得了國王和公主的青睞。幼兒園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幼兒扮演這本繪本中的特定角色,并且自己動手繪畫這些角色的相關衣著搭配,比如穿靴子的貓這個角色就有靴子這些典型的衣著搭配,可以讓幼兒分別創作這只靴子,根據繪本里面畫出來的形態,幼兒也動手進行繪畫,并且運用自己已經繪畫創作出來的作品,參與到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能夠讓美術素養的培養和園內的活動充分結合,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體驗美術創作的快樂。因此,這類活動的主要目的還是讓幼兒通過增強與繪本之間的美學體驗,讓幼兒對于藝術創作充滿興趣,真正調動幼兒參與到繪本美術學習的積極性。
四、 多維整合,有機滲透
繪本教學在當前的幼兒園藝術素養教學過程里面,教學延伸運用得相對比較少,大部分幼兒在繪本學習的過程當中,只是單純地閱讀繪本,但是卻沒有了解到繪本本身的美學特征,在單獨的教學活動里面沒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也沒有將這些繪本的美術元素進行挖掘,充分地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因為很多幼兒園的繪本教學也只是教師的單方面傳授,缺乏與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互動,所以幼兒在課堂上表達的勇氣也相對比較少,這是不利于當前幼兒園的繪本教學發展的。
幼兒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圍繞繪本在教學的過程里面涉及相關的藝術元素,選擇一些合適的教學資源,制定特定的目標,在幼兒園的繪本教學里面,教學目標并不是單一的,往往是通過對教學資源的多元整合,形成更加系統性的教學思路,以此讓幼兒在教學與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掌握更多的情感,并且形成一些特定的審美情趣。因此幼兒園的繪本教學應該以幼兒為核心,并且以幼兒的自主探索為主,在語言的引導之中,讓幼兒動手去探究,將語言與藝術充分結合,從中體會繪本的感情,這實際上是一種多維整合和滲透的作用。
例如,在繪本《小藍和小黃》教學過程中,一般的幼兒園教師主要是把握這本繪本在色彩認知方面的教學價值,對于這兩種不同的顏色在混合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變化,則很少進行探討。因此,教師應該采取多維整合的思維,在繪本教學與藝術素養培養的共同推進過程中,要加強幼兒對色彩的認知,同時也可以讓幼兒動手把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根據繪本里面所介紹的不同的顏色在混合之后會出現新的顏色,幼兒可以通過動手實踐的方式,逐漸探索顏色的神奇之處,從而為幼兒的藝術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繪本教學要真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特別是基于美學視覺的角度對幼兒的藝術核心素養進行培養,教師就必須要把握繪本教學的一些技巧,通過分解整合以及同類互補等方式,能夠增強幼兒對繪本閱讀的創造性,對幼兒的全面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芳.多元體驗深化幼兒繪本閱讀[J].課程教育研究,2020(10).
[2]李五一.傳神美學視角下的幼兒繪本設計探究[J].大眾文藝,2019(19).
[3]孫菲.利用繪本中的美術元素培養幼兒美感[J].名師在線,2018(35).
[4]王海珍.耳聽之為聲,目遇之成色:淺析繪本教育的圖片化閱讀教學策略[J].中華少年,2018(29).
作者簡介:洪珍妮,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幼兒師范學校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