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成不好,終生受其累。”3~6歲是幼兒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習慣影響著幼兒今后的發展。而幼兒良好的整理習慣則是好習慣中比較重要的內容,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可以培養幼兒的細心、耐心和責任感等良好品質。幼兒良好整理習慣的培養需要教師和家長合作,即家園共育,以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幫助幼兒早日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以下,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談家園培養幼兒良好整理習慣的方法。
幼兒期是幼兒養成各種良好習慣的好時機。這一時期養成的行為習慣,會給幼兒帶來深遠的影響,在日常生活及學習中幼兒會不自覺地表現出來。小班是幼兒第一次離開家庭開始集體生活的學習階段,因此,小班是培養幼兒良好整理習慣的關鍵期。從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來說,三到四歲是幼兒行為習慣發展的關鍵期,幼兒的許多能力在這一時期迅速發展,教師和家長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機,在此時培養幼兒的整理習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家園教育目標一致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兒園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和理念,實現家園互助、合作而達到共育的目標。幼兒園要想讓幼兒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需要家園配合,保持家庭和幼兒園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重視對幼兒良好整理習慣的培養,并加強與幼兒園合作,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整理習慣。
(二)家長以身作則
家長在家中要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發揮家長的榜樣作用,言傳身教,以培養幼兒良好的整理習慣。例如,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固定玩具的擺放位置,便于幼兒在玩完玩具之后可以找到固定的位置將玩具放回原處。在培養幼兒良好整理習慣的過程中,家長的參與尤為重要。家長可以和幼兒約定一個親子整理時間,和幼兒一起整理家中的物品,檢查家中物品是否存在擺放不整齊的情況,然后一起整理。這能樹立幼兒良好的整理觀念,通過家長的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幫助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
筆者為了了解小班幼兒整體的整理習慣和水平,向我園小班的幼兒家長發放了問卷調查。通過對問卷的統計以及日常的觀察,筆者發現大部分的小班幼兒沒有主動整理的習慣,小部分幼兒在成人的提醒和幫助下可以進行整理活動,但是幾乎沒有幼兒能獨自整理自己的物品。
通過調查,筆者認為出現此現象的原因如下。
(一)幼兒方面
一是小班幼兒主觀能動性和規則意識較弱。小班幼兒處在規則學習階段,主觀能動性相對較弱。例如,小班幼兒玩玩具的時候沒有規則意識,有時會將幾種玩具混在一起玩,玩好以后沒有歸類的意識。在教師提醒整理玩具的時候,幼兒會將各種玩具統統裝到一個玩具盒內,需要教師提醒才能將玩具“送回家”等。
二是幼兒的依賴心理。現在大部分幼兒是獨生子女,部分家長對幼兒比較溺愛,使幼兒對家長、對教師產生了強烈的依賴心理。家長較少放手讓幼兒去嘗試,幼兒自己動手的機會較少。久而久之,幼兒也就沒有了自己動手的意識。如果幼兒長期處于被過分愛護的環境中,那么他們極易產生依賴的心理。
(二)家長方面
一是家長的教育觀念。首先,部分家長通常更注重幼兒文化知識的學習,對幼兒習慣的培養不重視;其次,個別家庭幼兒的父母與老人之間的教育觀念不同,影響了教育的整體效果;最后,有些家長有培養幼兒整理習慣的觀念,但是由于工作較忙,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去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整理習慣。
二是家長的替代行為。幼兒入園的一系列表現,是幼兒在家里的縮影。從幼兒在幼兒園玩玩具的表現及筆者的調查可知,幼兒在家玩玩具時,家長會給幼兒準備好玩具;不想玩的時候他隨手一推,就會有大人替他們整理好。在玩的過程中,幼兒參與的只是玩的環節,而取玩具、對玩具進行歸類、送回玩具等環節則由家長代替幼兒完成。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凡是幼兒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這不僅對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責任感,使幼兒能對自己的生活、行為負責。教師要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整理習慣,幫助幼兒樹立良好的自我服務意識,引導幼兒明白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幼兒有了自我服務的意識之后,教師和家長再給予幼兒正確的引導,這樣久而久之,幼兒便會養成好的整理習慣。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表明,獨立自主意識是幼兒全面發展的基礎,幼兒獨立性越強,其發展就會越快越好。
(一)幼兒園方面
一是通過繪本游戲等形式教幼兒正確的整理方法。在班級的圖書區,教師可以放置一些與整理有關的圖書、繪本,以提高幼兒的整理意識,使幼兒愿意主動整理。二是發揮幼兒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請幼兒一起給班級的圖書、玩具等選擇標志,按類貼上標志,并引導幼兒按照標志分類擺放書籍,以幫助幼兒在每次活動后按照標志把繪本放回原處。三是在生活區投放練習整理材料。教師可在生活區投放疊衣服、褲子的步驟圖及衣物。幼兒在選擇生活區游戲時,可以根據步驟圖學會疊衣服、褲子的技巧。教師也可以投放一些繞線、扣子等玩具讓幼兒練習動手操作能力,幫助幼兒更好地整理衣服、鞋子等。
(二)家庭方面
一是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發揮家長的榜樣作用。要想讓幼兒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家長需要家園配合,讓幼兒在家和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習慣保持一致。二是家庭內部保持教育態度一致。父母在對幼兒進行整理習慣的培養時,爺爺奶奶應持一樣的教育態度,以便幼兒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三是家長及時與幼兒園教師進行反饋交流。家長在培養幼兒良好整理習慣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或是不確定的地方。這時,家長可以和幼兒園的教師反饋,與教師共同協商解決問題的方法。家長也可以和教師互相交流幼兒在園、在家的整理習慣養成情況,并根據幼兒的現狀及時調整培養的計劃及方法。
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對幼兒未來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和家長應重視對幼兒良好整理習慣的培養,將整理習慣融合在幼兒園和家庭的游戲及生活中,讓幼兒在正常的生活及游戲中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為培養幼兒的耐心、責任心奠定良好的基礎,推動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蘇州市工業園區唯亭青禾上郡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