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娜
建立幼兒的規則感對其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幼兒易接受的方法幫助幼兒建立規則感,通過引導,讓幼兒逐步建立規則感并主動遵守規則,為培養幼兒其他方面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數字幫助,初識規則
1.分組編號。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將幼兒分組的桌子上粘貼的提示由各種顏色的圖片換成了數字,從數字1到數字5,并引導幼兒坐在貼有數字的桌子旁。
2.取用杯子。幼兒喝水的杯子也是貼有相同的數字編號的。當幼兒去拿杯子時,他們可以通過識別數字快速找到自己的杯子。
3.自主進餐。在中班幼兒開始自主進餐前,教師會給幼兒擺好米飯和菜,幼兒則分組排隊拿餐盤。教師在飯菜盤子里放有公勺,可供幼兒自己分飯菜。幼兒剛開始自主進餐時不清楚自己應該盛多少飯菜,這時,教師可以告訴幼兒以“一勺”為單位,引導幼兒盛飯菜,如四勺飯、三勺菜等。教師用這樣的方法可以鍛煉幼兒對數字的敏感度和利用數字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當幼兒對自己的飯量更熟悉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根據實際情況自主添減。

(二)標記幫助,回憶規則
1.標記幫助,自主服務。在入園后,幼兒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幼兒需要認識很多地方。中班幼兒對小標記的運用很熟悉,因此,教師可提前告知幼兒相應的標記,方便幼兒在教室快速尋找自己的毛巾、柜子、床鋪等。有了標記的幫助,幼兒在很多生活環節中能更好地服務自己,這提高了幼兒的自主生活能力。
2.標記幫助,練習隊列。在放學時,教師會按照幼兒的學號及其對應的卡片和家長進行交接,幼兒和教師要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排好隊。如果教師按照幼兒名字排隊的話,會影響排隊的效率,不利于幼兒發揮自主性。在小標記的幫助下,幼兒可以短時間內在游戲的氛圍中排好隊,教師只需要輕輕搖動鈴鼓,并說“請你跟我來排隊”,幼兒就會開心地跑過來并快速排好隊。這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樹立了規則意識。
3.標記幫助,尋找位置。在室外做操時,幼兒也是利用標記尋找自己的位置的。剛開學時,幼兒對隊伍的位置不是很熟悉,教師利用標記可以讓幼兒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站好隊。幼兒在看到自己的標記后,會按照教師的要求站到標記上,這樣,隊伍就會很整齊。在活動室里練習做操時,幼兒可能會因不知道自己在隊列的位置而無法很快站好隊。教師貼上標記后,幼兒就能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站好。
教師借助標記可以讓幼兒自主完成很多事情,小小的標記有大大的作用,是教師培養幼兒規則感很好的幫手。
(一)鋼琴伴奏,培養秩序性
1.集體教學活動伴奏。幼兒在喝完牛奶后會調整位置進行集體教學活動。這段時間內教室里的聲音比較大,幼兒可能會聽不到教師的指令。因此,教師可以播放固定的音樂,引導幼兒在聽到音樂后知道該做什么。教師可以采用比較歡快的音樂,讓幼兒快樂地進行集體活動。
2.收歸材料的伴奏。幼兒在玩室內區域游戲時比較安靜,在游戲結束后,教師可彈奏一段固定的音樂,提醒幼兒收玩具,經過幾次,幼兒就會知道這是“收玩具”的音樂。教師可以選擇柔和與活潑交替進行的音樂,以幫助幼兒放松精神。
3.放學整理的伴奏。放學時,幼兒需要準備好很多物品,如水杯、口罩、書包等。這時,教師也可以用一段特定的音樂,提醒幼兒準備放學。教師可以選擇一段比較溫和的音樂,讓幼兒有序整理書包。
教師在不同的集體活動播放不同的音樂,能讓幼兒知道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情,這有助于教師培養幼兒的秩序意識。
(二)聲音辨別,培養敏感性
1.聲音游戲,感受節奏和強弱。教師可利用鈴鼓和幼兒一起玩“聲音強弱”的游戲,讓幼兒感受節奏和強弱。教師可以有節奏、有強弱地敲擊鈴鼓,引導幼兒跟著拍手。教師的鈴鼓聲停下時,幼兒也要停止拍手,經過幾次練習,幼兒就可以和教師的敲擊節奏及力度保持一致了。
2.歌曲學唱,不拖音。教師可以給幼兒教授歌曲《我們是中班小朋友》,在幼兒學會歌曲后,教師可以采用鋼琴伴奏培養幼兒唱歌不拖音的習慣。當幼兒能有節奏地歌唱并掌握一定的呼吸頻率時,他們在說話和歌唱時就會有節奏感。這能培養幼兒聽音、辨音的能力,提高幼兒對聲音的敏感性。
3.變身“小老師”,當眾說話。幼兒在活動間隙會和旁邊的同伴進行交流,他們之間也會玩拍手之類的小游戲。但當教師請幼兒在前面講話時,幼兒總會不由自主地緊張,聲音也會變得比較小。這時,教師可以開展一些主題活動,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如變身“小老師”活動。教師可以讓幼兒講故事或表演手指游戲。剛開始,幼兒的聲音會比較小,但隨著活動的開展,幼兒的聲音會慢慢變大,而下面傾聽的幼兒也會變得很安靜。教師通過這類主題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當眾說話的能力和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通過聲音的游戲、歌曲的學唱、傾聽的游戲,教師培養了幼兒對聲音的敏感性,讓幼兒學會了認真傾聽和尊重別人。
在班級中,每個幼兒的情況都不一樣,他們對規則的接受方式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應結合案例,根據幼兒的情況采用合適的方式教導幼兒。
(一)活潑好動的幼兒怎么辦
1.獎勵行為,給予信心。有的幼兒比較活潑,對教師的要求可能會“轉頭就忘”,容易出現不遵守規則的情況。針對這類幼兒,教師要耐心地給予其指導,幫助幼兒建立信心。例如,筆者班級有個男生會在上課時離開座位,筆者與該名男生進行了溝通并達成共識:如果他遵守規則,筆者就給他貼一張別人沒有的貼紙。于是該名男生就開心地坐好了。教師的獎勵可以強化幼兒良好的行為,能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2.交代任務,幫助同伴。有的幼兒會和旁邊的同伴打鬧。針對這類幼兒,教師可以請他當小組長,幫助教師引導旁邊的同伴安靜坐好,幼兒當了小組長,就會有責任感,也就能安靜地坐好了。
(二)靦腆的幼兒怎么辦
靦腆的幼兒有時也會模仿其他幼兒不好的習慣,從而出現不遵守規則的情況。教師要多關注靦腆的幼兒,多與靦腆的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幼兒內心的想法和需要,并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
1.關注幼兒的心理。靦腆的幼兒心里大多有自己的小秘密,教師要耐心地傾聽幼兒的想法,構建和諧的師幼關系,這有助于建立幼兒的規則感。
2.給予表現的機會。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優點與進步,并及時在集體面前多表揚幼兒,給予幼兒信心,多給靦腆的幼兒一些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多與同伴進行溝通和交流。
(三)調皮的幼兒怎么辦
在面對教師的要求時,調皮的幼兒大多有自己的想法,會和教師“據理力爭”。針對這類幼兒,教師要有適當的技巧和方法,如耐心傾聽幼兒的小秘密。教師可以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小秘密,并耐心傾聽幼兒的小秘密,這樣可以讓幼兒知道老師關心、喜歡自己,從而接受教師的安排與要求。同時,教師也會更加了解幼兒的想法,能選擇恰當的方式與幼兒相處,幫助幼兒建立規則感。
中班幼兒處于學齡初期,教師可以多鼓勵幼兒的主動行為,幫助幼兒提高主動性,為幼兒將來形成責任感、創造力等奠定基礎。教師要幫助幼兒建立規則意識,讓幼兒遵守規則,以便幼兒更好地融入集體。同時,教師建立幼兒的規則感有助于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為下一個階段做好準備。
(作者單位:昆山市千燈鎮淞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