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雅文
自主是指自己作主,不受別人支配,遇事有主見,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教師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因此,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堅持以幼兒發展為本,尊重和理解幼兒,引導幼兒自主學習、自主成長。由于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有限,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促進幼兒的自主成長。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本文從思路在先、注重實踐、方法匯總這三個方面入手,談一談實現幼兒自主成長的途徑。
以筆者所在幼兒園為例,我們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出發,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征,初步形成了教學活動思路,明確了活動的抓手,通過全員參與的方式,促進每一位幼兒的健康成長。我們根據不同的活動主題,按班級、年級將教師進行分組。通過參與各種教學研討活動,教師們形成了系統化的育兒思路,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挖掘教育價值,以幼兒學習、生活環節為教育抓手,結合幼兒的興趣需要,充分利用周邊資源,為幼兒提供了豐富多彩的主題游戲活動。例如,筆者以幼兒的生活、學習、游戲等為載體,從幼兒一日生活環節入手,探究了幼兒的入園離園時間、散步午休方式等,充分踐行了一日生活皆課程的教育理念,將教學探究融入日常幼兒教育工作。教師在促進幼兒自主成長的同時還能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一)抓手明確,落實到位
教師要在明確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有目的地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分析幼兒的身心發展需要,確定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內容,有規劃、分步驟地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促進幼兒五大領域能力的發展,實現幼兒的自主成長。例如,筆者所在幼兒園在開展主題活動時,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段,為大班的幼兒設計了“小池塘”游戲,為中班的幼兒組織了“小菜園里樂趣多”“風雨廊”“襪子的秘密”游戲,為小班的幼兒安排了“玩南瓜”游戲等。
同時,教師們充分利用節假日,結合幼兒園的教學定位,豐富了幼兒教育的內容,為幼兒提供了一系列的節慶活動和特色活動。例如“五福臨門迎開學,十全十美樂翻天”“搖籃喜樂會,歡樂鬧元宵”“種下希望,植夢于心”“小學生活初體驗之寶寶悟成長”“玩轉機器人,科技大夢想”“愛水節水,從點滴做起”“走近科學——科技周游園會”等。在班級一日生活中,教師們鼓勵幼兒爭當值日生,引導幼兒自主管理物品,在區域游戲中支持幼兒自由組隊、自主選擇等。
(二)全員參與,各有側重
據筆者觀察,部分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什么都管、什么都做,人很累卻沒什么都沒做好,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在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時,教師要各有側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是有所側重,積累經驗。教師要全面了解班級情況,明確自己的教學重點,有目的性、有計劃性地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在實踐中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游戲活動的有效性。二是由點及面,遷移經驗。在積累一定經驗的基礎上,教師要學會遷移經驗、舉一反三,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將自己好的教學經驗向其他教師推廣。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學習,這有助于進一步明確教師的探究思路,幫助教師進行深刻的反思,引導教師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提高教學水平,促進幼兒更好、更快地自主成長。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師要注重實踐的引導作用,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一)觀察在前,規劃在后
教師要仔細觀察幼兒、捕捉有效信息,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根據相關教育政策的要求,積極參與各種教學實踐,積累一定的教學經驗,形成自己初步的教學活動思路。
(二)觀念先行,學會放手
觀念是行動的指導。以筆者所在幼兒園為例,“希望的搖籃,成長的樂園”是我園的辦園理念。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樹立以幼兒為本的教育觀念,學會放手,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幼兒,從重教育轉為重引導,促進幼兒自主成長,引導幼兒自主思考、自主探索。以一次種植活動為例,筆者進行了關于春種的調查,引導幼兒了解了各類種子的特點,讓幼兒知道了哪些種子適合在春天播種、不同植物的不同栽培方式以及如何為植物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等。同時,筆者組織幼兒自由暢談感想,鼓勵幼兒一起制訂種植規劃表,幫助幼兒明確種植思路,以提高幼兒的自主選擇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善于反思,講究策略
反思是教師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的關鍵方法,只有不斷反思、不斷調整、不斷實踐,教師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才能進一步促進幼兒的自主成長。例如,筆者發現幼兒不再熱衷于值日生的工作,他們開始有點懈怠。于是,筆者開始思考,分析幼兒對值日工作喪失熱情的原因,以尋求有效的解決辦法,重新點燃幼兒做值日生的激情。一方面,筆者為幼兒營造了自由、寬松的發言氛圍,鼓勵幼兒暢所欲言、大膽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找到了“值日生工作做得好、做得不好都是一個樣”的關鍵問題。另一方面,筆者支持幼兒自主思考、合作討論,通過幼兒的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大家制定了相關規定,如每周評選出一名星級值日生,表現最好的值日生可以得到三顆星。這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利于增強幼兒的規則意識、提升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促進幼兒自主成長時,教師要敏銳地觀察幼兒,善于捕捉有用信息,對幼兒進行智慧分析,理解幼兒的思維方式,通過采用相應的支持性言語啟發幼兒的智慧,引導幼兒的行為,強化幼兒的自主意識,支持幼兒自主探索、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教師是幼兒學習中的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和分享者,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地予以援手,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采用有效的指導方法,支持幼兒繼續進行自主探究活動。

(一)讓情感先行
幼兒表現欲強,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肯定和鼓勵,需要親人的陪伴。他們接受度較高,非常樂意去嘗試、去發現、去體驗各種新鮮事物。因此,教師要尊重幼兒的人格,鼓勵幼兒的自主學習行為,陪伴在幼兒左右,給予幼兒充足的成長時間,包容幼兒的錯誤,用耐心、愛心給予幼兒情感上的支持,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自主成長。
(二)讓支架助力
在支架理論中,幼兒學習和發展過程類似于建筑工人借助腳手架逐層搭建高樓的過程。教師要善于利用教學支架,引導幼兒發散思維,鼓勵幼兒自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巧用對話,與幼兒進行良性的互動,以溫和的語言、親切的態度引導幼兒,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游戲活動,以提高幼兒的學習效果,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引導幼兒巧用游戲支架,助力幼兒的自主成長。
(三)讓新技術點燃未來
教師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合理利用各種高新技術,將其廣泛應用于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以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提升幼兒園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提升課堂的活躍度,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理解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同時,教師要轉變角色、發展自我,通過家園共育等方式,發揮新技術不限時間、不限空間等優勢,加強家園之間的合作交流,形成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開拓幼兒的視野,啟發幼兒的想象,鍛煉幼兒的創造能力,實現幼兒的自主發展。
(四)讓制度護航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師可以通過制訂各種合理的規則,為幼兒提供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給予幼兒一定的尊重和鼓勵,幫助幼兒規范自身的言行,增強幼兒的責任意識和規則意識。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樹立榜樣、時間管理、共同制訂規則等方法,提高幼兒教育的效果,促進幼兒的自主成長,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為幼兒今后的長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蘇州高新區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