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福紅
學前融合教育是指教師將生理、心理或智力異于普通幼兒的特殊幼兒和普通幼兒安置在同一環境中,讓他們一起學習與生活,并通過給予特殊幼兒更多的關注、關愛,創設出適合特殊幼兒生活、學習和成長的環境,以促進特殊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幫助特殊幼兒在教師創設的環境下取得最大程度發展。
教育現代化的標志之一是公平,即讓每個人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雖然特殊幼兒在生理、心理或智力上與普通幼兒不同,有著某些特殊的需要,但他們也應像普通幼兒一樣,有著接受幼兒園教育,擁有健康快樂的童年的需要。學前融合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是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要求和特殊幼兒的教育需求,盡可能發展特殊幼兒的潛能,使其增長知識、獲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強特殊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
(一)融合教育趨勢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特教學校一直是特殊兒童教育的主要承擔者。而融合教育則主張教師為特殊幼兒提供特殊的方法,根據特殊兒童的個別需要,通過對其生活和學習環境的調整等,讓特殊兒童被接納,從中獲得安全感與尊重感,獲得情感與智能的發展。
(二)學前融合教育
學前融合教育強調普通幼兒園在不影響普通幼兒權益的原則下,主動做出適當調整,以適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兒。融合教育強調有意義的融合、共同成長與主動改變。
(三)園所環境價值
幼兒的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良好的教育環境可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應積極挖掘各種教育資源,力求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以實現教育價值最大化。

(一)調查
特殊幼兒的家長最大的愿望就是幼兒能與正常的幼兒一起生活、學習,融入集體之中。因此,我園在創建南京市融合教育示范學校的過程中,隨機對園內部分家長進行了有關創設融合教育環境的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1.融合教育的環境創設對幼兒的發展很有價值。
2.環境創設應從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入手。
3.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應以培養特殊幼兒的認知,關注特殊幼兒的認知發展,適應特殊幼兒的活動需要,促進特殊幼兒社會化為原則。
4.園內現有的環境創設是適宜、安全的,教師應努力創設更溫馨的環境,特別是人際交往環境,以使特殊幼兒更好地融入環境之中。
基于以上調查和我園對創設融合教育環境的探索,筆者認為環境創設在教學活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幼兒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幼兒園應努力創設安全、適宜、溫馨的融合教育環境,以促進特殊幼兒的發展。
(二)實施
幼兒園適宜的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有利于特殊幼兒與普通幼兒共同成長。我園努力創設溫馨舒適、安全衛生的融合教育環境,以塑造幼兒的“三性”,即積極性、互動性、參與性。具體實施如下。
1.物質環境的創設與調整
(1)公共環境公開、有效。我園為園內各年齡段的幼兒創設了溫馨、適宜的閱讀環境。我園為幼兒購置了足夠數量、圖文并茂、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繪本,投放到相應的閱讀區域,并定期向幼兒開放,以助推幼兒的自主閱讀。
我園在資源教室的建設、感統器材和書籍購置等方面充分滿足特殊幼兒的需要。我園在資源教室中提供了各類感統器材,特殊幼兒可定期在資源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個別化學習。例如,供腦癱幼兒玩耍的小錘,供肢體特殊幼兒使用的平衡板,適用于聽障幼兒的各種打擊樂器等。
(2)戶外環境安全、合理。安全、優美的戶外環境能讓幼兒的心情格外舒暢。我園結合特殊幼兒的特點對園區戶外環境進行了適當的改造。例如,操場的坡道、樓梯的扶手、衛生間的便池、游戲區的玩具等,以便特殊幼兒能高高興興地與同伴生活、學習和游戲。
(3)班級環境靈活、互動。在班級環境創設中,教師要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創設靈活、互動的教育環境。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例如,小丁與家長共同制作的親子繪本閱讀手抄報,這既有助于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又能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能增進親子之間的親情;小朱自己動手制作了變廢為寶的作品,這能激發其他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教師可將這些作品貼到美術角,讓幼兒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師的認可。此外,我園在自閉癥幼兒的班級還創設了情緒發泄角,供特殊幼兒宣泄不良情緒。
(4)社區環境豐富、適宜。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都將成為社會人。因此,我園不僅注重創設適合特殊幼兒的園區環境,還引導特殊幼兒積極參與各種社區活動,例如,小班的“尋找春天”、中班的參觀菜場、大班的參觀小學等活動。這能增強特殊幼兒的自信心,使其融入社會,獲得身心健康發展。
2.人文環境的創設
幼兒園的發展離不開教師。融合教育工作的開展更需要品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為此,我園成立了融合教育教研組,定期開展資源教師及班主任教師的交流分享活動,力爭做到尊重、接納、關愛在園的每一位特殊幼兒。
(1)集體教學的關注、關愛。在集體教學活動前,教師會根據特殊幼兒的具體情況,設計適宜的活動目標及活動方案;在教學中,教師會將特殊幼兒安排在便于教師觀察和指導的位置,關注特殊幼兒的表現,鼓勵其積極參與活動,并在課后對其表現進行及時的反思等。
(2)分組學習的互助、合作。在分組輔導中,特殊幼兒無法完成某些目標時,教師會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安排普通幼兒協助特殊幼兒完成,促使特殊幼兒獲得成功的喜悅,以增強特殊幼兒的自信心。
(3)個別教育的賞識、鼓勵。我園根據特殊幼兒的具體情況制訂了適合其發展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如語言發展遲緩的幼兒以語言學習為主,自閉癥幼兒以同伴交往互助為主,腦癱幼兒則以運動訓練為主。教師要在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時不斷進行反思和調整,以促進特殊幼兒薄弱能力的發展。
(4)主題活動的接納、尊重。我園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520愛心義賣”“九九重陽節獻愛心”“我是小小升旗手”“我是文明小天使”等活動,并根據特殊幼兒的具體情況引導其積極參與,使特殊幼兒感受集體對他們的接納和尊重。我園還堅持做好大班特殊幼兒和小學的銜接工作,幫助特殊幼兒與小學教師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綜上所述,在學前融合教育中,幼兒園應為特殊幼兒創設安全衛生、溫馨適宜、充滿關愛尊重的環境。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特殊幼兒的主體性才能得到發揮,教師要幫助特殊幼兒在和環境材料的互動、同伴的交往互助中感知、積累知識和生活經驗,以提升特殊幼兒的各方面能力,使其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南京市六合區葛塘街道長城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