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承逸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理論的核心,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三個方面,強調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生產勞動相結合,要求學生手腦并用。在幼兒科學觀察活動中,教師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指導下,將幼兒科學觀察活動生活化,引導幼兒在科學觀察活動中提升科學意識與生活實踐能力。
幼兒認知能力有限,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在不具備實物的情況下,往往難以理解抽象的概念。因此,教師應當使科學觀察活動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提煉具體事物與具體問題,并引導幼兒從中積累生活經驗,逐步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從而完成對科學的探索,最終達到在科學觀察活動中認知科學的目標。
例如,在大班科學觀察活動中,為了向幼兒宣傳綠色環保的理念,教師帶領幼兒參觀了幼兒園附近的街道與小區。幼兒看到地上的垃圾后紛紛表達了“這里太臟了”“人們應該把垃圾扔進垃圾桶里”等觀點。觀察結束后,幼兒開動腦筋設計了各種各樣的環保宣傳畫與環保宣傳立牌。教師抓住幼兒的興趣點進一步開展了“變廢為寶”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幼兒收集了自家的各類廢舊物品,如舊衣服、卷紙芯、舊報紙等。在教師的帶領下,幼兒將舊報紙與卷紙芯粘成了一只只小動物,并用水彩筆涂上了顏色,把廢舊物品變成了手工藝品。在科學觀察活動中,幼兒雖然對各種科學概念還未產生清晰的認知,但有效鍛煉了動手能力與想象能力,樹立了保護環境的良好意識。
環境屬于幼兒教育中的一門隱性課程,在幼兒成長過程中也不容忽視。教師要創設生活化的科學活動環境,保障材料的多樣性,從而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一)為幼兒設計科學問題黑板報
為了在科學觀察活動中落實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參與黑板報設計工作,引導幼兒隨時在黑板報上用文字或圖畫記錄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幼兒遇到不會寫的字時,可隨時向教師求助。在日復一日的觀察與記錄中,幼兒能逐漸養成隨時隨地觀察生活、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大班的亮亮最近面臨著換牙的困擾,在與同伴討論后,亮亮發現其他小伙伴也面臨同樣的困擾。有的小伙伴對亮亮說:“我已經換了四顆牙了?!庇械男』锇楦嬖V亮亮:“我還一顆牙都沒換呢。”還有的小伙伴說:“我的牙還沒掉,但是里面已經開始長新牙了?!泵鎸Q牙,不同的幼兒會有擔憂、自豪、害怕等不同的情緒。只換了一顆牙的亮亮打算將這個問題記錄在科學問題黑板報上,在教師的幫助下,亮亮順利畫出了一顆苦悶的小牙齒,并在這顆牙齒的頭頂寫了一個問號。針對此問題,教師為幼兒設計了一次科學觀察活動。在活動籌備階段,教師收集了各類關于換牙的科普故事,并制成了科普短片。幼兒觀看短片后,對換牙問題產生了初步認識,同時學會了更多保護牙齒的方法。由此可見,教師應當立足于生活,讓幼兒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積累經驗,由此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
(二)為幼兒建立科學探索活動室
創設適宜的探索環境能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欲望,提升幼兒的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科學探索活動室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播放幻燈片,講解光與影的奧秘、聲音的傳遞等各類科學知識;也可以為幼兒準備儀器、設備以及動植物標本等,讓幼兒通過觀察了解不同植物與動物的外形特征;還可以為幼兒準備科學繪本,促使幼兒在閱讀過程中拓寬自身視野,積累更為豐富的知識與經驗。
中班的妮妮最近迷上了科學探索活動室,常常一有空就鉆進活動室里觀察各類動物標本。在觀察過程中,妮妮情緒起伏較大,有時對著動物標本發呆,有時表現出一副苦悶的模樣。妮妮與教師溝通后,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敞開心扉,她難過地告訴教師,自己曾經養過一條小魚,但只養了一周,小魚就不幸去世了。教師引導妮妮回憶自己養過的那條小魚的模樣,通過認真對比動物標本,發現妮妮曾經養的是一條熱帶魚。教師與妮妮共同學習了熱帶魚的生活習慣,了解到其適宜生活的水溫在24攝氏度到28攝氏度之間,且最好用水族箱養殖。妮妮也反省了自己對熱帶魚的照顧不周,并與教師約定再養一條熱帶魚。
(三)為幼兒創設科學區
為引導幼兒進一步完成科學觀察活動,教師可以為幼兒創設科學區,為幼兒投放直觀的科學材料,引導幼兒直接進行操作,以此感知相關科學內容。比如,教師可以投放彩色陀螺,讓幼兒在轉動陀螺的過程中理解顏色疊加的變化;教師可以投放不倒翁玩具,讓幼兒在反復操控玩具的過程中理解重心的變化等。在科學區,幼兒通過反復操作,不斷探索,經歷由失敗到成功的過程,不僅收獲了成就感,還積累了更多的生活經驗與科學知識。
愛動手的雯雯喜歡在科學區拼接彩色陀螺,在拼好不同的彩色陀螺后,雯雯在教師的引導下還在科學區的墻壁上設計了一個顏色疊加表。第一次拼接時,雯雯選擇了一塊黃色薄片和一塊藍色薄片,分別貼在陀螺的表面上,轉動陀螺時,高速旋轉的陀螺表面呈現出一片綠色。于是,雯雯在顏色疊加表的左側貼上了一塊黃色色塊與一塊藍色色塊,右側對應的地方貼上了綠色色塊。此后,雯雯又通過不斷探索,總結出紅色與藍色貼在一起會形成紫色、紅色與黃色貼在一起會形成橙色等新規律。在這樣的反復探索中,雯雯不僅迷上了色彩變化,還在美術活動中將自己發現的變化講給小伙伴聽,大家都對雯雯刮目相看。雯雯也很開心地告訴教師,她已經決定今后要好好學畫畫,爭取當一名小畫家,把更多豐富多彩的顏色畫給別人看。
家長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師應當注重家園共育理念,邀請家長參與幼兒的科學觀察活動,增強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引導幼兒在科學觀察活動中收獲更多的知識與經驗。
教師與家長溝通后,大部分家長都為幼兒提供了參觀其工作場所的機會,讓幼兒在科學觀察活動中能深入生活,了解不同崗位的工作內容,并從中積累生活經驗。大班的晨晨邀請好朋友們去了媽媽工作的超市,晨晨的媽媽也很熱心地帶領幼兒參觀了超市工作人員的工作日常,并引導幼兒完成了一次購物活動。在幼兒集體參觀了超市后,晨晨也對媽媽的工作具備了更為完整的認知。晨晨說:“一直都不知道媽媽工作這么辛苦,今后回家了要多幫媽媽分擔家務,讓媽媽別這么辛苦了。”

部分家長也為幼兒科學觀察活動提供了更多有利條件。明明的媽媽在醫院工作,在幼兒進行醫學相關的科學觀察活動時,明明的媽媽親手制作了一副人體結構模型,通過模型生動地展示了人體血液循環流動的過程,將原本抽象的科學知識具象化。幼兒在觀察明明媽媽制作的人體結構模型后,對身體各部分都具備了更為深刻的認知。在家長的配合下,幼兒科學觀察活動的內容也更為豐富,幼兒收獲的知識與經驗也更多了。
綜上所述,教師要不斷更新自身知識,在科學觀察活動中滲透陶行知教育思想,為幼兒提供更適宜的科學觀察活動授課方式,引導幼兒從常見的生活瑣事中積累生活經驗,幫助幼兒發現科學規律,從而促使幼兒進一步理解科學、熱愛科學,讓幼兒理解科學就在身邊的道理。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尚城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