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茜
關鍵詞:思維可視化;小學;英語戲劇;探究
戲劇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其中不僅包含了真實的英語語言和英語環境,而且還體現出了多樣化的英語素養。因為其顯著的優勢如今正在被廣泛應用于小學英語的教學中,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學生自身思維能力偏弱,想象力與理解力有時跟不上劇情的發展,因此英語戲劇教學依然存在不小的難度。而思維可視化的提出,讓老師真正摸到了語言發展的命脈,只有將學生的隱形思維借助思維導圖形象且具體的展示出來,才更便于學生理解戲劇劇情,掌握基本知識,促進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提升,將戲劇教學的價值最大化。
一、思維可視化策略在小學英語戲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提升理解與記憶,促進語言知識內化
英語學習最終的目的就是通過日積月累,更好地將知識吸收與消化,以便最終能夠達到出口成章的效果。而在大部分的戲劇中,由于其包含的內容極其復雜,有語言、舞臺、表演和情景等,很多時候小學生很容易顧此失彼,造成學習效率和質量低下,嚴重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這時候如果能將思維可視化策略順利應用于教學中,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戲劇整體的認知,對內容加深理解和記憶,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語言知識的自動輸出,有利于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水平。首先,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學生能夠使用圖片、文字、符號、線條等將戲劇的主要內容基本展示出來,促進學生對語言信息的加工深度,有利于長期記憶。其次,有研究表明,信息被重復得越多越快,那么記憶信息的數量也就越多,相比于傳統的機械式記憶,思維導圖勢必會增加學生記憶英語信息的數量和質量。最后,在語言輸出的階段,思維導圖的優勢更加明顯,因為其是以戲劇的主題為基礎,各個關鍵詞為節點,進行逐層擴散和連接,反之通過超鏈接的形式對主題和關鍵詞加以強化,如此學生在調取記憶的時候會更方便,更有效,基于此,語言輸出也就更全面,語言運用將更便捷。
(二)培育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性
以往的小學英語戲劇教學,更注重的是學生語言知識的傳授,例如單詞、語法和句型,而忽略了學生思維品格的培養,導致學生思維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人類的思維模式和樹狀結構極為相似,都是通過一個點和面,然后發散成無數的分支,而思維可視化完全將這種邏輯進行了具象的呈現。因此,在小學英語戲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特別注意將戲劇中的英語知識通過形象且直觀的方式表現出來,減輕學生理解和記憶的負擔,減少學生由此引發的負面情緒,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想象和創造空間。另外,教師還要對學生加以引導,促進學生思維力和想象力的拓展,并熟練應用思維導圖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三)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注意力
雖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引進了戲劇內容,但是很多時候由于語言差異、英語基礎差等因素導致學生根本無法集中精力完成戲劇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嚴重影響英語的學習效果。而思維可視化策略則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將思維進行具象的呈現,并結合多媒體技術穿插大量的音頻、圖片和視頻,使得整個教學氛圍更加輕松活潑,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通過手、口、腦協調運作的方式,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傳授策略,促進有意義學習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將舊知識與新知識進行有效的串聯,更有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架構,保持知識之間的關聯性,促進學生更系統的學習英語知識,學生學習起來積極性會更高,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學習的意義所在。
二、思維可視化策略在小學英語戲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演一演,讓隱形思維顯性化
縱觀所有的英語戲劇類型,童話題材的戲劇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最有吸引力也是最適合他們表演的素材。因為童話類的戲劇不僅語言幽默,劇情有趣,而且為小學生留出了更多的想象空間,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走進他們的內心。而英語戲劇教學,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表演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參與到戲劇表演中,以更深入的接觸英語語言和文化,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另外,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夠被最大化地激發并展開言語思維的實踐,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對話,真正實現對文本內容的創造和創新。演一演,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的隱性思維顯性化,更重要的是教師還能通過學生的言語思維狀態、應用來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策略,對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聽寫能力以及閱讀能力大有裨益。
例如原版的《獅子王》動畫時長長達一小時三十分鐘,如果將原版動畫照搬到課堂上讓學生表演,那么一定是非常不現實的。這時候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通過觀看原版動畫,結合思維導圖,將動畫的中心思想和人物關系展現出來,并將動畫進行適當刪減,找出主線內容,在課堂中表演”。此外,為了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更好的鍛煉英語的綜合能力,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使用簡單的英語詞句替換原版中過長的臺詞,既提高了學生的釋義能力,又能在實際表演中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組織和表達能力。
總之,角色扮演,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有利于學生切實運用語言、神情、體態以及動作表達言語思維。在表演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每一位學生的表現,認真傾聽他們的對話,并在恰當的時候介入與學生積極互動,在有問題的地方加以指導。
(二)畫一畫,讓無序思維有序化
思維,可以說是人類最高級的認知活動,在實際戲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畫一畫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全面的理解戲劇中心思想,并將其中自己記憶最深的詞語、句子寫出來,日復一日,學生積累的詞匯和句子一定能支撐他們更好地完成口語表達。畫一畫,能夠將枯燥的英語知識變成彩色的、容易記憶的且邏輯性較強的畫面。生動的思維導圖,不僅是學生思維外化的直接體現,更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散,將學生的無序思維慢慢轉變為有序。
例如《愛麗絲夢游仙境》是一部非常經典的童話文學作品,如果能將其改編為英語戲劇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勢必能夠獲得他們的喜愛,也更能調動起他們學習英語課程的興趣。首先老師可以將這部作品的中心思想以英文版本的形式下發到學生手中,該部作品講述的是女主人公在夢境中冒險,戰勝一切困難并逐漸成長的故事。然后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作業“將這部作品的中心思想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出來,并用簡單的句子和詞語概括歸納出這部作品想要傳達給我們的價值觀”。
通過畫一畫的活動,這部作品的知識點被學生有序的組織了起來,同時學生的語言思維也變得更加清晰有條理,一方面大大增強了學生對素材的深度加工能力,另一方面則通過將英語知識以結構的方式納入學生的大腦中,更有助于學生今后語言信息的提取和輸出。同時,還能借助國內外優秀的文學作品對小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行為規范,培養優良的品質。
(三)說一說,讓無聲思維有聲化
傳統的英語教學,不可否認,教師將更多的重點放在了訓練學生的聽和寫上面,而對于說這方面的能力,由于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英語綜合能力不過關,甚至可以說學的是“啞巴英語”。而面對如今國際化局勢越來越明朗,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一定要得到足夠重視,從小培養,為學生提供更正規的環境,更專業化的訓練,來幫助學生實現英語能力的全面發展。而思維可視化,完全可以借助表演或者圖畫的方式,將語言的無聲轉變為有聲,最終達到思維和語言的高度統一。在日常英語戲劇教學課堂中,教師一定要克制自己想說的欲望,而要把主動權交到學生的手中,賦予他們充分、自主的英語表達機會,借助語言表達,師生交流、生生互動,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夠得到充分的展現、發展和提升。最后,需要特別提醒一點的是,小學生英語基礎能力參差不齊,認知水平、個性特點也不盡相同,作為教師,要特別注意為學生創造一個民主、自由、愉悅的英語對話和交流氛圍,積極引導學生勇敢表達,其實在表達的過程中,便是思維可視化的過程,有時候學生還會積極主動地對語言進行創新,有利于語言的可持續發展。
(四)寫一寫,讓固定思維創新化
戲劇的結尾就如同我們的生活,會改變,會延續,因此,在戲劇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讓學生續寫結尾或者根據戲劇的內容和主題進行改編的方式來進一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擺脫固定思維的禁錮,讓思維盡可能“活”起來。例如,英文劇《三只小豬》就很適合進行改編和續編,學生完全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豐富的想象力對小豬和大野狼之間發生的故事進行創新或者改編故事的結尾,使得故事內容更加豐富,人物造型更加豐滿,也許在嘗試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更多奇思妙想。這種做法,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想象力的發展,而要想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那么一定要從語言的實踐中鍛煉和感知,只有真正領悟到語言的精髓,我們的語言思維才會顯著提升。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戲劇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使用思維導圖來促成思維的可視化,幫助學生羅列情節,梳理故事脈絡與人物之間的聯系并預測之后故事的發展,對于學生思維發散以及鍛煉信息轉換與記憶能力無疑是極為有效的方法。通過思維可視化,能夠將學生真實的語言思維形象的展示出來,教師便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語言思維動態,同時還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以及思維品質的顯著提升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泳.“微戲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分析[J].空中美語,2021(6):12.
[2]顧怡暉.英語戲劇教學中的思維能力培養研究[J].英語畫刊(高級版),2021(11):123-124.
[3]齊靜.戲劇讓英語課堂生機勃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