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夢娜
摘要:隨著新一輪新課改的深入,小班制教育思想逐步被各個學校的班主任所接受,許多班主任都在積極探討小班的班級管理新對策。所以,每個班主任都要深刻認識小班化教育思想,加強對班級管理的認識,并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本文章就作者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體會,探討了幾點行之有效的小班化班級管理的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班化教學;高中班主任;管理策略
小班化的班級管理,就是在一個班里,學生人數(shù)很少。班主任應充分運用小班化管理的優(yōu)勢,積極探討并探討其具體的教學方式與對策,以實現(xiàn)其有效的教學效果,為學生的良好學習和健康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將著重對小班化教學中的有效管理進行深入的探索,以期對如何更好地實施小班教學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提升班級管理水平,構建良好班風班貌
現(xiàn)如今,在高中小班制的背景下,班級委員會的數(shù)量大幅增長,師生交往頻繁,師生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了老師的關注。在班級里,同學們的溝通和班級的管理能力、范圍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采用小班教學法,實行《人人參與班級管理》。通過小班教學,可以使老師們更好地進行班委的培訓,從而使班委會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同時也可以促進同學們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小班化教育是指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按照教學目的、教學內(nèi)容需要進行靈活、多樣化的課桌編排,學生的座位方式有了更多變化。老師還能與同學們進行討論,交流,合作。每位同學都能感覺到老師的關懷與鼓舞。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思想溝通、情感交融,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從而達到師生之間的真正平等。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越親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越大,學習的成效也就越好。對應了那句“親其師,聞其道”。
二、建立一個良好的班級體系
班級制度在指導學生的文化、價值觀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構建學生的內(nèi)在自我評估量表,可以有效地規(guī)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組織同學們學習《高中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高中生生守則》,為同學們提供一個良好的課堂管理環(huán)境,讓師生共同分享班級的事情,保證每位同學都能為全班榮譽做出自己的貢獻。這樣的管理模式,對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與成長都是有益的。比如,筆者在小班化的班級管理中,采取了“我是班級的小主人”的管理模式,通過班級責任制,把班級的具體管理責任落實到每位同學的頭上,比如《班級文明使者》、《班級節(jié)能小能手》、《班級紀律警察》、《班級勞動楷模》、《班級護眼使者》、《班級金嗓子》等等,這些具體的工作任務安排,肯定是非常積極和有效的,可以保證大家都有事情可做,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讓同學們都能夠成為班級的主人,為班級做出貢獻。
三、打造精神文明班集體
班級精神文化是指班級內(nèi)的同學所認同的價值觀、價值判斷、價值取向、道德規(guī)范、行為模式等。課堂是教學的靈魂和核心。在加強小班化班級精神文化教育中,應注重學生的團結與集體意識的培養(yǎng),形成集體榮譽感,促進同學們的行為和協(xié)作,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通過開班會,可以讓學生辨別是非、善惡、真、假、美、丑,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質。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熱情有很大的影響,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形成優(yōu)秀的個性。教師要經(jīng)常用贊賞的目光去觀察每一個學生,與他們進行更多的溝通,使他們感覺到教師對他們的喜愛和信賴,使他們感覺自己就是這個班級的一份子。根據(jù)班內(nèi)的具體情況,我鼓勵同學們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潛力,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組織他們參與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增強他們之間的友情,使他們開心、自豪、有責任感、有集體榮譽感。
四、因材施教
一個班級的整體面貌并不取決于班里的一些少數(shù)的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當全班同學都在共同提高的時候,這個班才是一支非常棒的隊伍。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就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那么如何實施呢?“因材”是因材施教的先決條件,也就是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小班化人員的縮減,給了班主任更好的機會去接近、接觸、了解他們。班主任需要對學生的生活、學習、家庭狀況甚至是在校的各種活動都有詳盡的了解,這對于更好地對個體學生進行專門的教育無疑是十分有益的。“小班化”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進行個體化管理。1.對學生人格的尊重。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個人的能力、氣質、道德、個性都有不同。老師要理解學生,不僅要放低姿態(tài),更要了解他們的差異,不能采用統(tǒng)一或規(guī)范的規(guī)定,我們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利用怎樣的援助,怎樣的教育才能指導學生:在日常的教學活動和生活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的思想,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力求使每個人都充滿信心,勇于思考,勇于展示自己的個性。2.實行分級教學,以加強管理。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各方面后,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可以分成不同的層次。比如,在學習上,學生可以分成三種類型:優(yōu)秀的、中等的和困難的。個性方面,有相關活潑的,有性格內(nèi)向沉默寡言的,通過對學生的不同特點、不同的問題進行分級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結論:“小班制”是新時代教育發(fā)展的具體表現(xiàn),也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小班化教學相對于傳統(tǒng)的大班教學模式來說,教師管理的學生人數(shù)減少了,更有利于均衡的教育資源配置,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還要要注重學生的心理需要,要有針對性地制訂相應的管理體系,以滿足學生的個性需要,讓學生在小班化教學模式下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杜仁迪.小班化教育模式下班級管理的行動策略研究[J].教書育人,2018(34):76~77.
[2]朱喜艷.在小班化教學中采用新型有效的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4(05);30.
[3]黃波.小班化教學的有效策略探析[J].統(tǒng)計與管理,2014(08):189~190.